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Mate:设备端AI辅助功能转变为开发者生产力
发表于 2025-09-10 17:27:52

在这个软件开发至关重要且高度复杂的时代,AI编码助手已经成为一股革命性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开发者编写、调试和发布代码的方式。这些工具作为协作伙伴,帮助开发者自动完成功能,修复错误,甚至根据自然语言提示生成完整的代码块。

继续阅读,了解CodeMate如何通过其搭载骁龙X Elite平台的AI编码助手,直接在设备上提供实时、上下文感知的支持,从而增强软件开发,确保开发者的隐私性、安全性和效率。

为什么端侧更重要

在大语言模型 (LLM) 的支持下,这些编码助手甚至可以确保研发新手也能够创造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开发者而言,这意味着:

  • 加快原型制作
  • 减少重复性工作
  • 实时解决问题
  • 没有超载标签
  • 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

现在问题来了,这种智能应该存在何处 – 是在云端还是在您的设备上?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对隐私问题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使用基于云的AI编码助手处理敏感信息时。设备端处理技术提供了更安全私密的替代方案——它将数据保存在本地,保护敏感信息,降低云服务成本,并支持离线使用。

CodeMate是近期由印度初创公司开发AI编码助手的一个实例。该工具旨在通过使用大语言模型来简化编码任务,并提供在本地或外部服务器上运行模型的选项。其重点包括保障数据隐私的同时,并为用户提供处理代码的方式和位置的灵活性。

骁龙X平台上的CodeMate: Windows上的快速本地AI

与传统高度依赖云基础设施的AI编程助手不同,CodeMate秉承开发者优先的设计理念,提供实时、上下文感知的支持,同时保持数据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在骁龙X平台上运行的VS代码扩展的主要特性包括:

  • 搜索并与您的整个代码库交谈
  • 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复杂的代码库
  • 通过终端、警告、错误,Git提交,PR、文件、文件夹,文档和Swagger的扩展上下文生成高质量的代码
  • 通过自然语言修改现有代码库
  • 与您的专用知识库(个人和共享)进行交互,以获得长期内存,包括文档、Git存储库、代码库和swagger文件
  • 点击一下即可调试代码、审查代码、生成测试用例和生成文档

CodeMate允许您连接自有的个人或组织知识库,包括大型代码库、文档、存储库、swagger文件(API规范)等。

这意味着CodeMate不仅可以根据模型信息,还可以根据自己组织的数据回答问题、生成代码并帮助调试,必要时可完全离线运行。无需将敏感代码或文档发送到云端 – 设备上的一切都是安全的。

Windows on Snapdragon移植代码

从工程角度来看,CodeMate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工作,以确保在搭载骁龙X系列平台的设备上无缝运行,开创了设备端AI代码辅助领域的多项先进能力。

架构层面的关键变革在于重构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管道。具体来说,该团队引入了一个完全独立于VSCode环境运行专用中间件层。该层面处理模型编排、请求批处理、优先队列、本地设备上的上下文管理。其作为IDE与推理引擎间的轻量级桥梁,实现了不依赖云端端点的高效低延迟请求路由

为支撑这一架构转型,所有内部大语言模型都针对Windows on Snapdragon进行了重新编译和精心优化,并深入针对骁龙X系列的混合性能与效率核心。

除了针对Windows on Snapdragon平台进行标准优化之外,CodeMate工程师还与高通技术公司密切合作,用高通专属AI工具套件实现深度硬件集成。通过这些集成,可以将核心推理工作流(例如:令牌生成、嵌入向量搜索和细粒度关注机制)迁移到NPU上,大幅度减少了CPU瓶颈,并确保了超低延迟的代码交互。

值得注意的是,推理引擎可以根据设备的工作负载及实时温控/功耗状态,动态地将大语言模型执行图分区部署至CPU、GPU和NPU。例如,较小的低延迟任务(例如:自动完成)优先考虑完全在NPU上运行,以获得低于50ms的响应,而较大的上下文摄取任务则智能地混合CPU和NPU资源,从而在不耗尽电池的情况下实现吞吐量最大化。将解决方案移植到Windows on Snapdragon上,实现了端侧或混合AI执行的架构转变,不仅确保了超响应的用户体验,还显著增强了数据隐私性及合规性。

通过将敏感交互(例如:个人查询、保密性企业数据、或用户行为信号)保存在设备本地,各个企业能够有效降低云端漏洞暴露风险,满足严格的数据驻留要求,并建立更深层的用户信任。此外,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网络可用性的依赖,即使在脱机或低连接环境中也能实现一致的性能 – 这对企业级可靠性至关重要。

随着印度巩固其作为全球软件中心的地位,像CodeMate这样的工具是下一波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

在所发布内容中表达的观点仅为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高通技术公司或其子公司(以下简称为“高通技术公司”)的观点。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而并不意味着高通技术公司或任何其他方的赞同或表述。本网站同样可以提供非高通技术公司网站和资源的链接或参考。高通技术公司对于可能通过本网站引用、访问、或链接的任何非高通技术公司网站或第三方资源并没有做出任何类型的任何声明、保证、或其他承诺。

骁龙与高通品牌产品均为高通技术公司和/或其子公司的产品。

关于作者

南蒂妮·斯里纳特,高通技术公司 资深业务发展分析师

阅读更多

阿奇安纳·拉克拉,高通技术公司业务 发展分析师

阅读更多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微博关注
【免责声明:CSDN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SDN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有任何怀疑或质疑,请立即与CSDN联系,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