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
FLUKE/SOFTING等线缆测试仪里的NVP值,NVP为Nominal Velocity of Propagation英文缩写,是指信号在双绞线缆的传送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的百分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NVP=V1/V2*100%
V1代表电信号的传播速度。(注:不代表电信号在双绞线内传播的真正速度,而是相对于线缆的速度。因为双绞线的绞合的原因,线缆长度小于芯线的长度,并且双绞线绞合密度不同,V1就会有不同。)
V2代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电信号的传播速度,V1=V2*NVP%,上面备注提到计算出的传播速度不是电信号真正的传播速度,它的出现只是为了测试仪表计算双绞线缆长度而存在的,是一个相对值,因此不同双绞线缆的NVP需要测量设定,而不能以所选用铜材上所标注的NVP来设定。
那么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在这里不得不提测试仪表计算双绞线缆长度的过程,大家都知道计算两点之间的长度等于通过两点的平均速度乘以通过两点的时间,测试仪表计算双绞线缆长度所依据的平均速度就是这个NVP值,那时间是怎么得到的?在这里所说的时间正是双绞线缆传播延时,双绞线缆传播延时是通过测试主机根据发出的电信号以及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信号计算出的,计算出的时间值就是从近端到远端实际使用的时间,得到这个时间乘以NVP就可以计算出线缆的长度。
FLUKE/SOFTING等品牌测试仪计算出的双绞线缆长度与实际长度一样吗?准确性怎么样?提到这点那就不得不说NVP值在测试仪表中的设置,通常FLUKE/SOFTING等测试仪中的NVP值为69%,若以此定值来测量所有种类的双绞线缆时不免会出现长度上的误差,之前提到不同的双绞线缆需要重新设定NVP值,因为它们的节距(绞合密度)不一样,双绞线缆的等级越高一般它的绞距会越密集,这样以定值来测量双绞线缆长度时等级越高的双绞线缆测量值会比实际长度长,这样测试仪表测出来的插入损耗、近端串扰、回波损耗等电气性能与长度来对比是不准确的,因为双绞线缆长度越长其性能会越来越差。这样就会为不良厂商提供一个台阶,它们故意将NVP数值设置高,这样短的双绞线会被测成比较长的距离,进而使自己不合格的产品达标。
为用户利益着想,怎样设置NVP数值才能和实际需求相匹配?通常我们在做双绞线缆测试前会对已知长度同类双绞线缆进行测量,这种测量相当于对测试仪表NVP值进行校准,当我们设置的NVP值测得的与双绞线线缆长度一致时,那我们就设置NVP为此值。不同品牌、不同类别的双绞线缆对NVP数值要求不一样,因此每次使用测试仪表进行测量时都要对测试仪表NVP值进行校准,只有这样测量长度才能更加接近实际长度,只有保证了长度才能对比各品牌双绞线缆产品参数。下图为FLUKE DTX-1800 DTX系列测试仪NVP校准设置方法。
测试仪表NVP值除了对测量长度有影响会影响其他参数吗?NVP值只是测试测量双绞线缆长度所依据的速度数值,它本身并不影响测试仪表测量双绞线缆其他性能的数值,例如同一根双绞线缆,但测量时所设置的NVP值不一样,那么测得的长度不一样,但两次测得其他电气性能基本没有变化,这样就会给人一个错误的感觉,感觉长的双绞线缆电气性能会比短点的双绞线好,所有的这些假象均是由NVP值产生。
总之,看似没有太大意义的NVP值恰恰是不良厂商欺骗用户惯用的手段,使优质产品蒙羞,使用户利益受损。(转载:FLUKE/SOFTING等线缆测试仪NVP值对双绞线缆测试的影响)
(1)确定线缆的类型要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所包含的应用系统来确定线缆的类型。对于计算机网络和电话语音系统可以优先选择4对双绞线电缆,对于屏蔽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选择4对屏蔽双绞线;对于屏蔽要求不高的场合应尽量选择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选择75Ω的同轴电缆。对于要求传输速高或保密性高的场合,应选择光缆作为水平布线线缆。
(2)确定电缆的长度
要计算整座楼宇的水平布线用线量,首先要计算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然后对各楼层用线量进行汇总即可。每个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C=[0.55(F+N)+6]×M
其中,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F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M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6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工时线缆的损耗、线缆布设长度误差等因素)。
整座楼的用线量:S=ΣMC ,M为楼层数,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
应用示例:已知某一楼宇共有6层,每层信息点数为20个,每个楼层的最远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60米,每个楼层的最近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10米,请估算出整座楼宇的用线量。
解答:根据题目要求知道:
楼层数M=20
最远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F=60m
最近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N=10m
因此,每层楼用线量C=[0.55(60+10)+6]×20=890m
整座楼共6层,因此整座楼的用线量S=890×6=5340m
(3)订购电缆
目前市场上的双绞线电缆一般都以箱为单位进行订购。常见装箱形式为:305m(1000ft) WE TOTE包装形式。因此在水平子系统设计中,计算出所有水平电缆用线总量后,应换算为箱数,然后进行电缆的订购工作。订购电缆箱数的公式应如下:
订购电缆箱数=INT(总用线量/305) ,INT()为向上取整函数。
例如,已知计算出整座楼的用线量为5340m,则要求订购的电缆箱数为:
INT(5340/305)=INT(17.5)=18(箱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不按公式的算法:
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误差不会太大最关键还是要看现场情况,以及要熟练看懂图纸,这个是要时间和磨练的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ciscoshang/105371
首先是“放线”,确定网络集线器和每台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分别截取相应长度的网线,然后将网线穿管(PVC管)。也可以不用穿管,直接沿着墙壁走线。要注意的是双绞线(网线)的长度不得超过100米,否则就得加装中继器来放大信号。
接着是“做网络接头”,也就是制作RJ45双绞线接头。在讲述如何正确接线之前,要先说明8根双绞线的编号规则。编号次序是这么定义的:把RJ45有卡子的一面向下,8根线镀金脚的一端向上,从左起依次为12345678。下面就讲一下所谓的“1、2、3、6”的接法。“1、2、3、6”用于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1、2和3、6各为一对,我们只要把1、2用一对绞线,3、6用一对绞线就可以了。至于颜色只需要相同就行。如果不用以上接法,也可以8根线单独接,具体做法:左手拿RJ45水晶头,右手拿线,按照棕、棕白、蓝、蓝白、绿、绿白、橙、橙白的顺序接入,然后用夹线钳夹好。一般情况下,接线应使用专用的夹线钳(有些高手可以用尖嘴钳代替,但是对于广大的菜鸟来说,RJ45水晶头可是2元一个啊,还是使用专用的夹线钳保险)。按上述方法将线接好之后,将RJ45水晶头用夹线钳夹住,用力一压就行了。要注意的是压线一定要压到底,一般压两到三下即可。
两台设备相同(两方都是计算机),应该用反接线!两方设备不一样则采用正接线,比如计算机与交换机相连就用正接线! 所以你用反接线相连没问题,很有可能是反接线的制作出问题吧! 反接线一头用T568A标准,另一头要用T568B标准哦! T568A的标准的布线就这样的:浅绿 绿 浅蓝 蓝 浅橙 橙 浅棕 棕 然后3#与5#对调!
T568B标准:浅橙 橙 浅蓝 蓝 浅绿 绿 浅棕 棕 然后也是3#与5#对调! 一定要把线排好,进水晶头的时候应该有一声响哦! 然后拿钳子适当压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