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点是否在两条平行线段之间_两点距离、点到直线距离、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2020-12-21 08:24:00《两点间的距离》教案授课题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授课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坐标系两点间的距离,用坐标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能更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两点间的距离》教案
授课题目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直角坐标系两点间的距离,用坐标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能更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明几何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两点距离公式即是对直线方程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也为下一章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距离公式的教学做铺垫。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的反映了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关系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换,蕴含着归纳、转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两点距离公式的运用,初步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了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思考教师引导,使学生体会两点间距离公式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形之间的关系和转化,并从中归纳出应用代数问题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知识形成过程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两点距离公式
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如何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1:用以说明学生对两点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情况
形成性评价2:用以说明学生对两点距离公式的掌握情况
生成性问题解决
在形成性评价1中,学生可能不会分析两点距离公式的推导思路,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想到利用勾股定理来推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图像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而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
在形成性评价2中,学生在求解平行与x轴或y轴的上的两点距离时可能会比较迷惑,这是因为此时它们的横或纵坐标是相等的,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处理方法,先分析平行于x或y轴上的两点,再分析一般情况下的两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
授课题目
点到直线的距离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熟练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过程与方法
学生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两平行线距离公式 .
教学难点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和两平行线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即是在两点距离公式知识上的延伸,又是对点到直线和两平行直线之间距离的运用与巩固,也为下一节直线方程的教学内容做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渗透了转化、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点到直线和两平行直线之间距离认知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公式的推导、学生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同时,需要教师借助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
设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为PQ,垂足为Q,由PQ⊥l可知,直线PQ的斜率为(A≠0),根据点斜式写出直线PQ的方程,并由l与PQ的方程求出点Q的坐标:由此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PQ|,得到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d.
一、
方案二:设A≠0,B≠0,这时l与x轴、y轴都相交,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l于点R (x1,y0);作y轴的平行线,交l于点S (x0,y2),
由
得
所以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d·|RS|=|PR|·|PS|.
所以
可证明,当A = 0时仍适用
证明:设P0 (x0,y0)是直线Ax + By + C2 = 0上任一点,则点P0到直线Ax + By + C1 = 0的距离为
.
又Ax0 + By0 + C2 = 0
即Ax0 + By0= –C2,
∴
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并让学生讨论分析。利用这种转化,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这两道简单的例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应用,能逐步体会用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 学生不仅可以全面的掌握并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还可以进一步回顾知识的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开拓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与两平行线距离.
公式推导(过程)
小结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1:用以检测学生对已有知识水平解决点到直线距离问题的使用方法情况
形成性评价2:用以说明学生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掌握情况。
生成性问题解决
在形成性评价1中,学生可能只想到一种解决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直接法),而忽略三角形面积法。这是因为学生还没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因此,需要老师结合几何图形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到解题思路。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形结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既是在直线斜率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又为下一节直线的房产的教学做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的反映了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斜率关系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蕴含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和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学生对直线的倾斜程度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那么本节主要体现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斜率关系的理解,还培养学生语言(符号图形)的表达能力,初步具备了解决问题的思想,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了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问题导入,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讲解在斜率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是通过代数方法得到几何结论,体现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 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斜率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1:用以说明学生对两条直线平行时斜率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形成性评价2:用以说明学生对两条直线垂直时斜率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生成性问题解决
在形成性评价1中,学生可能会认为两条直线平行,斜率一定相等,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忽略了当两条不重合的直线都垂直于x轴时,这时斜率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处理方法。
在形成性评价2中,学生可能会认为,当两条直线垂直时,它们的斜率乘积一定为-1,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忽略了对特殊情况(当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下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处理方法。
-
matlab求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最短距离_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你会算吗?直线之间的距离你会算吗?...
2021-01-18 16:05:51二、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若给出两条直线,如何求交点坐标?如果说上述的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若方程组无解,则说明两条直线平行。解题方法:针对于上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消元法,用...一、前言
作者之前已经为大家讲解了直线的斜率,与如何建立直线的方程,那么知道了直线的方程,就需要去研究直线的性质。
二、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若给出两条直线,如何求交点坐标?
如果说上述的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若方程组无解,则说明两条直线平行。
解题方法:
针对于上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消元法,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从而求解出方程的解。
三、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二维平面中,就相当于利用直角三角形求解斜边的长度。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现在已知一条直线与一个点,求他们之间得距离,则有如下公式:
五、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如果现在给的直线是平行关系,则如何算他们之间的距离。
首先要明白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夹在两条平行直线间公垂线的长。
分析:
①计算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则需要转化为点到直线上的距离。
②在一条直线上找到一个点,则需要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批注:
读者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留言,想要知道什么高中解题经验可以给作者留言啊!
关注!关注!关注!重要事情说三遍
-
空间中直线之间距离介绍及原码
2014-04-12 15:43:01三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 ...假设有两条直线L_0 (s)=P_0+s(d_0 ) ⃗ 和L_1 (t)=P_1+t(d_1 ) ⃗ ,设Q_0=P_0+s_c (d_0 ) ⃗ 和Q_1=P_1+t_c (d_1 ) ⃗ 为分别位于P_0和P_1处的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最小距离,并设v三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
(由于用word中公式编辑器所编写的公式复制过来显示的有问题,后面贴了文档中的段落图片,以便读者看清楚)假设有两条直线L_0 (s)=P_0+s(d_0 ) ⃗ 和L_1 (t)=P_1+t(d_1 ) ⃗ ,设Q_0=P_0+s_c (d_0 ) ⃗ 和Q_1=P_1+t_c (d_1 ) ⃗ 为分别位于P_0和P_1处的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最小距离,并设v ⃗=Q_0-Q_1(如下图所示)。
图1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最小距离的关键是求得公垂线,即这两点之间的线同时垂直这两条直线。须满足数学公式:
(d_0 ) ⃗∙v ⃗=0
(d_1 ) ⃗∙v ⃗=0 (1)
使用v ⃗的定义式,
v ⃗=Q_0-Q_1=P_0+s_c (d_0 ) ⃗-P_1-t_c (d_1 ) ⃗ (2)
将(2)式带入方程(1),可得
((d_0 ) ⃗∙(d_0 ) ⃗ ) s_c-((d_0 ) ⃗∙(d_1 ) ⃗ ) t_c=-(d_0 ) ⃗∙(P_0-P_1)
((d_1 ) ⃗∙(d_0 ) ⃗ ) s_c-((d_1 ) ⃗∙(d_1 ) ⃗ ) t_c=-(d_1 ) ⃗∙(P_0-P_1)
设a=(d_0 ) ⃗∙(d_0 ) ⃗,b=(d_0 ) ⃗∙(d_1 ) ⃗,c=(d_1) ⃗∙(d_1 ) ⃗,d=(d_0 ) ⃗∙(P_0-P_1),e=(d_1 ) ⃗∙(P_0-P_1),且f=(P_0-P_1)∙(P_0-P_1)。由这两个方程可以求出两个未知数,其解为:
s_c=(be-cd)/(ac-b^2 )
t_c=(ae-bd)/(ac-b^2 )
若分母ac-b^2<ε, 那么直线L_0和L_1平行。在该情况下,我们可以选取任意t_c的值来计算s_c。通过设t_c=0,可以将计算量减到最小程度,此时仅计算s_c=-d/a。
只要计算到了最接近的点的参数值,就能计算出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L_0 (s_c )-L_1 (t_c )||=||(P_0-P_1 )+((be-cd) (d_0 ) ⃗-(ae-bd)(d_1) ⃗)/(ac-b^2 )||
求三维直线间距离的代码(使用Ogre的数据类型):
Ogre::Real getIntersectPointOnSegment(const Ogre::Vector3& line0Base, constOgre::Vector3& line0Direction, const Ogre::Vector3& line1Base, constOgre::Vector3& line1Direction)
{
Ogre::Vector3 u = line0Base – line1Base;
Ogre::Real a = line0Direction.dotProduct(line0Direction);
Ogre::Real b = line0Direction.dotProduct(line1Direction);
Ogre::Real c = line1Direction.dotProduct(line1Direction);
Ogre::Real d = line0Direction.dotProduct(u);
Ogre::Real e = line1Direction.dotProduct(u);
Ogre::Real f = u.dotProduct(u);
Ogre::Real det = a*c - b*b;
// check for (near) parallelism
if (det < FLT_EPSILON)
{
// Arbitrarily choose the base pointof line0
t = 0;
// choose largest denominator tominimize float point problems
if (a > b)
{
s = -d / a;
}
else
{
s = -e / b;
}
return d * s + f;
}
else
{// Nonparallel lines
Ogre::Real invDet =1 / det;
s = (b * e – c * d) * invDet;
t = (a * e – b * d) * invDet;
return s * ( a*s + b*t + 2*d) + t *(b*s + c*t + 2*e) + f;
}
}
附件图片: -
求空间中任意两个直线段的最短距离,matlab实现
2020-03-10 17:12:38%求空间中任意两条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p1p2是直线段p的两个端点坐标,q1q2是直线段q的两个端点坐标 function [d]=distance(p1,p2,q1,q2) s1=p2-p1;%方向向量 s2=q2-q1; res1=((s1*s2')*((p1-q1)*s2')-(s2*s2')*((p1...空间直线段最短距离计算公式:
点到直线段最短距离公式:
%求空间中任意两条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p1p2是直线段p的两个端点坐标,q1q2是直线段q的两个端点坐标
function [d]=distance(p1,p2,q1,q2)
s1=p2-p1;%方向向量
s2=q2-q1;res1=((s1*s2')*((p1-q1)*s2')-(s2*s2')*((p1-q1)*s1'))/((s1*s1')*(s2*s2')-(s1*s2')*(s1*s2')); %lamta1 res2=-((s1*s2')*((p1-q1)*s1')-(s1*s1')*((p1-q1)*s2'))/((s1*s1')*(s2*s2')-(s1*s2')*(s1*s2')); %lamta2 if(res1<=1&&res1>=0&&res2<=1&&res2>=0) %如果两个垂足都在两个直线段上,则将lamta带入,可得到两个垂足坐标,求其长度即可 tmp1=p1+res1*s1; tmp2=q1+res2*s2; tmp=tmp1-tmp2; d=sqrt(tmp*tmp'); else res3=(q1-p1)*s1'/(s1*s1'); %如果有垂足不落在线段上,需要进行下一步判断,分别计算两个线段的四个坐标点,到另外一条线段的长度 if (res3>=0&&res3<=1) %q1点到p1p2线段的距离,同样计算lamta,如果在0~1表示垂足在线段上,带入求值 tmp=q1-(p1+res3*s1); d1=sqrt(tmp*tmp'); else d1=sqrt(min((q1-p1)*(q1-p1)',(q1-p2)*(q1-p2)'));%如果垂足不在线段上,直接判断到达两个端点的线段长度即可,取最小 end res4=(q2-p1)*s1'/(s1*s1'); %q2到线段p1p2距离 if (res4>=0&&res4<=1) tmp=q2-(p1+res4*s1); d2=sqrt(tmp*tmp'); else d2=sqrt(min((q2-p1)*(q2-p1)',(q2-p2)*(q2-p2)')); end res5=(p1-q1)*s2'/(s2*s2'); %p1到线段q1q2距离 if (res5>=0&&res5<=1) tmp=p1-(q1+res5*s2); d3=sqrt(tmp*tmp'); else d3=sqrt(min((p1-q1)*(p1-q1)',(p1-q2)*(p1-q2)')); end res6=(p2-q1)*s2'/(s2*s2'); %p2到线段q1q2距离 if (res6>=0&&res6<=1) tmp=p2-(q1+res6*s2); d4=sqrt(tmp*tmp'); else d4=sqrt(min((p2-q1)*(p2-q1)',(p2-q2)*(p2-q2)')); end d=min(min(d1,d2),min(d3,d4));%取四个最短的一个即可 end
end
-
均值定理四个公式_145条几何题公式定理汇总,转给孩子!
2021-01-16 10:38:57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线1、同角或等角...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0、逆... -
异面直线公垂线的垂足坐标计算公式推导
2011-12-12 14:15:00在管网空间信息系统的管线碰撞分析模块开发过程中,遇到计算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问题。...题目: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CD上两点坐标分别为A()、B()、C()、D()。推导直线AB与CD之间的公垂线在各自直线上的垂足坐标计算... -
三角形外接球万能公式_初中几何公式定理汇总
2020-12-06 14:13:06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线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0、逆定理:和一... -
三角形外接球万能公式_初中几何公式定理大总结,各种图形都有
2020-12-14 12:33:47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线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0、逆定理:和一... -
相似度计算之(一)——欧式距离与曼哈顿距离
2019-08-14 15:52:15二维、三维空间中,欧式距离公式: 闵可夫斯基距离: 曼哈顿距离可以看成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 欧式距离可以看成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数据间的相似程度主要是依据数据间的距离,距离越大,越不相似 ... -
点到线段的距离 题解(C++)
2020-08-05 22:12:28这两条直线(蓝色的两条)称为“线段范围界线”。 上图中,点A在线段范围内,点B和点C都在线段范围外。 不难发现,当点在线段范围内,则点到线段的距离即点到线段所在直线的距离,套公式即可。 当点在线段范围外... -
【数学题 推公式】2020百度之星 初赛二 HDU - 6776 Distance
2020-07-28 17:26:37首先可以知道,所有人都在一条直线上是最优情况, a[i] 排序一下,算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就好了。 两个要注意的点: 一是 数据范围; 再是 时间复杂度(卡时间)。 刚开始写了个循环嵌套算距离,TLE了。 那么就... -
中点坐标公式 矩形_八下专题||矩形、菱形、正方形经典例题
2021-01-09 12:58:14知识梳理1、矩形定义:有一...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4、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两条... -
P5735 【深基7.例1】距离函数(洛谷)
2021-01-28 10:29:31对于平面上的两个点 (x1,y1),(x2,y2)则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输入格式 无 输出格式 无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 0 0 0 3 4 0 输出 12.00 题目来源 洛谷(《深入浅出》)https://www.luogu.com.cn/problem/P5735 解题思路 1.... -
《数学要项定理公式证明辞典》作者: [日]笹部贞市郎 译者: 高隆昌 / 王世璠 / 田景黄 / 罗朝杰 出版年: ...
2019-05-25 16:34:421·5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1·6 通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 1·7 点到直线的距离 1·8 两条直线的交角 2.圆的方程 2·1 圆的方程 2·2 圆与直线 2·3 通过圆与圆或圆与直线交点的圆 3.二次曲线 3·1 抛物线·椭圆·... -
《数学要项定理公式证明辞典》 作者: [日]笹部贞市郎 译者: 高隆昌 / 王世璠 / 田景黄 / 罗朝杰 出版年: ...
2019-05-25 16:46:491·5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1·6 通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 1·7 点到直线的距离 1·8 两条直线的交角 2.圆的方程 2·1 圆的方程 2·2 圆与直线 2·3 通过圆与圆或圆与直线交点的圆 3.二次曲线 3·1 抛物线·椭圆·... -
游戏编程中的数据应用的学习笔记-第一章-点与线
2009-03-01 21:21:001.点 2D A(x, y) 3D(x, y, z) 两点之间的斜率公式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2.直线 直线方程: 参数式 Ax + By = C 斜截式 点斜式 直线斜率 两条正线垂直->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 -
20180911【数学基础知识】更新中...
2018-09-11 10:29:4020180911 1.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Ax+By+C=0,点 P 的坐标为(Xo,Yo),则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公式①:设直线l1的方程为 ;直线l2的方程为 则... -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相似度计算
2019-06-28 22:00:56欧几里得相似度计算是一种基于用户之间直线距离的计算公式。它用来表示三维空间中两个点的真实距离。 两个物品或者用户距离越大,可以看到其相似度越小;距离越小则相似度越大。 第二种:基于余弦角度的相似度... -
2016 Multi-University Training Contest 1 1011 tetrahedron
2016-07-19 20:20:15四面体两条相对的边处于两条互相歪斜(在三维空间中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等价于异面)的直线上,所以四面体相对边之间的距离就被定义为其所在 互相歪斜的直线之间的距离。设d是四面体相对的边a 和 b − c之间... -
计算机图形学---基于整个屏幕像素点的直接画圆法
2018-11-20 13:24:00基于整个屏幕像素点的直接画圆法 用来记录一个基于整个屏幕像素点的直接画圆法! 算法简介 设直线的两个端点是A(Xa,Ya)和B(Xb,Yb),则我们仅需考虑x=Xa,x=Xb,y=Ya,...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d=∣Ax0+By0+CA2+b2∣ ... -
机器学习实战5-sklearn训练SVM模型分类回归(make_moons数据集)
2019-03-06 20:38:28上图中两个决策边界(虚线)的间隔为,可以把它看做求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只是这里是超直线罢了, 例如:两平行线方程分别是:Ax+By+C1=0和Ax+By+C2=0 则它们之间的距离,这里的x,y写成向量形式就是x={x,y},w={A,B}... -
计算几何算法源码
2013-07-29 19:27:0215.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及求直线交点 16.判断线段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返回交点 ㈢ 多边形常用算法模块 1. 判断多边形是否简单多边形 2. 检查多边形顶点的凸凹性 3. 判断多边形是否凸多边形 4. 求多边形面积 5. 判断... -
黄冈中学高2数学教案
2010-09-04 23:25:20在平面坐标系内,两点P1(x1,y1),P2(x2,y2)决定一条直线,当直线P1P2的倾斜角不为90°时,它的斜率公式为: . 斜率公式与两点的顺序无关, . 若y2=y1, x2≠x1,则直线P1P2与x轴平行或重合,k=0;若y2≠... -
在oracle中通过sql实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2016-07-12 13:11:39一元线性回归是通过拟合一条直线 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预测。 假设一组数据是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在excel中画出散点图之后通过添加趋势线可以轻易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式。 首先来看看看一元... -
关于二维的点、线、多边形、圆几何关系库 c
2018-10-25 14:57:0015.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及求直线交点 7 16.判断线段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返回交点 7 ㈢ 多边形常用算法模块 1. 判断多边形是否简单多边形 8 2. 检查多边形顶点的凸凹性 9 3. 判断多边形是否凸多边形 9 4. 求多边形... -
多边形薄片零件边长尺寸自动测量方法的研究
2021-01-26 20:59:34然后利用同一平面上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可确定一个交点的原理解出多边形相邻两边交点的像素坐标值,再通过像素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反求出各交点的世界坐标值,最后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出多边形薄片零件... -
计算几何
2012-08-06 21:49:1715.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及求直线交点 7 16.判断线段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返回交点 7 ㈢ 多边形常用算法模块 1. 判断多边形是否简单多边形 8 2. 检查多边形顶点的凸凹性 9 3. 判断多边形是否凸多边形 9 4. 求... -
空间几何计算
2014-03-18 14:11:0815.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及求直线交点 7 16.判断线段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返回交点 7 ㈢ 多边形常用算法模块 1. 判断多边形是否简单多边形 8 2. 检查多边形顶点的凸凹性 9 3. 判断多边形是否凸多边形 9 4. 求... -
杭电oj100 P3
2020-03-24 13:14:561.coin change 直接用暴力求解 2.fibbonacci number 直接都告诉你了递推公式 ...使用暴力检索的方式,求两点之间的距离,这道题和之前的蜜蜂的路不一样,是因为之前两点是不一定过同一条直线的,而这里是两...
-
牛牛量化策略交易
-
作文提升~写景常用的拟人句,很经典
-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宽带模式转换器
-
华为1+X认证——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初级)
-
基于d-q变换的三相软件锁相环的研究.pdf
-
MySQL 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
2021-新技术感悟
-
Java排名靠前的工具类你都用过吗?
-
有限范围的粗粒度测量对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布的影响
-
h5+bs+jq 贪吃蛇小游戏
-
揭示SOA的暗面
-
带有SWIPT的MIMO窃听通道的高效传输解决方案
-
libFuzzer视频教程
-
织梦最新版后台一键更新网站、更新文档HTML卡死的解决方法
-
MHA 高可用 MySQL 架构与 Altas 读写分离
-
基于微信的同城小程序、校园二手交易小程序 毕业设计毕设源码使用教程
-
对等(P2P)实时流媒体系统中的对等启动过程和初始偏移位置
-
HTTP 协议
-
基于AWGN信道循环置换矩阵的LDPC编码的新构造
-
MySQL 管理利器 mysql-ut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