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spss_多个自变量多个因变量用SPSS如何分析?
2021-01-12 00:48:50多个自变量多个因变量用SPSS如何分析?提问:我是在做问卷,然后是要研究A与B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AB分别设定了n个问题,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设为1到5的数值.昨晚问卷后我就有A1,A2……An这些自变量,然后B1,B2...多个自变量多个因变量用SPSS如何分析?
提问:
我是在做问卷,然后是要研究A与B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AB分别设定了n个问题,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设为1到5的数值.昨晚问卷后我就有A1,A2……An这些自变量,然后B1,B2……Bn这些因变量,都有数值,要分析A对B的影响,该怎么办?
实在不能直接分析能不能用简单相加的方法,就是把一个问卷的A1到An加起来,B1到Bn加起来,然后再把所有问卷放在一起分析,这样可不可以?
如果用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的话,就只能把收集来的所有问卷的A1提取一个主成分,所有问卷的A2提取一个主成分以此类推,可是我想要的是一个问卷中的A1到An提取一个主成分,
如果不能的话能不能简单相加啊……
精彩回答:
可以做因子分析.首先,先将A1到An用提取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形成一个因子,同理,对B项做同样处理.其次,再在因子的层面上对两个因子单变量方差分析(当然,如果存在多个自变量因子和多个因变量因子,可以用多变量方差分析).最后,如果想考察两者的线性的数量关系,可以再做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的步骤:菜单栏”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在变量框里分别选入变量,记住将因子得分保存为新的变量.
方差分析的步骤: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将因变量选入“因变量”框内,将自变量选入”固定因子“框内,点确定.
回归分析:分析——回归.选择线性或曲线模型.
喜欢 (5)or分享 (0)
-
两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spss_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SPSS:协方差分析)...
2020-12-09 06:21:07协方差分析解决的问题:多个自变量(包括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对一个因变量(连续数据)的影响。自变量中的连续变量被作为协变量加以"控制"(控制变量)。协方差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的获得...协方差分析解决的问题:多个自变量(包括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对一个因变量(连续数据)的影响。自变量中的连续变量被作为协变量加以"控制"(控制变量)。
协方差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的获得处理因素的影响。
协方差分析的条件:除了满足一般的方差分析条件外,还需要满足"平行性检验"。
协方差分析是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合。
分析步骤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平行性检验
自变量与协变量的交互作用:P>0.05,满足平行性检验,满足协方差分析的条件;P≤0.05,不满足平行性检验,不满足协方差分析的条件。
第二部分:协方差分析
案例:
运动干预对高血压人群的治疗效果研究
实验设计(简化版):选取54名高血压人群,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健身走、广场舞、太极拳运动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实验前、实验后测试安静收缩压,差值形成变量"血压下降"。已经统计检验过,实验前三组的收缩压基础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分析思路说明:考虑到年龄可能对血压下降程度有较大影响,而年龄又是连续变量,因此把"年龄"作为"协变量"。在研究运动干预对血压影响的同时,排除协变量"年龄"的影响,使结果更加准确。协方差分析就是用于解决类似问题的。
自变量:锻炼项目
协变量:年龄
因变量:血压下降。
1 部分数据
图1
2 平行性检验
这是协方差分析的一个重要条件。意思是:各组的协变量与因变量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斜率基本相同。也就是回归直线近似平行。
可以先做一个散点图,初步探索平行性。
图2 散点图
根据图2,三条回归直线近似平行,可以尝试采用协方差分析。
SPSS步骤:
1)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
图3
2)"血压下降"为"因变量";"组别"为"固定因子";"年龄"为"协变量"。
图4
3)点击"模型"。
图5
4)点击"定制",然后把因子与协变量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选到"模型"列表(默认是没有交互作用的)。点击"继续"。
5)返回"图4"后,点"确定"。下面是结果。
图6
组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P=0.770>0.05,说明交互作用不显著。也就是满足平行性检验。
因为交互作用不显著,可以精简模型。把交互作用剔除,再做协方差分析。
3 协方差分析
1)图4状态点击"模型",把"组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取消。点击"继续"。
图7
2)回到图4后,点击"选项",如下图勾选。点击"继续",返回后,点击"确定"查看结果。
图8
4 SPSS结果
1)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图 9
P=0.462>0.05,方差齐性。满足了协方差分析的另一个条件。
2)方差分析表
图10
组别P=0.019<0.05,说明三种运动干预方式对血压下降的效果不同。
年龄P=0.000<0.05,说明年龄的确对血压下降程度产生了影响。排除这部分影响后,使运动干预对血压的影响结果更加准确。
图11
结合图11均值可知。结果:降压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HIIT、持续有氧、核心训练。(当然,如果结合后面的成对比较统计结果进一步做出判断会更加合适,篇幅原因,不再展开。)
5 请一定要往下看
如果不考虑"年龄"这个协变量对因变量(血压下降)的影响,结果会怎样?
1)"组别"为"固定因子";"血压下降"为"因变量"。其他全默认。直接点击"确定"。
图12
2)方差分析表
图13
组别P=0.133>0.05,说明三种运动干预方式对血压下降的效果相同。
由此可见,不考虑协变量"年龄"时得出了与前面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提示我们:科学研究中选择准确统计方法的重要性,方法一旦选错,我们将无法追求科学真理。
-
多个自变量(包括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SPSS:协方差分析)...
2020-12-19 07:25:57协方差分析解决的问题:多个自变量(包括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对一个因变量(连续数据)的影响。自变量中的连续变量被作为协变量加以“控制”(控制变量)。协方差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的...协方差分析解决的问题:多个自变量(包括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对一个因变量(连续数据)的影响。自变量中的连续变量被作为协变量加以“控制”(控制变量)。
协方差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的获得处理因素的影响。
协方差分析的条件:除了满足一般的方差分析条件外,还需要满足“平行性检验”。
协方差分析是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合。
分析步骤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平行性检验
自变量与协变量的交互作用:P>0.05,满足平行性检验,满足协方差分析的条件;P≤0.05,不满足平行性检验,不满足协方差分析的条件。
第二部分:协方差分析
案例:
运动干预对高血压人群的治疗效果研究
实验设计(简化版):选取54名高血压人群,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健身走、广场舞、太极拳运动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实验前、实验后测试安静收缩压,差值形成变量“血压下降”。已经统计检验过,实验前三组的收缩压基础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分析思路说明:考虑到年龄可能对血压下降程度有较大影响,而年龄又是连续变量,因此把“年龄”作为“协变量”。在研究运动干预对血压影响的同时,排除协变量“年龄”的影响,使结果更加准确。协方差分析就是用于解决类似问题的。
自变量:锻炼项目
协变量:年龄
因变量:血压下降。
1部分数据
图1
2平行性检验
这是协方差分析的一个重要条件。意思是:各组的协变量与因变量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斜率基本相同。也就是回归直线近似平行。
可以先做一个散点图,初步探索平行性。
图2 散点图
根据图2,三条回归直线近似平行,可以尝试采用协方差分析。
SPSS步骤:
1)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
图3
2)“血压下降”为“因变量”;“组别”为“固定因子”;“年龄”为“协变量”。
图4
3)点击“模型”。
图5
4)点击“定制”,然后把因子与协变量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选到“模型”列表(默认是没有交互作用的)。点击“继续”。
5)返回“图4”后,点“确定”。下面是结果。
图6
组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P=0.770>0.05,说明交互作用不显著。也就是满足平行性检验。
因为交互作用不显著,可以精简模型。把交互作用剔除,再做协方差分析。
3协方差分析
1)图4状态点击“模型”,把“组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取消。点击“继续”。
图7
2)回到图4后,点击“选项”,如下图勾选。点击“继续”,返回后,点击“确定”查看结果。
图8
4 SPSS结果
1)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图9
P=0.462>0.05,方差齐性。满足了协方差分析的另一个条件。
2)方差分析表
图10
组别P=0.019<0.05,说明三种运动干预方式对血压下降的效果不同。
年龄P=0.000<0.05,说明年龄的确对血压下降程度产生了影响。排除这部分影响后,使运动干预对血压的影响结果更加准确。
图11
结合图11均值可知。结果:降压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HIIT、持续有氧、核心训练。(当然,如果结合后面的成对比较统计结果进一步做出判断会更加合适,篇幅原因,不再展开。)
5请一定要往下看
如果不考虑“年龄”这个协变量对因变量(血压下降)的影响,结果会怎样?
1)“组别”为“固定因子”;“血压下降”为“因变量”。其他全默认。直接点击“确定”。
图12
2)方差分析表
图13
组别P=0.133>0.05,说明三种运动干预方式对血压下降的效果相同。
由此可见,不考虑协变量“年龄”时得出了与前面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提示我们:科学研究中选择准确统计方法的重要性,方法一旦选错,我们将无法追求科学真理。
关注哔哩哔哩:科研与统计,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信息。
-
两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spss_两个自变量(离散)对一个因变量(连续)的影响(SPSS:双因素方差分析)...
2020-12-30 20:50:03交互作用: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在另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不同水平上的表现不同。具体表现为线图交互。单独效应:固定一自变量水平时,另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最简单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为例:不同剂量运动对静坐...
多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分析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离散变量)对一个因变量(连续变量)的影响。主要包括主效应分析、交互作用分析、单独效应分析。
主效应:单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考虑其他自变量)。
交互作用: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在另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不同水平上的表现不同。具体表现为线图交互。
单独效应:固定一自变量水平时,另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以最简单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为例:
不同剂量运动对静坐少动中年女性血脂的影响低水平的心肺耐力相对于其他风险因素会造成更多的死亡率。与规律运动的人群相比,缺乏规律运动的人群在发生慢性疾病方面概率更高;因此,缺乏身体活动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分析不同运动量对血脂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加强对中年女性的科学指导,促进中年女性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也有利于运动处方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1对象与方法1.1实验对象招募40~49岁年龄范围内的静坐少动中年女性人群,要求招募对象为工作、生活规律,未参加每周至少3d、每天不少于30min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且持续3个月以上的中年女性。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静坐少动中年女性受试者240人,所有受试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2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4组,每组60人。即30min中强度组(40%~55%HHR)、30min大强度组(60%~80%HHR)、60min中强度组(40%~55%HHR)、60min大强度组(60%~80%HHR)。1.3实验测试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血脂(TC、TG、HDL-C、LDL-C)。部分数据:图1
1.4统计分析以运动时间(30min和60min)、运动强度(中强度、大强度)为自变量,血脂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取0.05。2 SPSS步骤:1)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
图22)“运动时间”、“运动强度”为“固定因子”,“低密度脂蛋白”为“因变量”。(先以低密度脂蛋白为例)点击“选项”。
图33)勾选“描述统计”,点击“继续”。“齐性检验”和“效应量估算”也是常用的功能,这里不再介绍。
图44)图3中点击“图”,“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分别选入“水平轴”和“单独的线条”。(此处用于做交互图)点击“添加”、“继续”。
图55)回到“图3”对话框,点击“确定”。呈现统计结果。3 SPSS结果1)图6是均值、标准差情况。
图62)图7是双因素方差分析表。分别给出了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的主效应,和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的交互作用。判断标准:“显著性”也就是P>0.05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3)首先看“交互作用”。一般情况下,“交互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时再看主效应;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时参考主效应。
图74)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的交互作用P=0.044<0.05,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下面的轮廓图(交互图)会发现,两条直线发生了明显的交叉。因此,交互作用的具体表现为:每天锻炼30分钟时,大强度的低密度脂蛋低于中等强度;每天锻炼60分钟时,大强度的低密度脂蛋高于中等强度。
图85)根据方差分析表(图7)和交互图(图8)可以概括初步结果:每天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或30分钟大强度运动能够很好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注:低密度脂蛋白为“低优指标”(值越小越好)。4 应用分析上面的结果并没有参考主效应。原因是此时主效应无论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都对主要结果几乎没有参考价值。原因:即便是运动时间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也不能说每天锻炼60分钟比每天锻炼30分钟好(因为,根据交互图,大强度时30分钟比60分钟好,中等强度时30分钟比60分钟差。两者相反)。也有特殊情况,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需要参考主效应。比如下面的交互图:
读者可以自行分析。
更多相关介绍请点击查看:(1)两自变量对一因变量的影响(SPSS:双因素方差分析-无交互)(2)两自变量对一因变量的影响(SPSS:双因素方差分析-有交互)5.单独效应分析
单独效应是固定一自变量水平时,另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SPSS中可以通过运行程序实现,下面的程序是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增高的。大家可以自行尝试: /EMMEANS=TABLES(运动时间*运动强度) compare(运动时间)ADJ(LSD) /EMMEANS=TABLES(运动时间*运动强度) compare(运动强度)ADJ(LSD)案例中的数据结果不作为科学依据。 -
python包怎么做双重差分did分析_多变量相关性分析(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
2020-12-31 08:35:11目录:前言偏相关或复相关意义与用途分析方法:1、 样本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检验2、 复相关分析3、 决定系数 (RMSE的介绍)小结一、前言:继上一篇文章,继续探讨相关性分析,这次不再是两个变量,而是3个或者... -
两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spss_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020-12-30 20:50:03事实上,一种现象常常是与多个因素相联系的,由多个自变量的最优组合共同来预测或估计因变量,比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预测或估计更有效,更符合实际,因此多元线性回归被广泛运用。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吧!案例阐述养分... -
多个因变量多个自变量的模型如何建模
2019-03-26 11:27:00涉及到一个河流的水污染分析,其中污染物较多,同时自变量也较多(气象因素含温度和天气、污染企业数量及其位置、生活污染等)。需要考虑用什么模型来建模呢? 另外,污染物的数值之间,用相关性分析,貌似还有... -
python多变量相关性分析_两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性分析_spss多变量相关性分析
2020-12-02 14:34:32两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性分析提问:用SPSS一个分析,有一个因变量和N个自变量,先做相关性发现有很多自变量与因变量有关,相关性也比较高.继续说,但是再做多重回归方程的时候只有3个因变量入选,其他都被排除了,那在写... -
两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spss_SPSS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在医学统计中的运用(冠心病案例)——【杏花开...
2020-12-30 11:41:07关注SPSS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在医学统计中的运用关键词:多元有序、logistic导 读 在前几期,我们详细介绍了二元logistic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研究分类变量与其他因素间的影响关系的方法。 请查看相关... -
excel线性拟合的斜率_CFA教材详解:(二级第4章)具有一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
2020-12-20 09:19:24更多CFA教材知识解读,请关注“边际实验室”公众号线性回归具有一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有时称为简单线性回归,该回归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为一条直线。当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时,线性回归为已知一个变量... -
多变量分析之因子分析(转自沈浩老师)
2011-08-24 22:43:00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多变量分析技术。我想说,你要想学好多变量分析技术,一是:理解多元回归分析,二是:理解因子分析;...而因子分析则是研究没有因变量和自变量之分... -
x平方检验计算_卡方检验:两个离散变量的关联性分析
2021-01-04 11:59:07前面两篇文章谈到了TzeSing:简单相关性分析(两个连续型变量)zhuanlan.zhihu.comTzeSing:多变量相关性分析(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zhuanlan.zhihu.com分别是两变量和多变量的线性相关性的检验,注意:这里的两... -
多因素方差分析_回归中的多变量、多因素、多重、多元有什么区别?
2020-12-14 13:34:54回归分析中,主要就是因变量和自变量,大多数的回归模型的形式都是如下所示:因变量(或因变量的变换)=截距+回归系数*自变量(可以是多个自变量)它反映了1个或多个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因此,关... -
多项logistic回归系数解释_因变量无序多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
2020-12-30 17:03:00转自个人微信公众号【Memo_Cleon】的统计学习笔记:因变量无序多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因变量为无序多分类资料,或者因变量虽为有序多分类但不满足比例优势假定(平行性检验P>0.05),可采用无序多分类的... -
人口logistic模型公式_因变量无序多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
2021-01-04 04:29:37因变量为无序多分类资料,或者因变量虽为有序多分类但不满足比例优势假定(平行性检验P>0.05),可采用无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当然当结局变量无序,自变量只有一个且为分类变量时,可以直接采用卡方... -
delphi webservice 如何 共享 变量_回归中的多变量、多因素、多重、多元有什么区别?...
2021-01-14 12:18:49内容来自:“小白学统计”微信公众号,感谢作者授权。...回归分析中,主要就是因变量和自变量,大多数的回归模型的形式都是如下所示:因变量(或因变量的变换)=截距+回归系数*自变量(可以是多个自变量)它反映了1个... -
多变量微积分笔记2——最小二乘法
2018-01-17 20:41:13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预测性的建模技术,用于连续性数据的机器学习(在监督学习中,如果预测的变量是... 在机器学习中,一元线性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简单的一种,它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它是这样描述的... -
spss因子分析结果解读_SPSS教程:手把手教你设置哑变量及解读结果
2020-12-04 17:00:25在构建回归模型时,如果自变量X为连续性变量,回归系数β可以解释为:在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条件下,X每改变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Y的平均变化量;如果自变量X为二分类变量,例如是否饮酒(1=是,0=否),则回归系数β... -
spss因子分析结果解读_SPSS教程:手把手教你设置哑变量及解读结果!
2020-12-04 17:00:11在构建回归模型时,如果自变量X为连续性变量,回归系数β可以解释为:在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条件下,X每改变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Y的平均变化量;如果自变量X为二分类变量,例如是否饮酒(1=是,0=否),则回归系数... -
单变量线性回归
2017-12-01 16:36:23模型表示 线性回归(Linear ...只有一个自变量的情况称为简单回归,大于一个自变量情况的叫做多元回归。 详细描述 之前的房屋交易问题为例,假使我们回归问题的训练集(Training Set)如下表所示: 我们将要用 -
SPSS(基础篇06)--将分类变量转换为哑变量组
2021-02-03 13:35:14引入哑变量的目的:将不能够定量处理的变量进行量化,在线性回归分析中引入哑变量的目的是,可以考察定性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 理解:它是人为虚设的变量,通常取值为0或1,来反映某个变量的不同属性。对于有n个分类... -
【python 用逐步回归筛选变量】10分钟快速了解逐步回归筛选变量
2020-02-26 16:40:03在回归分析中,影响因变量y的因素很多,而有些自变量的对目标变量y的影响程度不同,为了建立一个相对最优的回归方程,我们需要筛选掉对目标变量y影响不大的变量,这就涉及到了变量选择问题。 逐步回归是通过假设检验... -
matlab神经网络43个案例分析_回归分析不可不知的 43 个关键词
2020-11-22 18:16:53今天,小编给大家选取了在学习线性OLS回归分析中不可不知的43个关键词。...多元回归模型(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包含多个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它与一元回归模型的区... -
论文研究 -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团队异质性与自主学习互动下提升创业团队绩效的多路径
2020-05-16 01:06:27在此基础上,以创业团队的任务绩效和创新绩效为因变量,以63个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企业家团队绩效改善的路径中没有单一的变量构成,团队价值观的同质性,团队性别... -
【沃顿商学院学习笔记】商业分析——Customer Analytics:02 预测分析一:回归分析 Regression Analysis
2019-02-20 20:18:49商业进阶——回归分析 ...其中,从一组谓词变量中解释一个因变量,称为自变量。同时我们通过使用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加性关系来做描述。 需求分析回归案例 Case of Demand Analysis Regression 需...
-
ython 数据结构 算法 LeetCode 牛客 面试 编程之美 动态规划 字典树 快速排序 树 字符串 数组 链表 全排列 堆排序 位运算 大数相加
-
基于Spring Boot+Vue+Shiro前后端分离的代码生成器
-
用Go语言来写区块链(一)
-
考研总结
-
jQuery中ajax的4种常用请求方式
-
廖雪峰的官方网站的python题目及python基础代码
-
opengles4android绘制点、线、三角形、立方体,相机实时预览等等实践
-
MySQL 四类管理日志(详解及高阶配置)
-
LeetCode:不同路径(动态规划)
-
堆中的路径
-
getMenuInflater().inflate(R.menu... menu字变红,什么问题?
-
报错!!!MySQL在安装过程中的报错
-
陌陌扫街站街协议
-
web项目从myeclipse转移到IDEA中,一直无法连接到server的问题解决方案
-
UV5R_VIP.rar
-
JSP技术(下)
-
HashMap源码解析
-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623理论法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详解
-
Docker从入门到精通
-
ELF视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