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点是否在两条平行线段之间_两点距离、点到直线距离、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2020-12-21 08:24:00《两点间的距离》教案授课题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授课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坐标系两点间的距离,用坐标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能更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两点间的距离》教案
授课题目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直角坐标系两点间的距离,用坐标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能更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明几何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两点距离公式即是对直线方程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也为下一章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距离公式的教学做铺垫。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的反映了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关系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换,蕴含着归纳、转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两点距离公式的运用,初步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了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思考教师引导,使学生体会两点间距离公式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形之间的关系和转化,并从中归纳出应用代数问题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知识形成过程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两点距离公式
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如何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1:用以说明学生对两点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情况
形成性评价2:用以说明学生对两点距离公式的掌握情况
生成性问题解决
在形成性评价1中,学生可能不会分析两点距离公式的推导思路,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想到利用勾股定理来推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图像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而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
在形成性评价2中,学生在求解平行与x轴或y轴的上的两点距离时可能会比较迷惑,这是因为此时它们的横或纵坐标是相等的,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处理方法,先分析平行于x或y轴上的两点,再分析一般情况下的两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
授课题目
点到直线的距离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熟练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过程与方法
学生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两平行线距离公式 .
教学难点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和两平行线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即是在两点距离公式知识上的延伸,又是对点到直线和两平行直线之间距离的运用与巩固,也为下一节直线方程的教学内容做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渗透了转化、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点到直线和两平行直线之间距离认知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公式的推导、学生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同时,需要教师借助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
设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为PQ,垂足为Q,由PQ⊥l可知,直线PQ的斜率为(A≠0),根据点斜式写出直线PQ的方程,并由l与PQ的方程求出点Q的坐标:由此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PQ|,得到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d.
一、
方案二:设A≠0,B≠0,这时l与x轴、y轴都相交,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l于点R (x1,y0);作y轴的平行线,交l于点S (x0,y2),
由
得
所以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d·|RS|=|PR|·|PS|.
所以
可证明,当A = 0时仍适用
证明:设P0 (x0,y0)是直线Ax + By + C2 = 0上任一点,则点P0到直线Ax + By + C1 = 0的距离为
.
又Ax0 + By0 + C2 = 0
即Ax0 + By0= –C2,
∴
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并让学生讨论分析。利用这种转化,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这两道简单的例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应用,能逐步体会用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 学生不仅可以全面的掌握并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还可以进一步回顾知识的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开拓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与两平行线距离.
公式推导(过程)
小结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1:用以检测学生对已有知识水平解决点到直线距离问题的使用方法情况
形成性评价2:用以说明学生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掌握情况。
生成性问题解决
在形成性评价1中,学生可能只想到一种解决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直接法),而忽略三角形面积法。这是因为学生还没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因此,需要老师结合几何图形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到解题思路。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形结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既是在直线斜率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又为下一节直线的房产的教学做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的反映了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斜率关系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蕴含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和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学生对直线的倾斜程度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那么本节主要体现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斜率关系的理解,还培养学生语言(符号图形)的表达能力,初步具备了解决问题的思想,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了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问题导入,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讲解在斜率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是通过代数方法得到几何结论,体现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 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斜率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1:用以说明学生对两条直线平行时斜率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形成性评价2:用以说明学生对两条直线垂直时斜率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生成性问题解决
在形成性评价1中,学生可能会认为两条直线平行,斜率一定相等,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忽略了当两条不重合的直线都垂直于x轴时,这时斜率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处理方法。
在形成性评价2中,学生可能会认为,当两条直线垂直时,它们的斜率乘积一定为-1,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忽略了对特殊情况(当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下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处理方法。
-
向量交点坐标公式_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2020-12-24 15:25:45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一: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设两条直线分别为1l:1110AxByC,2l:2220AxByC则1l与2l是否有交点,只需看方程组11122200AxByCAxByC是否有唯一解若方程组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一: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1
、
设两条直线分别为
1
l
:
1
1
1
0
A
x
B
y
C
,
2
l
:
2
2
2
0
A
x
B
y
C
则
1
l
与
2
l
是否有交点,
只需看方程组
1
1
1
2
2
2
0
0
A
x
B
y
C
A
x
B
y
C
是否有唯一解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
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
若方程组有无穷多解,则两直线重合
例
1
、
求经过两直线
2
3
3
0
x
y
和
2
0
x
y
的交点且与直线
3
1
0
x
y
平行的直线方程。
经过两直线
1
1
1
1
:
0
l
A
x
B
y
C
与
2
2
2
2
:
0
l
A
x
B
y
C
交点的直线系
方程为
1
1
1
2
2
2
0
A
x
B
y
C
A
x
B
y
C
,其中
是待定系数,在这个
方程中,
无论
取什么实数,
都得到
2
2
2
0
A
x
B
y
C
,
因此,
它不能表示直线
2
l
。
2
、对称问题
(
1
)点关于点的对称,点
A(a
,
b)
关于
0
0
0
,
P
x
y
的对称点
B
(
m
,
n
)
,则由中点坐标公
式
0
0
2
,
2
m
x
a
n
y
b
,即
B
(
0
0
2
,
2
x
a
y
b
)
。
(
2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0
0
,
A
x
y
关于直线
:
0
l
Ax
By
C
(
A
、
B
不同时
为
0
)的对称点
'
1
1
,
A
x
y
,则有
AA
’的中点在
l
上且直线
AA
’与已知直线
l
垂直。
(
3
)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一般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解决,若已知直线
1
l
与对称轴
l
相交,
则交点必在与
1
l
对称的直线
2
l
上,
然后再求出
1
l
上任意不同于交点的已知点
1
P
关
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2
P
,那么经过交点及点
2
P
的直线就是
2
l
;若直线
1
l
与对称轴
l
平行,则在
1
l
上任取两不同点
1
P
、
2
P
,求
其关于对称轴
l
的对称点
'
1
P
、
'
2
P
,过
'
1
P
、
'
2
P
的直线就是
2
l
。
例题
2
、已知直线
:
1
0
l
x
y
,试求①点
P(4,5)
关于
l
的对称坐标;②直线
1
:
2
3
l
y
x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的直线方程。
例题
3
-
python两点坐标间距计算公式_坐标公式大集合(两点间距离公式)
2020-12-08 16:48:55坐标公式大集合(两点间距离公式)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八年级(13)班王正宇著在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沪科版),我们学习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由此,我们引申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故完全掌握...坐标公式大集合(两点间距离公式)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八年级(
13
)班王正宇
著
在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沪科版)
,我们学习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
,
由此
,
我
们引申出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等知识,故完全掌握其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今
天,我们来说一说坐标公式。了解它是很有必要的哦!
一、
求平行于
x
与
y
轴的直线的距离
①我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一条线段
AB
平行于
x
轴(
AB
为任意直线)
,我们要求出
线段
AB
的长度,可能有些同学会利用数格子的方式求出其长度,方法是对的,但是书写到
作业或试卷中就麻烦了,怎么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看
AB
两点的横坐标,会发现一个
特点:随意将其相减,会有两个结果,且互为相反数。有因为其长度
ab
≥
0
的,故取正数
结果。那么,每次计算都要这么麻烦的去转换吗?不用的,我们只要记住一个公式:
|
Ax
-
Bx
|
即
A
点横坐标数减去
B
点横坐标数,当然,有“绝对值”符号老兄的帮助,
A
、
B
两点
的横坐标数颠倒过来相减也没有关系。
②同样的,
有上面的过程支撑,
我想,
推出平行于
Y
轴的线段
CD
的长度肯定就好求了!
!
那么,同理,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关于求平行于
Y
轴线段长度的公式哦:
|
Cy
-
Dy
|
即
C
点纵坐标减去
D
点纵坐标,与上面一样,颠倒过来不影响结论。
二、
求斜线的长度
这个内容,本人在一些习题集与各个网站的习题精选里时常见到,不过要涉及到八年
级下册的内容。但是,这个内容很重要,必须要讲讲,还要了解清楚。
-
matlab求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最短距离_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你会算吗?直线之间的距离你会算吗?...
2021-01-18 16:05:51二、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若给出两条直线,如何求交点坐标?如果说上述的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若方程组无解,则说明两条直线平行。解题方法:针对于上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消元法,用...一、前言
作者之前已经为大家讲解了直线的斜率,与如何建立直线的方程,那么知道了直线的方程,就需要去研究直线的性质。
二、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若给出两条直线,如何求交点坐标?
如果说上述的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若方程组无解,则说明两条直线平行。
解题方法:
针对于上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消元法,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从而求解出方程的解。
三、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二维平面中,就相当于利用直角三角形求解斜边的长度。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现在已知一条直线与一个点,求他们之间得距离,则有如下公式:
五、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如果现在给的直线是平行关系,则如何算他们之间的距离。
首先要明白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夹在两条平行直线间公垂线的长。
分析:
①计算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则需要转化为点到直线上的距离。
②在一条直线上找到一个点,则需要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批注:
读者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留言,想要知道什么高中解题经验可以给作者留言啊!
关注!关注!关注!重要事情说三遍
-
求空间中任意两个直线段的最短距离,matlab实现
2020-03-10 17:12:38%求空间中任意两条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p1p2是直线段p的两个端点坐标,q1q2是直线段q的两个端点坐标 function [d]=distance(p1,p2,q1,q2) s1=p2-p1;%方向向量 s2=q2-q1; res1=((s1*s2')*((p1-q1)*s2')-(s2*s2')*((p1... -
过一点做一条直线的垂线公式_初中数学26种题型公式定理及解题技巧,学会轻松上110分!...
2021-01-11 20:04:23初中有理数的运算分为加减乘除,加法分为同号相加和异号相加,还有加法运算对应的一些...②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③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
python定义一个类、计算两点间距离并判断点的象限_Python编程实现点到直线距离计算...
2020-12-02 06:26:51为了讲述方便,我们设直线为x轴,用向量oq表示,对于点p,要计算p到直线oq的距离,我们可以任取直线上一点(这里取o)得到向量op,根据图中公式可以求得点到直线的垂足d到点p的向量dp(x,y),则点到... -
点到面距离公式向量法_「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常用公式及结论
2021-01-16 17:51:53交线平行图③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直线平行图 线线垂直的判断①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②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 -
均值定理四个公式_145条几何题公式定理汇总,转给孩子!
2021-01-16 10:38:57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线1、同角或等角...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0、逆... -
点到面距离公式向量法_数学干货 | 立体几何学习常用公式及结论
2021-01-16 17:51:52交线平行图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直线平行图二、 线线垂直的判断:①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②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 -
点到面距离公式向量法_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常用公式及结论!
2021-01-16 17:51:51交线平行图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直线平行图二、 线线垂直的判断:①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②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 -
空间中异面直线距离的计算
2020-12-17 10:58:27由空间中的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d=(e1⃗×e2⃗)⋅M1M2→∣e1⃗×e2⃗∣ d = \frac{(\vec{e_{1}} \times \vec{e_{2}} ) \cdot \overrightarrow{M_{1}M_{2}}}{ |\vec{e_{1}} \times \vec{e_{2}}|} d=∣e1... -
点到面距离公式向量法_考点解析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常用公式及结论,收藏不亏!...
2021-01-16 17:51:54交线平行图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二、线线垂直的判断:①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②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 -
求解3维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
2018-10-10 10:20:44最近在工程上遇到一个比较实际也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求三维空间上任意一个点b到某条直线uv(u,v是直线上的两个点)的距离。如果用几何解法,思路:求解过b且垂直于直线uv的直线方程,两个直线方程求焦点a,计算点a... -
判断点在直线的哪一侧_点与线、线与线、距离这些一锅煮,你能否顺利消化
2020-12-10 16:13:41考纲原文(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2)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3)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知识点详解一、两条直线的位置... -
空间中直线之间距离介绍及原码
2014-04-12 15:43:01三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 ...假设有两条直线L_0 (s)=P_0+s(d_0 ) ⃗ 和L_1 (t)=P_1+t(d_1 ) ⃗ ,设Q_0=P_0+s_c (d_0 ) ⃗ 和Q_1=P_1+t_c (d_1 ) ⃗ 为分别位于P_0和P_1处的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最小距离,并设v -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和判定方程组解_2018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第2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学案!...
2021-02-05 03:15:15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2.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3.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知 识 梳 理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
异面直线公垂线的垂足坐标计算公式推导
2011-12-12 14:15:00在管网空间信息系统的管线碰撞分析模块开发过程中,遇到计算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问题。...题目: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CD上两点坐标分别为A()、B()、C()、D()。推导直线AB与CD之间的公垂线在各自直线上的垂足坐标计算... -
点到直线的垂直交点坐标 和 距离计算
2011-07-27 16:45:58越来越发现自己数学之差了,连简单的数学运算忘记了,,写下实现点到直线交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原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利用公式 y = ax+b 去计算然后根据与直线方程Ax+By+C=0(A≠0,B≠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Bx-Ay+m = 0... -
三角形外接球万能公式_初中几何公式定理汇总
2020-12-06 14:13:06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线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0、逆定理:和一... -
三角形外接球万能公式_初中几何公式定理大总结,各种图形都有
2020-12-14 12:33:47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线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0、逆定理:和一... -
如何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两种方式)
2015-02-21 10:41:48一:代数方式 我们假设它们的交点为P,既然我们有一个平面,那么平面上面的...对于这条直线,我们肯定知道直线上面的某一点L0和直线的方向L,那么 P = L0 + dL(公式二),d是距离。 把公式二代入公式一,我们可以得 -
python 求两条曲线的交点_数学速算!高中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问题,这真不是开挂...
2020-12-14 08:08:24(想学习更多解题技巧,记得关注后,单独给我发消息)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 -
SVM(原理公式推导)
2020-03-10 16:44:45如下图x’,x’'是一个平面内的两点,W是平面内的法向量,则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 对于如下的一些训练样本: min求离直线最近的点,max使距离最远。1/w2的最大,转化为w2/2。 xi和xj是点积。例如(3,3)... -
相似度计算之(一)——欧式距离与曼哈顿距离
2019-08-14 15:52:15数据间相似度: 每一条数据都可以理解为多维空间中的一个点,可根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来评估数据间的相似性 ...欧式距离可以看成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数据间的相似程度主要是依据数据间的距离,距离越大,越不相似 ... -
【数学】固定弦长公式
2020-04-06 17:34:22之前我们讲过了两根距离公式, 现在我们要算出一条抛物线y=ax2+bx+cy=ax^2+bx+cy=ax2+bx+c与直线y=kx+ty=kx+ty=kx+t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怎么办呢? 设两交点A,BA,BA,B 则AB=(xA−xB)2+(yA−yB)2AB=\sqrt{(x_A-x_B)^2... -
点到线段的距离 题解(C++)
2020-08-05 22:12:28这两条直线(蓝色的两条)称为“线段范围界线”。 上图中,点A在线段范围内,点B和点C都在线段范围外。 不难发现,当点在线段范围内,则点到线段的距离即点到线段所在直线的距离,套公式即可。 当点在线段范围外... -
c#求长方形的面积周长公式_小学学科加油站 | 圆的知识和公式汇总
2021-01-08 08:40:11大家好,我是卓越辅导班小高数学的赖老师,刚刚接触圆的童鞋们,是不是觉得知识...3.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r,半径决定圆的大小。4.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即r=d÷... -
判断点在直线段上的方法
2013-07-04 13:46:00一条直线段由两个点确定,假设他们叫a和c,一个点b在这个线段上的条件是,b到a的距离和b到c的距离之和等于a到c的距离。以下假设在二维平面下。 b到a的距离 d1=sqrt((b.x-a.x)*(b.x-a.x) +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