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4-12 12:14:30
HTTP/2解决的问题,就是HTTP/1.1存在的问题:
- TCP慢启动: TCP连接建立后,会经历一个先慢后快的发送过程,就像汽车启动一般,如果我们的网页文件(HTML/JS/CSS/icon)都经过一次慢启动,对性能是不小的损耗。另外慢启动是TCP为了减少网络拥塞的一种策略,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 多条TCP连接竞争带宽: 如果同时建立多条TCP连接,当带宽不足时就会竞争带宽,影响关键资源的下载。
- HTTP/1.1队头阻塞: 尽管HTTP/1.1长链接可以通过一个TCP连接传输多个请求,但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请求,当前请求未结束前,其他请求只能处于阻塞状态。
为了解决以上几个问题,HTTP/2一个域名只使用一个TCP⻓连接来传输数据,而且请求直接是并行的、非阻塞的,这就是多路复用
实现原理: HTTP/2引入了一个二进制分帧层,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传输时,数据会先经过二进制分帧层处理,转化为一个个带有请求ID的帧,这些帧在传输完成后根据ID组合成对应的数据。
更多相关内容 -
详解Python IO口多路复用_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020-11-22 21:44:57详详解解Python IO 口口多多路路复复用用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 IO 口多路复用的的相关资料文中讲解的非常细致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什什么么是是IO 多多路路复复用用呢呢 我一个... -
多路复用原理介绍
2017-11-09 18:05:00多路复用 I/O多路复用指:通过一种机制,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 Linux Linux中的 select,poll,epoll 都是IO多路复用的机制。 具体...多路复用
I/O多路复用指:通过一种机制,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
Linux
Linux中的 select,poll,epoll 都是IO多路复用的机制。具体说明如下:
select
select最早于1983年出现在4.2BSD中,它通过一个select()系统调用来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数组,当select()返回后,该数组中就绪的文件描述符便会被内核修改标志位,使得进程可以获得这些文件描述符从而进行后续的读写操作。
select目前几乎在所有的平台上支持,其良好跨平台支持也是它的一个优点,事实上从现在看来,这也是它所剩不多的优点之一。
select的一个缺点在于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存在最大限制,在Linux上一般为1024,不过可以通过修改宏定义甚至重新编译内核的方式提升这一限制。
另 外,select()所维护的存储大量文件描述符的数据结构,随着文件描述符数量的增大,其复制的开销也线性增长。同时,由于网络响应时间的延迟使得大量 TCP连接处于非活跃状态,但调用select()会对所有socket进行一次线性扫描,所以这也浪费了一定的开销。
poll
poll在1986年诞生于System V Release 3,它和select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但是poll没有最大文件描述符数量的限制。
poll和select同样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包含大量文件描述符的数组被整体复制于用户态和内核的地址空间之间,而不论这些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绪,它的开销随着文件描述符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另 外,select()和poll()将就绪的文件描述符告诉进程后,如果进程没有对其进行IO操作,那么下次调用select()和poll()的时候将 再次报告这些文件描述符,所以它们一般不会丢失就绪的消息,这种方式称为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
epoll
直到Linux2.6才出现了由内核直接支持的实现方法,那就是epoll,它几乎具备了之前所说的一切优点,被公认为Linux2.6下性能最好的多路I/O就绪通知方法。
epoll可以同时支持水平触发和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只告诉进程哪些文件描述符刚刚变为就绪状态,它只说一遍,如果我们没有采取行动,那么它将不会再次告知,这种方式称为边缘触发),理论上边缘触发的性能要更高一些,但是代码实现相当复杂。
epoll 同样只告知那些就绪的文件描述符,而且当我们调用epoll_wait()获得就绪文件描述符时,返回的不是实际的描述符,而是一个代表就绪描述符数量的 值,你只需要去epoll指定的一个数组中依次取得相应数量的文件描述符即可,这里也使用了内存映射(mmap)技术,这样便彻底省掉了这些文件描述符在 系统调用时复制的开销。
另一个本质的改进在于epoll采用基于事件的就绪通知方式。在select/poll中,进程只有在调用一定的方法后, 内核才对所有监视的文件描述符进行扫描,而epoll事先通过epoll_ctl()来注册一个文件描述符,一旦基于某个文件描述符就绪时,内核会采用类 似callback的回调机制,迅速激活这个文件描述符,当进程调用epoll_wait()时便得到通知。Python
Python中有一个select模块,其中提供了:select、poll、epoll三个方法,分别调用系统的 select,poll,epoll 从而实现IO多路复用。Windows Python:
提供: select
Mac Python:
提供: select
Linux Python:
提供: select、poll、epoll注意:网络操作、文件操作、终端操作等均属于IO操作,对于windows只支持Socket操作,其他系统支持其他IO操作,但是无法检测 普通文件操作 自动上次读取是否已经变化。
对于select方法:
句柄列表11, 句柄列表22, 句柄列表33 = select.select(句柄序列1, 句柄序列2, 句柄序列3, 超时时间)
参数: 可接受四个参数(前三个必须)
返回值:三个列表
select方法用来监视文件句柄,如果句柄发生变化,则获取该句柄。
1、当 参数1 序列中的句柄发生可读时(accetp和read),则获取发生变化的句柄并添加到 返回值1 序列中
2、当 参数2 序列中含有句柄时,则将该序列中所有的句柄添加到 返回值2 序列中
3、当 参数3 序列中的句柄发生错误时,则将该发生错误的句柄添加到 返回值3 序列中
4、当 超时时间 未设置,则select会一直阻塞,直到监听的句柄发生变化
当 超时时间 = 1时,那么如果监听的句柄均无任何变化,则select会阻塞 1 秒,之后返回三个空列表,如果监听的句柄有变化,则直接执行。利用select监听终端操作实例
123456789#!/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import
select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sys
while
True
:
readable, writeable, error
=
select.select([sys.stdin,],[],[],
1
)
if
sys.stdin
in
readable:
print
'select get stdin'
,sys.stdin.readline()
利用select实现伪同时处理多个Socket客户端请求:服务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import
socket
import
select
sk1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k1.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
sk1.bind((
'127.0.0.1'
,
8002
))
sk1.listen(
5
)
sk1.setblocking(
0
)
inputs
=
[sk1,]
while
True
:
readable_list, writeable_list, error_list
=
select.select(inputs, [], inputs,
1
)
for
r
in
readable_list:
# 当客户端第一次连接服务端时
if
sk1
=
=
r:
print
'accept'
request, address
=
r.accept()
request.setblocking(
0
)
inputs.append(request)
# 当客户端连接上服务端之后,再次发送数据时
else
:
received
=
r.recv(
1024
)
# 当正常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时
if
received:
print
'received data:'
, received
# 当客户端关闭程序时
else
:
inputs.remove(r)
sk1.close()
利用select实现伪同时处理多个Socket客户端请求:客户端
12345678910#!/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import
socket
ip_port
=
(
'127.0.0.1'
,
8002
)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ip_port)
while
True
:
inp
=
raw_input
(
'please input:'
)
sk.sendall(inp)
sk.close()
此处的Socket服务端相比与原生的Socket,他支持当某一个请求不再发送数据时,服务器端不会等待而是可以去处理其他请求的数据。但是,如果每个请求的耗时比较长时,select版本的服务器端也无法完成同时操作。
分别启动服务端和客户端输入内容
客户端输入:
服务端接收:
说明:此处的Socket服务端相比与原生的Socket,他支持当某一个请求不再发送数据时,服务器端不会等待而是可以去处理其他请求的数据。但是,如果每个请求的耗时比较长时,select版本的服务器端也无法完成同时操作。
本文转自027ryan 51CTO博客,原文链接: http://blog.51cto.com/ucode/1740095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
NIO多路复用器基本原理
2020-08-03 00:20:08看大图:https://www.processon.com/view/link/5f26da28f346fb5cdcb377a3展开全文 -
IO多路复用底层原理全解
2021-11-11 00:59:28I/O多路复用之epoll函数 epoll函数预备知识 epoll函数是多路复用IO接口select和poll函数的增强版本。显著减少程序在大量并发连接中只有少量活跃的情况下CPU利用率,他不会复用文件描述符集合来传递结果,而迫使...预备知识:
在TCP协议中,建立连接的两个进程各自有一个socket来标识,那么两个socket组成的socket pair就唯一标识一个连接。
1.Linux操作系统中断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家打游戏,这时候你很饿,点了个外卖,然后你继续打游戏,打到boss剩一丝血的时候,外卖小哥来敲门了,此时你不好意思让外卖小哥一直敲门啊,你就中断了你的游戏,暂停存档了,然后去拿外卖了,回来继续打游戏。
上述例子中的外卖小哥来敲门就是系统收到了中断请求,游戏暂停存档去拿外卖就是系统被中断了。
先来看一个简单的TCP 消息发送接受的demo
服务端
public class TCP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6666); while (true) { Socket accept = serverSocket.accept(); System.out.println("与一个客户端建立连接"); DataInputStream dataInputStream = new DataInputStream(accept.getIn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 = new DataOutputStream(accept.getOutputStream()); String str = null; if ((str = dataInputStream.readUTF()) != null) { System.out.println(str); System.out.println("from" + serverSocket.getInetAddress() + ", port #" + accept.getPort()); } dataOutputStream.writeUTF("Hello," + accept.getInetAddress() + ", port#" + accept.getPort()); dataInputStream.close(); dataOutputStream.close(); accept.close(); } } catch (IOException e) { }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TCP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27.0.0.1", 6666);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socket.get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 = new Data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writeUTF("哈哈哈哈 我袁大头到此一游!!!"); DataInputStream dataInputStream = new Data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 System.out.println(dataInputStream.readUTF()); dataOutputStream.flush(); dataOutputStream.close(); dataInputStream.close(); socke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 }
先启动服务端,服务端启动了服务,然后通过while循环时刻监听着6666这个端口,此时启动客户端,客户端会与6666端口建立链接,并且发送一个消息,然后服务端接受到消息。
一个socket连接的两段 输入输出都是带缓冲区的
写数据:写数据的时候,用户在APP的输入的数据,是放在用户态的,然后将用户态的数据拷贝到内核态,然后内核态的数据放到输出缓冲区,最后通过TCP/IP协议 将数据发送出去。
读数据:读数据的时候,从输入缓冲区读到数据,此时数据在内核态,然后将读到的放在内核态中的数据复制到用户态中,此时APP端的用户就读到啦。
PS:如果scoked.closed() 那么输出缓冲区会继续发送直到发完 读数据的输入缓冲区就瞬间关闭。
BIO:APP用户想要写数据的时候,如果输出缓冲区已经满了或者输出缓冲区剩下的容量小于本次要发送的容量,那么此时就会阻塞住。
一个进程只能监听一个客户端socket;
select:
linux select函数详解:
在Linux中,我们可以使用select函数实现I/O端的复用,传递给select函数的参数会告诉内核:
1.我们所关心的文件描述符
2.对每个描述符,我们所关心的状态
3.我们要等待多长时间
从select函数返回后,内核告诉我们以下信息:
1.对我们的要求已经做好准备的描述符的个数
2.对于三种条件哪些描述符已经做好准备(读 写 异常)
有了这些返回信息,我们可以调用合适的I/O函数(通常是read或write) 并且这些函数不会再阻塞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最后一个参数,它指明我们要等待的时间
struct timeval{ long tv_sec; /*秒 */ long tv_usec; /*微秒*/ }
有三种情况:
1.timeout == NULL 等待无限长的时间
2.timeout->tv_sec == 0 && timeout->tv_usec == 0 不等待,直接返回(非阻塞)
3.timeout->tv_sec != 0 || timeout->tv_usec != 0 等待指定的时间
中间的三个参数readset writeset exceptset 指向描述符集。这些参数指明了我们关心哪些描述符,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可写,可读,异常)一个文件描述集保存在fd_set类型中,fd_set其实就是位图。fd_set linux定了一个大小为1024长度的位图。
第一个参数:最大有效位,有时候不需要全部检查,通过这个参数来限制检查位数。
demo:
int main() { int sock; FILE *fp; struct fd_set fds; //select等待3秒,3秒轮询,要非阻塞就置0 struct timeval timeout={3,0}; char buffer[256]={0}; //256字节的接收缓冲区 /* 假定已经建立UDP连接,具体过程不写,简单,当然TCP也同理, 主机ip和port都已经给定,要写的文件已经打开 sock=socket(...); bind(...); fp=fopen(...); */ while(1) { FD_ZERO(&fds); //每次循环都要清空集合,否则不能检测描述符变化 FD_SET(sock,&fds); //添加描述符 FD_SET(fp,&fds); //同上 maxfdp=sock>fp?sock+1:fp+1; //描述符最大值加1 switch(select(maxfdp,&fds,&fds,NULL,&timeout)) //select使用 { case -1: exit(-1);break; //select错误,退出程序 case 0:break; //再次轮询 default: if(FD_ISSET(sock,&fds)) //测试sock是否可读,即是否网络上有数据 { recvfrom(sock,buffer,256,.....);//接受网络数据 if(FD_ISSET(fp,&fds)) //测试文件是否可写 fwrite(fp,buffer...);//写入文件 //buffer清空; }// end if break; }// end switch }//end while }//end main
select函数原理
select系统调用是用来让我们的程序监视多个文件句柄的状态变化的。程序会停在select这⾥里等待,直到被监视的文件句柄有一个或多个发⽣生了状态改变。关于文件句柄,其实就是⼀一个整数,我们最熟悉的句柄是0、1、2三个,0是标准输入,1是标准输出,2是标准错误输出。0、1、2是整数表示的,对应的FILE *结构的表示就是stdin、stdout、stderr。
1.我们通常需要额外定义一个数组来保存需要监视的文件描述符,并将其他没有保存描述符的位置初始化为一个特定值,一般为-1,这样方便我们遍历数组,判断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是否发生了相应的事件。
2.采用上述的宏操作FD_SET(int fd,fd_set*set)遍历数组将关心的文件描述符设置到对应的事件集合里。并且每次调用之前都需要遍历数组,设置文件描述符。
3.调用select函数等待所关心的文件描述符。有文件描述符上的事件就绪后select函数返回,没有事件就绪的文件描述符在文件描述符集合中对应的位置会被置为0,这就是上述第二步的原因。
4.select 返回值大于0表示就绪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0表示等待时间到了,小于0表示调用失败,因此我们可以遍历数组采用FD_ISSET(int fd,fd_set *set)判断哪个文件描述符上的事件就绪,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select的优缺点
优点:
(1)select的可移植性好,在某些unix下不支持poll.
(2)select对超时值提供了很好的精度,精确到微秒,而poll式毫秒。
缺点:
(1)单个进程可监视的fd数量被限制,默认是1024。
(2)需要维护一个用来存放大量fd的数据结构,这样会使得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在传递该结构时复制开销大。
(3)对fd进行扫描时是线性扫描,fd剧增后,IO效率降低,每次调用都对fd进行线性扫描遍历,随着fd的增加会造成遍历速度慢的问题。
(4)select函数超时参数在返回时也是未定义的,考虑到可移植性,每次超时之后进入下一个select之前都要重新设置超时参数。I/O多路复用之epoll函数
epoll函数预备知识
epoll函数是多路复用IO接口select和poll函数的增强版本。显著减少程序在大量并发连接中只有少量活跃的情况下CPU利用率,他不会复用文件描述符集合来传递结果,而迫使开发者每次等待事件之前都必须重新设置要等待的文件描述符集合,另外就是获取事件时无需遍历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只需要遍历被内核异步唤醒加入ready队列的描述符集合就行了 。epoll函数相关系统调用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生成一个epoll函数专用的文件描述符,其实是申请一个内核空间,用来存放你想关注的 socket fd 上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了什么事件。 size 就是你在这个 Epoll fd 上能关注的最大 socket fd 数,大小自定,只要内存足够。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
控制文件描述符上的事件,包括注册,删除,修改等操作。
epfd : epoll的专用描述符。
op : 相关操作,通常用以下宏来表示
event : 通知内核需要监听的事件,EPOLL_CTL_ADD:注册新的fd到epfd中;
EPOLL_CTL_MOD:修改已经注册的fd的监听事件;
EPOLL_CTL_DEL:从epfd中删除⼀一个fd;
fd : 需要监听的事件。结构体格式如下:events的合法参数如下
EPOLLIN :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读(包括对端SOCKET正常关闭);
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写;
EPOLLPRI: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有紧急的数据可读(这⾥里应该表⽰示有带外数据到来);
EPOLLERR: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发生错误;
EPOLLHUP: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挂断;
EPOLLET: 将EPOLL设为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模式,这是相对于⽔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来说的。
EPOLLONESHOT:只监听⼀一次事件,当监听完这次事件之后,如果还需要继续监听这个socket的话,需要再次把这个socket加⼊入到EPOLL队列里。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epfd : epoll特有的文件描述符
events :从内核中的就绪队列中拷贝出就绪的文件描述符。不可以是空指针,内核只负责将数据拷贝到这里,不会为我们开辟空间。
maxevent : 高速内核events有多大,一般不能超过epoll_create传递的size,
timeout : 函数超时时间,0表示非阻塞式等待,-1表示阻塞式等待,函数返回0表示已经超时。
- epoll函数底层实现过程
首先epoll_create创建一个epoll文件描述符,底层同时创建一个红黑树,和一个就绪链表;红黑树存储所监控的文件描述符的节点数据,就绪链表存储就绪的文件描述符的节点数据;epoll_ctl将会添加新的描述符,首先判断是红黑树上是否有此文件描述符节点,如果有,则立即返回。如果没有, 则在树干上插入新的节点,并且告知内核注册回调函数。当接收到某个文件描述符过来数据时,那么内核将该节点插入到就绪链表里面。epoll_wait将会接收到消息,并且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清空链表。对于LT模式epoll_wait清空就绪链表之后会检查该文件描述符是哪一种模式,如果为LT模式,且必须该节点确实有事件未处理,那么就会把该节点重新放入到刚刚删除掉的且刚准备好的就绪链表,epoll_wait马上返回。ET模式不会检查,只会调用一次epoll函数的优缺点
优点:
epoll的优点:
(1)支持一个进程打开大数目的socket描述符(FD)
select 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进程所打开的FD是有一定限制的,由FD_SETSIZE设置,默认值是2048。对于那些需要支持的上万连接数目的IM服务器来说显 然太少了。这时候你一是可以选择修改这个宏然后重新编译内核,不过资料也同时指出这样会带来网络效率的下降,二是可以选择多进程的解决方案(传统的 Apache方案),不过虽然linux上面创建进程的代价比较小,但仍旧是不可忽视的,加上进程间数据同步远比不上线程间同步的高效,所以也不是一种完 美的方案。不过 epoll则没有这个限制,它所支持的FD上限是最大可以打开文件的数目,这个数字一般远大于2048,举个例子,在1GB内存的机器上大约是10万左 右,具体数目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
(2)IO效率不随FD数目增加而线性下降
传统的select/poll另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当你拥有一个很大的socket集合,不过由于网络延时,任一时间只有部分的socket是”活跃”的, 但是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会线性扫描全部的集合,导致效率呈现线性下降。但是epoll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只会对”活跃”的socket进行 操作—这是因为在内核实现中epoll是根据每个fd上面的callback函数实现的。那么,只有”活跃”的socket才会主动的去调用 callback函数,其他idle状态socket则不会,在这点上,epoll实现了一个”伪”AIO,因为这时候推动力在os内核。在一些 benchmark中,如果所有的socket基本上都是活跃的—比如一个高速LAN环境,epoll并不比select/poll有什么效率,相 反,如果过多使用epoll_ctl,效率相比还有稍微的下降。但是一旦使用idle connections模拟WAN环境,epoll的效率就远在select/poll之上了。
(3)使用mmap加速内核与用户空间的消息传递。
这点实际上涉及到epoll的具体实现了。无论是select,poll还是epoll都需要内核把FD消息通知给用户空间,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内存拷贝就 很重要,在这点上,epoll是通过内核于用户空间mmap同一块内存实现的。而如果你想我一样从2.5内核就关注epoll的话,一定不会忘记手工 mmap这一步的。
(4)内核微调
这一点其实不算epoll的优点了,而是整个linux平台的优点。也许你可以怀疑linux平台,但是你无法回避linux平台赋予你微调内核的能力。 比如,内核TCP/IP协议栈使用内存池管理sk_buff结构,那么可以在运行时期动态调整这个内存pool(skb_head_pool)的大小 — 通过echo XXXX>/proc/sys/net/core/hot_list_length完成。再比如listen函数的第2个参数(TCP完成3次握手 的数据包队列长度),也可以根据你平台内存大小动态调整。更甚至在一个数据包面数目巨大但同时每个数据包本身大小却很小的特殊系统上尝试最新的NAPI网 卡驱动架构。 -
python 并发编程 多路复用IO模型详解
2020-12-26 06:25:00多路复用IO(IO multiplexing) 这种IO方式为事件驱动IO(event driven IO)。 我们都知道,select/epoll的好处就在于单个进程process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的IO。它的基本原理就是select/epoll这个function会不断... -
Java IO多路复用机制详解
2020-04-03 18:03:421、在Java中,常见的IO模型有4种, 同步阻塞IO(BlockingIO):即传统的IO模型。 同步非阻塞IO(Non-blockingIO):默认创建的socket都... IO多路复用(IOMultiplexing):经典的Reactor模式,也称为异步阻塞IO,... -
多路复用光子多普勒测速复用方案分析及实验研究
2021-02-05 04:07:16对光子多普勒测速(PDV)的基本原理和光学外差技术进行了阐述,对时分、波分、波分时分联合等三种多路复用光子多普勒测速(MPDV)复用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了各种方案适宜的多点测速类型。根据理论分析结果,... -
redis原理,为什么快,io多路复用
2020-03-21 17:34:18很多同学对Redis的单线程和I/O多路复用技术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大家了解下Redis单线程和I/O多路复用技术的原理,对学好和运用好Redis打下基础。 一、Redis的单线程理解 Redis客户端对服务端的... -
HTTP2多路复用原理以及gRPC抓包分析
2022-04-17 21:23:12二、HTTP2多路复用基本原理 1、帧 HTTP2在HTTP1基础上引入了二进制分帧层,数据封包给下层协议之前将数据打散成更小的帧并以二进制的方式进行编码传输。 帧结构 2、流 流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我们把一次... -
(五)Tomcat架构及运行原理之IO多路复用
2020-10-27 17:55:47一、多路复用 1.概念引入 2.BIO处理并发情况 3.多路复用IO并发情况 4.两者的对比 二、多路复用模型 1.Selector和Poll模型 2.epoll模型(仅限Linux系统) 3.Reactor多线程模型 三、Tomcat之IO多路复用应用 ... -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多路复用技术
2021-02-28 19:00:15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多路复用技术”,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呢?简单的说就是许多单个的信号通过高速线路上的信道同时进行传输,这里有两点是要说的。第一,前面所说的高速线路的信道实际上是由一条信道分割出来的多条... -
网络技术原理之多路复用技术
2018-12-10 23:21:43时分多路复用(TDM) 信号分割的参量是信号占用的时间,故要使复用的各路信号在时间上互不重叠,在传输时把时间分成小的时隙,每一时隙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 首先,传输媒体的可用带宽被划分... -
网络编程--多路复用器select、poll、epol,javaNIO原理和实现
2021-06-13 14:59:48网络编程–多路复用器select、poll、epol,javaNIO原理和实现 之前已经说过了BIO模型的原理和实现,并根据其不足(阻塞,多线程资源消耗等),介绍了内核的升级实现了accpet和read不阻塞的方法,以及介绍了channel和... -
多路复用技术
2021-07-27 08:22:53多路复用技术是把多个低速信道组合成一个高速信道的技术,它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链路的利用率,从而使得一条高速的主干链路同时为多条低速的接入链路提供服务,也就是使得网络干线可以同时运载大量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
计算机网络-多路复用
2019-02-12 16:41:22事实上,多路复用技术的原理就是,把通信资源或者说是链路、信道资源进行的划分,分成一系列的资源片。把这些资源片分配给每一路通信。每一路通信在通信过程中就独占它分配到的分配资源。当然在整个通信过程中,... -
Redis的多路复用机制
2021-03-23 19:55:28Redis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 通常我们所说的Redis 是单线程,主要是指 Redis 的网络 IO 和键值对读写是由一个线程来完成的,这也是 Redis 对外提供键值存储服务的主要流程。但 Redis 的其他功能,比如持久化、异步... -
Netty系列---IO多路复用技术
2019-10-24 19:41:46形成的原因: 如果一个I/O流进来,我们就开启一个进程处理这个I/O流。...所以人们提出了I/O多路复用这个模型,一个线程,通过记录I/O流的状态来同时管理多个I/O,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吞吐能力。 ... -
Java IO多路复用技术详解
2017-04-28 09:49:58服务器端编程经常需要构造高性能的IO模型,常见的IO模型有四种: (1)同步阻塞IO(Blocking IO):即传统的IO模型。 (2)同步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默认创建的...(3)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 -
多路分解和多路复用概念
2020-03-18 22:25:24多路分解:在接收端,运输层检查报文段,...多路复用:从源主机的不同socket收集数据块,并为每个数据块装上首部信息(这将在以后用于分解)从而生成报文段,然后将报文段传递至网络层,所有这些工作称之为多路复用 ... -
NIO的多路复用机制
2020-04-29 16:19:44在一次磁盘操作中,CPU不是瓶颈...一方面是因为多线程存在上下文切换(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消耗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redis采用IO多路复用机制。 面试时,redis被问到了3次,每一次都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希望读者朋... -
IO多路复用
2017-09-26 23:22:24I/O多路复用机制 IO多路复用机制 简介 1流的概念 2 IO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 3 多路复用概念 4 IO复用的优势 IO复用函数介绍 1 select函数 2 Poll函数 3epoll函数 4 epoll相比于selectpoll的优势 总结 1.简介希望通过这... -
通信与网络中的光波分复用(WDM)技术原理及结构分析
2020-11-06 10:40:41光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同时多个波长的光载波信号,而每个光载波可以通过FDM或TDM方式,各自承载多路模拟或多路数字信号。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 -
时分多路复用(转发)
2019-10-09 09:07:31多路复用 一、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是把若干个低速信道组成一个高速信道的技术,可以提高数据链路利用率,从而使一条高速的主干链路同时为多条低速的接入链路提供服务,即使网络主干链路可同时运载... -
python开发之IO多路复用
2019-06-03 16:21:25IO模型介绍 在说IO模型之前先说说以下的概念: 同步:提交一个任务之后要等待这个任务执行完毕 异步:只管提交任务,不等待这个任务执行完毕...阻塞IO,非阻塞IO,IO多路复用,异步IO。 对于一个network IO (这... -
redis IO多路复用技术
2018-02-04 18:38:22redis 是一个单线程却性能非常好...LINUX IO多路复用原理 在linux下面, 常见的有5中网络IO方式, 具体可以参考如下的文章, 总结的很清楚, 我们就不再具体介绍: http://blog.csdn.net/lltaoyy/article/details/54 -
IO多路复用模型(poll、select、epoll的原理及区别)
2020-08-09 13:50:00IO多路复用模型 IO:input和output,一般指数据的写入、数据的读取。IO主要分成两类:硬盘IO和网络IO,本内容主要针对网络IO。复用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重复使用某个事物,而在本文,这个事物是指一个线程。因此,IO多路... -
多路复用器
2020-09-27 23:35:35多路复用器基本知识多进程/多线程连接处理模型多路复用连接处理模型工作原理selectpollepollLT模式ET模式 基本知识 多进程/多线程连接处理模型 在该模型下,一个用户连接请求会由一个内核进程处理,而一个内核进程... -
NAT与PAT端口多路复用
2022-03-15 20:16:06文章目录 NAT是什么 NAT概述 NAT的功能与分类 NAT工作原理 NAT的优缺点 NAT实现方式 PAT端口多路复用 PAT端口多路复用概述 PAT类型 总结 NAT是什么 NAT概述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又称为网络地址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