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哪项不属于以太网交换机的特点_初中物理图像题,一篇全掌握!考试不丢分~...
2020-12-18 05:48:01将物理过程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图像上呈现出来,可使物理过程形象、直观,使解题过程优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图像题是重点考察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以及灵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一种...☀ 这里有最新的教育信息,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将物理过程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图像上呈现出来,可使物理过程形象、直观,使解题过程优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图像题是重点考察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以及灵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一种好题型。
1. 晶体熔化图像
例 1 :如图1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解析:根据固体熔化时其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可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内能增加,在坐标系里的特征图像表现为一条水平线段(BC段);而非晶体却没有这样的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例 2 :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解析:冰块是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所以此图像应属于晶体的熔化图像;且冰的熔点是0℃。由此可以判断图像应是B。
2.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图像
例 3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解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图像中横轴表示质量,单位是Kg,纵轴表示体积,单位是m3。我们可以假定体积都是2×10-3m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a.b.c三种物质对应的质量分别为1Kg、2Kg、4Kg,根据密度公式可知ρa=0.5×103Kg/m3;ρb=1.0×103Kg/m3;ρc=2.0×103Kg/m3。可见物质c的密度最大,是物质a的4倍。
例 4:如图4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丙>ρ乙
C.ρ丙>ρ乙>ρ甲 D.ρ乙>ρ甲>ρ丙
解析:图像中横轴表示体积,单位是cm3,纵轴表示质量,单位是g,整个图像表示质量随体积的变化。我们可以假定体积都是500,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物质对应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根据密度公式可知ρ甲>ρ乙>ρ丙。
3. 简单的运动图像
例 5: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5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解析:本题图像是s—t关系图像,从图像中可以发现,汽车从8:20~8:23处于加速运动状态;从8:23~8:27处于匀速运动状态;从8:27紧急刹车之后又做加速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60Km/h。
例 6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察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右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2—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若小车受到的牵引力为200N,5—7s内小车牵引力的功率是_____。
解析:此图像是s—t关系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小车在第2—5s内处于静止状态,速度是0,所以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0;小车在第5—7s内运动的路程,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是4m,所以这段时间内做功为=200N×4m=800J,则小车牵引力的功率为=400W。
4. 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图像(U-I图像)
U-I图像是最经典的电学图像。根据图像巧妙确定元件在电路中的工作点,进而由工作点的坐标即可知元件的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电流、电压为求解电阻、电功率等问题创造条件。当在“I-U”图像里表现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时,其表示的物理规律是:在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例 7 通过定值电阻甲、乙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图像如图7所示。现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R甲 :R乙=2:1 B.U甲 :U乙=2:1
C.I甲 :I乙=2:1 D.I乙 :I甲=2:1
解析:此题是U-I关系图像,考查的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定值电阻甲、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由并联电路特点可知U甲 :U乙=1:1;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两电阻两端电压是3V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是0.6A.0.3A,所以I甲 :I乙=2:1;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R甲=5Ω,R乙=10Ω,所以R甲 :R乙=1:2。
例 8 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8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 V时,电流为0.6A
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从图像可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 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4A。
5. 其他类型的图像问题
例 9 :《刑法修正案(八)》,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制定了严格的界定标准,如下所示。
饮酒驾车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80mg/100mL
醉酒驾车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mg/l00mL
①交警在某次安全行车检查中,检测到某驾驶员100mL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66mg,那么,该驾驶员属于_____。
②如图9甲所示,是酒精检测仪的简化电路。其中,定值电阻R0=10Ω,电源电压为3V;R为气敏电阻,它的阻值与酒精气体含量的关系如图9乙所示。如果通过检测仪检测到驾驶员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______ A。
解析: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66mg/100mL,介于20mg/100mL—80mg/100mL 之间,所以属于饮酒驾车;观察图像乙可以发现,当驾驶员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2%时,气敏电阻R的阻值是2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0.25A。
例 10 :小阳设计一个天然气泄漏检测电路,如图10甲所示,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天然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10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浓度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天然气浓度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天然气浓度增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天然气浓度减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解析:从图像乙中可以发现,气敏电阻R的阻值随天然气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从电路图甲中可以看出,当天然气浓度增加气敏电阻R减小时,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由公式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增大。由于R0是定值电阻,所以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比是常数,比值恒定不变。
*源自网络,版权归原创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戳“在看”,我们一起进步!
-
信号波形怎么画_「初中物理」声波图像怎么看?抓住关键不困难
2020-12-24 19:59:11很多同学跟胡子老师反映,不会看声波图像,根本分清什么时候音调高、什么时候响度大。。。今天胡子老师,就在这里为同学们疏通一下,为你的期末考试扫清障碍!观察波形图如图是两个音叉发出的声波图像,其中甲的音调...很多同学跟胡子老师反映,不会看声波图像,根本分清什么时候音调高、什么时候响度大。。。
今天胡子老师,就在这里为同学们疏通一下,为你的期末考试扫清障碍!
观察波形图
如图是两个音叉发出的声波图像,其中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甲乙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同
- 甲乙波形的幅度相同
- 其中波形的疏密程度代表着声音的频率高低;波形的幅度代表着声音的振幅大小。
- 所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 甲乙的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
- 甲乙的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
- 那么为什么是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呢?这就要回到频率的概念上来了。
频率
物理学中用每秒 内振动的次数——频率(frequency)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甲乙两个波形所截取的时间是相同的,假设都是10s中。在这10s中,甲经过了3个波峰,而乙经过了9个波峰,很明显是乙的频率更大一些。
响度不同的波形图
再看看这个,你能看出甲乙两个波形图有什么不同吗?
相信很多同学已经会看了:甲的响度小,乙的响度大。
不仅如此,同学们可能也能够发现甲乙的频率是一样的(相同时间内经过的波峰个数相同)
音色不同的波形图
结合上面的练习,同学们能不能看出甲乙丙三种乐器的音调、响度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就是三种乐器的音调、响度都相同,但是我们发现他们的波形图就是长得不一样!
没错,就是因为他们长得不一样,反映出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这说明他们的音色不同。
总结:波形图怎么看?
- 响度看幅度
- 音调看个数
- 音色看形状
- 同学们你们会了吗?用下面的一道题检验一下吧:
把频率为256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所示。若把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图中( )
公布答案
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
L1=18.82 cm、L2=18.83 cm、L3=18.28 cm、L4=18.81 cm、L5=18.82 cm、L6=18.805 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2)其中一位同学的记录结果错误的是( L6 );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L3 );
(4)这本作业本长度是( 18.82cm )。
-
图像原点_初中物理:v-t图像,s-t图像问题,一篇文章就搞懂了,帮孩子收藏
2020-12-18 05:48:15进入八年级,同学们开始接触到物理,不管是哪个版本,第一章都是先学测量,然后再学机械运动,重点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这里面就有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图像问题,v-t图像和s-t图像问题。很多学生看到...进入八年级,同学们开始接触到物理,不管是哪个版本,第一章都是先学测量,然后再学机械运动,重点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这里面就有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图像问题,v-t图像和s-t图像问题。
很多学生看到这类题就头疼啊,所以这篇文章,老师就专门来说一说这个事,如果你看了这个文章没听懂,绝对不是你的问题,说明我水平菜是吧。当然我水平虽不高,也算不上菜,所以,你一定能听懂,以后碰到类似的图像问题也不再是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那么这个倾斜度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我们再来画一根直线就能清晰地理解了。
有的同学对这个估计比较头疼,或者容易出错,老师这里就详细讲一下,如何判断,加入上面哪个是甲,下面这个是乙。甲和乙都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谁的速度大呢?我们之前学过判断物体快慢的方法,其中有一个就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我们随便画一条垂直于时间轴的虚线,就能看到甲对应的是400m,乙对应的是280m左右,所以相同时间甲走的远,及甲的速度大。其实总结下来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直线越靠近S轴,就说明它的速度就越大。如果S轴和时间轴互换,那么就是乙图速度大了,不知道你理解了吗?
理解上面那个知识点了,我们再来思考:是否匀速直线运动的图线都过原点呢?
很明显不是的,我们看一下上面这个图,甲和乙分别表示什么呢?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甲图表示,它从20s才开始运动,在0-20s内,它都是静止的;乙图则表示,它在甲前方200m的位置出发。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并不一定都过原点。
说完s-t图像,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与s-t图像一样,v-t图像也可由描点法得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纵轴上的截距表示速度大小。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且越往上速度越大。
我们学习了这两种图像,单独的时候同学们可能很容易理解,放在一起的时候,有的同学可能就懵了,那么我们就把它们放一起来讲一讲。
s-t图像中的倾斜的直线,和右图v-t图像中的平行于x轴的直线就等效的,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那么s-t图像里的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和v-t图像中的倾斜的直线又代表什么呢?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甲图代表随着时间的变化,位置一直在400m处,也就是静止状态;乙图就代表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一直在增加,是加速运动,具体来说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过这个到高中才会学到,就不再细说。
今天这个知识点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下去了自己整理下笔记,如果容易犯迷糊的同学,你多画几遍就不会出错了。
最后,祝愿关注我的每一个同学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每一位家长朋友都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
初中直线运动图像分析
2012-10-11 12:44:11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图像分析一、 分析s - t图像和v - t图像的物理意义 (1)处于 状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作________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MATLAB软件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x_初中物理光学实验
2020-04-16 00:13:07物理论文联盟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形成都必须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然而受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物理实验很难现场演示利用计算机模拟演示物理实验不仅效果比用实验仪器形象直观和... -
AR黑面包实验增强现实模拟物理化学反应初中高中教学演示
2019-05-08 14:50:40AR黑面包实验增强现实模拟物理化学反应初中高中教学演示 【3D/AR/VR/全息互动投影视觉开发】 专业的程序和建模团队,使用AR/VR技术,结合图像识别、物体识别、空间定位追踪;现实中只需要简单的烧杯、滴管、勺子...AR黑面包实验增强现实模拟物理化学反应初中高中教学演示
【3D/AR/VR/全息互动投影视觉开发】
专业的程序和建模团队,使用AR/VR技术,结合图像识别、物体识别、空间定位追踪;现实中只需要简单的烧杯、滴管、勺子等简单的实现器材,即可进行实验操作,观看逼真的物理化学反应;有效的降低实验危险性及成本,可方便快捷重复的进行实验步骤和观看实验结果,随时随地进行实验练习或教学演示。
初中高中所有的物理化学实验都可模拟,进行方案定制开发。下面是黑面包实验案例展示,只需要蔗糖和浓硫酸烧杯,手机对准两个烧杯即可进行实验操作,在手机上观看实验结果:
-
AR铝热反应增强现实模拟物理化学反应初中高中教学演示
2019-05-08 14:51:04AR铝热反应增强现实模拟物理化学反应初中高中教学演示 【3D/AR/VR/全息互动投影视觉开发】 专业的程序和建模团队,使用AR/VR技术,结合图像识别、物体识别、空间定位追踪;现实中只需要简单的烧杯、滴管、勺子等... -
北师大版图形的旋转二教案_北师大2011课标版(闫金铎主编)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三、重力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2021-01-03 16:06:46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 -
C/C++ 图像处理 图像的桶形畸变矫正
2019-07-09 18:49:24原因在于广角镜头使用的是凸透镜,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凸透镜会对光线起汇聚作用,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而离镜头中心越远,折射效果越强,因而其拍出来的照片会以镜头中心为圆心,呈圆形向外扩展失真,如下图所示:... -
图像桶形畸变矫正
2019-02-15 15:00:17转载自:_寒潭雁影的 C/C++ 图像处理(9)------图像の桶形畸变矫正 ...原因在于广角镜头使用的是凸透镜,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凸透镜会对光线起汇聚作用,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而离镜头中心越远,折射效... -
C/C++ 图像处理(9)------图像の桶形畸变矫正
2016-03-19 17:31:19原因在于广角镜头使用的是凸透镜,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凸透镜会对光线起汇聚作用,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而离镜头中心越远,折射效果越强,因而其拍出来的照片会以镜头中心为圆心,呈圆形向外扩展失真,如下图所示:... -
物理教师年度培训总结.doc
2021-01-18 16:01:33物理教师年度培训总结 教非所学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极为普遍,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教非所学 问题往往被教育工作者所忽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物理教师年度培训总结的*,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 -
针孔相机模型成像原理与图像变形矫正教程
2019-06-15 21:16:56相机成像原理与焦距概念 针孔相机的本质就是初中学过的小孔成像,镜头是一个...相信你不会对下面这个图陌生,比较初中物理书上必备这个。 真实图像各个像素点的位置与照片里面的图像的位置对应关系是由下面这个红色... -
数字图像处理笔记之颜色模型
2018-03-30 10:21:33初中物理常识 颜色模型 漫谈 RGB与RGBA CMY与CMYK HSI 详述RGB与CMYK RGB CMYK 初中物理常识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白色物体... -
视觉SLAM十四讲 读书编程笔记 Chapter5 相机与图像
2019-08-29 19:25:41Chapter5 相机与图像相机模型 相机模型 使用针孔和畸变两个模型来描述相机的整个投影过程,把外部的三维点投影到相机内部的成像平面,就构成了相机...这是初中物理的知识,其中负号表示像是倒着的,像的正倒对于... -
视觉与图像系列 几何光学I 近轴光学1 Fermat原理
2020-10-26 04:32:00我们首次接触几何光学是在初中的物理课上,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各种画图,折射、反射、组合透镜的光路图。后来大一时学大学物理也学到了一点点几何光学,但也只是把反射和折射的原理了解得更详细了一点,范围也都... -
图象关于y轴对称是什么意思_教科书中的“图象”与“图像”到底有啥区别,你知道吗?...
2020-12-25 06:59:45“图像”与“图象”在初中教科书都出现,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信息技术》第1章加工图像信息,主要介绍Photoshop的运用,全部用“图像”一词,如“处理图像素材”、“绘制图像”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
2013-07-31 14:50:0710、多媒体信息编码: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要通过采样、压缩等手段进行数字化。 11、信息需求的分析包括:确定信息获取的内容、确定信息获取的范围、确定信息获取的量、确定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12、获取... -
知道路程时间求加速度_【高初中衔接】第六讲 实验探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020-12-30 22:24:51利用初中物理的视角,做好高中物理的启蒙第六讲 实验探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习辅导(文后有下载链接,资料来源于网络和教材,侵权立删)一、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 -
知道路程时间求加速度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怎么求
2020-12-18 05:47:58在我们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相信同学们在百度上搜索初中物理公式这几个词,会出现大篇幅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往往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并不能告诉同学如何使用单一的公式解题,本文我们就来给大家说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
20XX学校个人科研工作总结.doc
2020-12-27 12:21:58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现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实例归类总结。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实验推理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归纳法、... -
无人驾驶-OpenCV车道线检测
2019-09-14 13:26:27OpenCV车道线检测 输入 一张摄像机拍摄到的道路图片,图片中需要...认识图像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在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分别是红色(Red)、绿色(Green)和蓝色(Blue)。通过不同比... -
相机模型与畸变去除
2019-12-03 19:45:00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我们可能都见过一个蜡烛投影实验:在一个暗箱的前方放着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的光透过暗箱上的一个小孔投影在暗箱的后方平面上,并在这个平面上形成一个倒立的蜡烛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小孔模型... -
android广角相机畸变校正算法和实现示例
2021-01-21 19:59:49原因在于广角镜头使用的是凸透镜,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凸透镜会对光线起汇聚作用,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而离镜头中心越远,折射效果越强,因而其拍出来的照片会以镜头中心为圆心,呈圆形向外扩展失真。 3.摄像头... -
怎么画闭合线_七张图全搞定,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不再烦恼!
2020-12-22 03:10:00说起欧姆定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觉得很简单,初中就知道了,不就是U=IR吗,但是到了高中学习...下面我用七张图概括高中部分常用的闭合电路中欧姆定律一节中由欧姆定律得出的一些两相关物理量的函数图像。函数表... -
单反成像原理
2013-03-20 13:17:00从小孔成像开始说起 初中的物理我们都学过小孔成像 物体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会倒映到黑盒中后方的投影版上,然后就可以在投影版上看到图像的倒影了。 这个技术很好地被应用在了照片上。开始的科学家们想到,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