“合同不是一份PDF,而是企业风险与效率的总开关。”近日,荣耀采购数字化专家庄丰顺分享了荣耀与腾讯电子签的合同AI实践,双方将合同管理做成可复制的智能流水线,实现整体准确率提升20%、单份合同平均节省2小时、回本周期缩短至12个月以内,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风控能力。
庄丰顺表示,合同作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备完整的上下文,天然适合大模型和AI的应用。基于腾讯在合同智能管理上深厚的实践,荣耀和腾讯电子签围绕合同全生命周期,拆解为“起、取、比、审、签”五大环节,用AI辅助合同起草、要素提取、对比、审查到电子签署全流程,极大提升了合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荣耀采购数字化专家 庄丰顺
以合同对比、风险识别、关键条款提取为例,AI基本上能完成九成任务,只需人工最终确认,平均每份合同的处理节省2小时以上。假如企业一年有五千份合同,折算下来,相当于节省1250个工作日,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而合同量越大,节省越多。
“智能合同不是只为‘提效’,更是帮助企业降风险、升能力。”庄丰顺指出,除了效率提升,智能合同系统还带来风险降低、能力升级、知识沉淀等隐性价值。在新规出台时,AI可批量快速完成合同排查,释放审查人力投入更高价值工作,同时将每一次人机判断不一致的案例沉淀为新的案例库,持续优化模型能力。
在双方的合作中,腾讯电子签提供的垂域小模型与OCR工程能力是成功的基石。在腾讯合同案例库的数据和“行业规则库”基础上,结合荣耀内部合同数据,进行二次优化,并通过OCR版面还原工程能力,极大提升比对与抽取精度。在合作模式上,荣耀坚持“数据不出域、模型进厂房”的前提,所有系统均部署在本地,确保数据闭环与安全。
接下来,荣耀计划进一步拓展合同AI能力,比如自动生成合同,包括非标合同的草案、支持海外团队快速起草合同等,基于评审和风险条款能力,逐步做合同生成和智能化推进。
“让AI做体力活,让专家做脑力活”,庄丰顺最后总结,荣耀与腾讯电子签的合作,不仅仅是解决荣耀内部的痛点,也为行业AI合同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参考。腾讯电子签也将基于在合同垂直领域的AI技术积累与工程化能力,携手生态伙伴探索行业级合同智能底座,推动合同AI从“能用”向“好用”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