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不同的厂商,分析师和IT用户对云计算的理解,我们将云计算细分以下几类?
2019-04-30 20:54:44云计算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有大大小小鱼龙混杂的各色厂商在开发不同的云计算服务,从成熟的应用程序到存储服务再到垃圾邮件过滤不一而足。...根据不同的厂商,分析师和IT用户对云计算的看法,我们...云计算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有大大小小鱼龙混杂的各色厂商在开发不同的云计算服务,从成熟的应用程序到存储服务再到垃圾邮件过滤不一而足。不错,效用模式基础架构供应商是提供多种服务,诸如Salesforce.com这样的SaaS(软件即服务)的供应商亦是如此。如今在很大程度上,IT业界必须个别的去接受云服务,不过云计算的开发商和集成商已经开始初具规模。
根据不同的厂商,分析师和IT用户对云计算的看法,我们将云计算细分如下:
1.软件即服务(SaaS)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是采用multitenant架构通过网络浏览器将单个的应用软件推广到数千用户。从用户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前期无需在服务器或软件许可证授权上进行投资;从供应商角度来看,与常规的软件服务模式相比,维护一个应用软件的成本要相对低廉。迄今为止Salesforce.com是企业应用软件领域中最为知名的供应商,但是软件即服务(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方面运用比较普遍,还有诸如Workday这样的ERP软件供应商。谁又能预测来自Google和ohoOffice的软件即服务(SaaS)桌面系统应用软件是否会出现突然的飞跃呢?
2.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
这种想法本来并无新意,但这种类型的云计算有了Amazon.com,Sun,IBM和其他从事存储服务和IT随需访问的虚拟机厂商的参与就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早期的企业主要将效用计算作为补充,不会应用在关键性任务需求上。但是时至今日效用计算逐渐在数据中心开始占据一席之地。一些供应商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来帮助IT企业从商业服务器开始创建数据中心,诸如3Tera的AppLogic和CohesiveFlexibleTechnologies的ElasticServer都提供这种随需服务。LiquidComputing公司的LiquidQ也有类似的服务,能帮助企业将内存,I/0,存储和计算容量通过网络集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使用。
3.云计算的网络服务
网络服务与软件即服务(SaaS)是密切相关的,网络服务供应商提供API能帮助开发商通过网络拓展功能性,而不只是提供成熟的应用软件。他们的服务范围从提供分散的商业服务(诸如StrikeIron和Xignite)到涉及到GoogleMaps,ADP薪资处理流程,美国邮电服务,Bloomberg和常规的信用卡处理服务等的全套API服务。
4.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是软件即服务(SaaS)的变种,这种形式的云计算将开发环境作为服务来提供。你可以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在供应商的基础架构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传递给用户。比如乐高公司(Legos)就是这么做的。但这些服务会受到厂商设计和容量的限制,因此用户就没有足够的自由。代表公司包括Salesforce.com的Force.com和Coghead。
5.管理服务供应商(MSP)
管理服务是云计算最古老的形式之一,管理服务是面向IT厂商而并非最终用户的一种应用软件,诸如用于电子邮件的病毒扫描服务或者应用软件监控服务。由SecureWorks,IBM和Verizon公司提供的管理安全服务就归为此类,还有目前被Google收购的Postini以云为基础的反垃圾邮件服务。其他的产品还包含桌面系统管理服务,诸如CenterBeam和Everdream提供的产品。
6.服务商业平台
服务商业平台是软件即服务(SaaS)和管理服务供应商(MSP)的混合体,这种云计算服务提供了一种与用户相结合的服务采集器。在贸易领域中应用最为普遍,诸如费用管理系统能允许用户在用户设定的规格范围内从普通平台上订购与所要求的服务和价格相符的旅游产品或者秘书台服务,就好比一个自动化服务局,知名公司包括ReardenCommerce和Ariba。
7.网络集成
云基础服务的集成尚处于初始阶段。软件服务供应商OpSource目前推出了OpSourceServicesBus,使用的就是被成为Boomi的云集成技术。软件即服务供应商Workday最近收购了这一领域中的另外一家公司CapeClear,这家ESB(企业服务总线)供应商主要从事B-TO-B商业模式的服务。GrandCentral公司也致力于向用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日前被Google所收购。
云计算的运用还不是非常广泛,对于云计算更精确的描述可能是"天空运算"。同时,随着虚拟化和SOA在企业中的逐渐普及,这种想法也开始为大家所认同。可扩展的基础架构应该最终能将每一家企业都最为云的节点。这是个长期可发展的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云计算在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业界争论的难点之一。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值得重视,均为前沿产业,多智时代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入门和科谱,在此为你推荐几篇优质好文: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融合与应用
http://www.duozhishidai.com/article-3392-1.html
云计算市场和产业规模将高速增长,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http://www.duozhishidai.com/article-2694-1.html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的技术风险如何防范?
http://www.duozhishidai.com/article-2589-1.html
-
IT和OT融合,思科的理解和方案
2020-11-24 11:32:33关于IO和IT融合,思科的分析挺透彻,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理解,不保证... 担心IT带来的安全问题,复杂问题,对IT的依赖问题,出故障后的响应问题等等。 IT部门是成本中心,不是挣钱的组织,他们的需求,是安全,简化管理关于IO和IT融合,思科的分析挺透彻,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理解,不保证准确。
阻碍IT和OT融合的根本原因,不是技术障碍,而是组织目标的分歧。
IT部门和OT部门,有着完全不同的诉求,概括起来是开源和节流的差异。
OT部门是为赚钱服务的,所以OT的诉求,是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浪费。他们对系统的考虑,是安全可靠,容易替换,简单操作,不改变原有习惯。 担心IT带来的安全问题,复杂问题,对IT的依赖问题,出故障后的响应问题等等。
IT部门是成本中心,不是挣钱的组织,他们的需求,是安全,简化管理,可扩展性等等,都是降成本的诉求。
尽管有这些分歧,但大家必须承认,IO和OT的融合,是行业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思科给出的方案思路,是OT部门和IT部门各自做自己做擅长的, 基于IBN,Intent based Network的思路, OT部门定义intent意图,不用理解技术实现,IT部门执行Intent,基于DNA Center控制器解决方案。
下面是一个整体方案的案例,ISE完成网络接入控制,也应该包括基于意图的网络自动化,Stealthwatch做网络流量分析,这两部分,都是思科传统的园区方案组件。 需要关注的是Cyber Vision Center,它是针对IT OT融合的关键产品,实现对企业资产的可视化和威胁探测。
-
翰纬图书系列之二-《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精简版
2009-08-21 13:12:43-《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pdf -《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精简版.pdf -《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pdf -《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精简版.pdf 更多资料还会陆续上,传敬请期待。 您可以致电021-... -
谈一下我对如何做老系统服务化改造的理解和思考
2018-07-25 07:57:44微服务架构是当前IT行业最流行的架构设计方案。微服务确实解决了软件...笔者参与了对一个历史系统部分模块做服务化改造的项目。接下来谈一谈改造过程中的思考和策略。 简单说一下项目背景,笔者加入的开发团队维护...微服务架构是当前IT行业最流行的架构设计方案。微服务确实解决了软件开发中的一部分问题。服务自治,职责单一,可独立交付的特点也契合了敏捷开发的思想。
设计一个全新的系统可以考虑用微服务架构,历史遗留系统也有必要逐步往微服务架构演进,来提升整个架构和产品的竞争力。
笔者参与了对一个历史系统部分模块做服务化改造的项目。接下来谈一谈改造过程中的思考和策略。
简单说一下项目背景,笔者加入的开发团队维护着两套系统,一套是web系统,一套是单机桌面工具。随着业务的发展,后面桌面工具的功能要往web系统上迁移;同时单机工具也有它的应用场景,短期不会下线。考虑到相同的功能在web系统再实现一次,后续维护两套系统成本很高,决定对桌面工具的部分功能做服务化改造。改造后的微服务既可以部署在linux服务器上供web系统调用,也可以随桌面工具的安装盘打包部署到客户的window笔记本上使用。Web系统是用java开发,桌面工具是用c#。
在设计服务化改造方案时笔者考虑了这几个方面:1:开发语言的选择。2: 服务部署形态。3:开源组件选型。4:服务改造计划。5:服务划分。6: 团队协作。这个系统不涉及数据的迁移。
一、选择开发语言
选择开发语言时主要考虑了两方便:一是历史遗留系统采用什么开发语言,二是当前开发人员的技能。新服务跟历史系统采用相同的开发语言好处是有大段的逻辑代码可以复用,不用全部重写。但如果历史系统采用的是比较落后的开发语言,或者说跟当前已有的微服务平台不兼容则需要切换。
由于web系统已经是用java开发了,所以改造这部分也准备用java来重写。
二、服务部署形态
改造后的服务要同时支持服务器集群部署和单机工具部署两种方式。这两方的要求不一样,部署的环境有差异,所以设计了两套接口,通过url来区分。接口下面的具体实现是一样的,逻辑代码是重用的。
在服务器部署时发到docker容器,通过swarm集群调度。部署在window单机桌面时服务随客户端工具一起发布,安装包带一个jre。启动程序时把jar启起来,关闭时杀进程。
在服务器部署时客户层通过域名远程调用restful接口,在单机部署时通过localhost调用rpc接口。
三、开源组件选型
已有的微服务都是用spring boot搭建的,新服务沿用。
四、服务改造计划
对历史系统做服务化改造相当于架构级的重构,复杂度和风险都非常大。通常老系统还在线支撑业务,服务化改造的过程不能中断业务。老系统还在维护,还有新需求纳进来,服务化改造的同时还要实现新需求。
在一段时间内团队会面临双线作战,压力非常大。这种情况下做好改造计划很重要。饭得一口一口吃,我们先把一些功能比较独立的模块拿出来改造,如数据清洗,工程管理等,这部分功能前后依赖关系比较小,而且是改造完后两边的系统都能立马用得上。具体改造哪一部分还得看需求,看业务。
五、服务划分
服务划分既要考虑业务特性,也要考虑部署形态。如果我们只考虑服务器部署,根据服务的职责单一要求会划分出多个微服务,但是考虑到改造后的微服务还要给单机工具使用。单机工具资源有限,服务太多,占用的内存,部署复杂度都会很大。最终决定将多个功能的实现放在了一个服务中,编译成一个jar包。
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开发视图的隔离很重要,笔者的做法是在同一个JAVA工程里面建不同的package做隔离,按功能特性分为数据清洗,工程管理,数据导入加common这几块。每块下面都有自己独立的controller,service,model,mapper。代码做好隔离,相互不影响,后面交给了不同人开发。公共的东西放到common下面。
数据库建表时给表名加上前缀来区分是领域的还是公共的。如:tbl_project_xxx,tbl_common_xxx等。
这样做保证后面如果还需要拆分,可以很方便。拆分时只要带上自己的东西加common模块就可以了。
六、团队协作
我们吸收了老系统的部分开发人员投入到服务化改造中。服务化改造除了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需要考虑团队管理的问题。业务面临转型,老技术更新,如何激发团队也是要考虑的。在笔者经历的项目中,老系统是用c#开发,很多开发人员对java不熟,但是他们是业务专家,趟过很多雷,填过很多坑,懂客户需求,是真正的老司机。服务化改造离不开他们。
如何把老员工的力量利用起来很关键。笔者的做法是先自己搭建好java微服务框架,给他们讲解spring boot如何使用,如何用jenkins部署,如果在kabana上检索日志定位bug。他们都是老程序员,也愿意学新技术,很快就掌握了。代码的规范性在开发过程中随时纠正一下。公司有编程规范文档,发给大家学习。
在制定接口过程中要求大家制定每一个接口都要考虑在服务端如何调用,在单机工具如何调用。接口成熟后,全部切换到调新服务接口,原有的c#代码就不维护了。这样保证大家尽快吃上自己的狗粮,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同时做到只维护一份代码,减轻了维护压力。
老系统服务化改造是对开发团队,管理者,技术骨干的考验。也考验公司领导的决心,毕竟从用户层面看不到重构带来的价值。但服务化改造本身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提升了软件的扩展性,维护性。
是否做服务化改造还是要看软件系统自身的定位。如果是做一次性的项目,能用就行,没必要花大力气去改造。如果是做产品,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很长,这个投入是值得的。
-
IT专业人士都没有理解的云计算,你理解了吗?
2017-07-03 09:53:00请记住,云计算不是一个物理场所,而是一个更灵活的设计IT服务方式。在一些IT企业的办公室中,可能会在电脑显示屏上看到一张贴纸,上面写着"There is no cloud. It's just someone else's computer."这句话...因为对“云计算”这个词语的滥用,使人们产生了对技术的误解,连许多IT专业人士也并没有掌握云计算含义的精髓。请记住,云计算不是一个物理场所,而是一个更灵活的设计IT服务方式。
在一些IT企业的办公室中,可能会在电脑显示屏上看到一张贴纸,上面写着"There is no cloud. It's just someone else's computer."这句话开开玩笑还行,但并不能说明事实真相,许多IT专业人士也并没有掌握云计算含义的精髓。“这没有云,只有别人的计算机。”
如果采用美国政府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概述的云计算的定义,那么计算具有五个属性: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接入、资源池、快速弹性和测量服务。能在以上属性中看到任何关于物理场所的内容吗?
云计算在各种部署模式中,从根本上改变了计算的运作方式。它不是一个场所,而是管理IT资源的一种方式。
如果人们深入了解NIST对云计算的定义,就可以看到它有三种常见的服务模式:
软件即服务(SaaS)是通过互联网传送应用程序的软件部署模式。
平台即服务(PaaS)是基础架构完全抽象的应用程序平台。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是允许部署典型的基础架构组件如服务器和存储,来运行任意工作负载的模式。
这就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经常认为常常云计算就像是一个物理场所。
再者,因为云不是一个物理场所,所以以上三种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中没有任何关于地点的描述。
弄清对于技术的疑问,能有助于一般消费者的思考。对于一般的非IT人员来说,云端是存放文件、图片和文件备份的地方。它可以是iCloud,Dropbox或其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云计算这个术语随着在智能手机的出现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IT专业人士来说,云计算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东西,它已经从一个存储和访问文档的地方发展成为一种IT服务的新思路。
简单来说,云计算是一种灵活敏捷的IT服务设计方式,使资源流畅,并具有弹性。它可以在任何地方:数据中心、亚马逊、微软Azure、本地托管设施或其它多个地点。云计算描述的是IT如何发生,而不是IT在哪发生。它是关于建立基础设施的方式,可以轻松扩展,并通过可预测的API来消耗应用程序。云计算也能构建需要扩展的应用程序,并可以在任何基础架构上运行,无论其场所。
营销部门经常滥用这个词,导致对云计算理解的混乱。当看到IT工程师说云计算是“只是其他人的电脑”时,我通常认为这个工程师要不就是根本没有理解云计算的真正定义,没有理解为什么云计算能造福每个人,要不就是他理解却不信任,因为云计算的运用是一种巨大的思维转变。
云计算的出现重新思考并重新设计了IT服务。为了避免云计算只是在其他地方运行的计算机这种想法,供应商、集成商以及IT部门需要警惕起来,不要滥用这个词。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
对Restful的简单理解
2020-12-30 18:59:14网络上充斥着对Restful的夸赞,关注的IT类公众号多了,隔几天就会蹦出来一篇文章,无非就是简单介绍一下,用华丽的词藻夸一顿,那么我就想问,实际开发工作中你用了吗? 很多文章对REST的翻译都是:表现层状态... -
it管理培训 IT服务管理
2014-06-23 12:54:08对IT服务管理的定义、核心思想、基本原理进行阐述,以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说明了IT服务管理对企业的价值与作用。1 IT服务管理的定义 要理解IT服务管理的含义,我们先分析构成它的每个词语的含义: IT... -
什么是IT服务台?
2021-03-03 02:18:56本章主要围绕服务台的概念展开,使读者对IT服务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向读者简单介绍了传统帮助台与IT服务台的区别。服务台的定义服务台在服务支持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完整意义上的服务台可以理解为系统... -
IT服务业务关系管理
2021-03-02 13:30:48基于ITIL框架,国际标准组织(ISO)建立了一个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ISO20000,标准特别将业务关系管理、供货商管理和服务报告作为独立的流程,是为了强调服务的持续改进,将服务的持续改进作为IT服务管理的终极目标。... -
谈谈我所理解的IT界的云
2011-03-29 23:12:00这段时间,经过梳理,对云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当然,也颇有些感慨,有些人忽悠人的能力咋那么强呢?下面,我来谈谈我所理解的云。 首先,我觉得云是一种商业模式,特别是所谓的公共云,将软件服务分为软件产品... -
我对华为云的理解
2018-06-14 11:55:29仅在 2017 年的一年内,连上SQL Server、PostgreSQL 和 MongoDB 三大数据库服务,其发展势头强劲,用户数年增长超过10倍,业界震惊,无数有心上云的企业无不砰然心动。 IT行业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海,只有站在浪潮之... -
个人对OTT的一些理解
2013-04-01 17:55:05在最近开始的IT领袖峰会上,经常提到的OTT让人搞不清楚是什么 查了一下资料 写一下自己的理解 正式的定义是: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 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 -
IT服务台的定位和价值
2011-06-01 10:21:21近日为了进一步熟悉我们的ServiceWise产品,更深入的学习了很多服务台相关的功能和知识,通过系统的亲自体会,对服务台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致梳理了自己的思路,从服务台的价值角度来讲,总结有以下方面: ... -
论文研究-IT服务管理的知识支持结构研究.pdf
2019-07-22 20:56:21通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中的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进行对比来加深对ITIL理念的理解。然后结合某电子政务运维系统实施和软件过程改进知识管理经验的分析,探讨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 -
IT服务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知识体系ITIL4
2021-01-13 23:28:18ITIL 4相对于前一个版本有了大幅的变化,尤其是引入的SVS、SVC的理论...虽然具备丰富的IT服务管理经验,但我在这一阅读和翻译的过程中,仍然有逐段逐句逐字地有反复仔细核实与推敲,确认译文准确、通畅且传神。如有错误 -
IT服务管理、IT运维管理、IT运营管理
2012-05-15 20:19:48最近整理帖子,看过几个关于IT运营管理、IT服务管理、IT运维管理的联系和区别的帖子,大家对于这个话题的参与和讨论也比较多,个人以为概念的清晰,语义的准确对于学习、理解、掌握ITIL的过程非常重要,故而对这三个... -
对kvm,qemu等的理解
2018-03-04 19:22:00• 虚拟化的目标是实现IT资源利用效率和灵活性的最大化 然后要了解Hypervisor hypervisor:一种运行在物理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层软件,可以允许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共享一套基础物理硬件。可以将hypervisor... -
CIO对SOA的正确理解
2011-09-26 11:35:15SOA让你的软件适应你的业务需求。虽然SOA基本上是软件架构和设计的一种方法是真实的,使SOA听起来是面向技术的,但是...每一个基于SOA的业务服务都执行一个完整的业务部门的工作,把你的IT应用程序的复杂性隐藏在一个可 -
服务目录理解(摘)
2019-09-27 22:35:48对服务目录的最早接触是由于公司ITSM系统设计时,当里在构建配置模型时,发现...上面说的可能粗放了些,说白一些,如果把IT服务商比喻成一个餐厅,那么这个餐厅的菜单就是服务目录,IT服务商呈现给客户是的服务目... -
如何加强对多云的理解?
2018-07-03 23:23:48但是企业一定要选择好适合其业务及其特定IT要求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如今,云计算技术为企业提供了多种好处,其中包括灵活性、易用性和提供时间等。Veritas公司的“云中的真相”调查研究表明,目前超过一半(56%... -
我对ITSM的理解
2007-02-27 22:37:23ITSM只是个缩写。...而在以往都是IT为业务服务,目标是提高业务的质量和水平,而这次ITSM要提高的是IT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相当于IT部门的MBA。 ITIL是一套英国电脑局总结和分类的经验记录。把IT管... -
-
-
什么是IT 服务台
2010-03-21 19:21:35本章主要围绕服务台的概念展开,使读者对IT 服务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向读者简单介绍了传统帮助台与IT 服务台的区别。 1.1 服务台的定义 服务台在服务支持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完整意义上的服务台可以... -
理解Java应用服务器的七种武器
2007-08-02 14:11:00对应用服务器技术的透彻理解可以为程序员提供认识软件架构的更大的空间,这种方式影响着软件工程学文化。它接下来会用一些有用的工具来武装现代的IT人,提升价值链。 本文标题中出现的数字七只是能够让我们同时记住... -
浅谈对软件企业OEM的理解
2019-10-16 09:28:27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汉语的翻译为“原始设备制造商”,含义是指定牌生产合作,通俗的说法叫做“代工”...在当下的中国IT行业,产品OEM是非常普遍的。从硬件产品如服务器、PC、安防监控设备、打... -
第1篇-对蓝鲸运维的个人理解
2018-12-06 19:46:19先介绍蓝鲸是什么?...也就是说,在实行运维基础服务之后,实现IT运营转型;为相关关联的岗位提供快速、低成本的支撑工具,运营系统,推动企业企业内部的工具文化;并利用云和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