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07 11:51:30
超顺磁氧化铁T1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高单分散超小(小于4 nm)铁氧体纳米颗粒/pDHPMA-Cy5.5-DOTA-Gd
超顺磁氧化铁T1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高单分散超小(小于4 nm)铁氧体纳米颗粒/pDHPMA-Cy5.5-DOTA-Gd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目前磁共振成像在临床影像诊断和疾病监测中广泛应用。对比剂可增强病灶部位的信号,提高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提高影像灵敏度和早期检测能力[13, 14]。对比剂通常是通过可缩短氢质子的纵向弛豫时间(T1对比剂)或横向弛豫时间(T2对比剂)来增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之间的对比度。T1 对比剂可以使目标区域变得更亮,是阳性对比剂,T2对比剂使得病变组织成像变暗,属于阴性对比剂。T1和T2对比剂的弛豫增强效能分别用弛豫率r1 和r2 来衡量,一般来说,要获得较大的r2值,要求纳米颗粒具备较高的磁化强度。例如:Fe3O4纳米环因其较高的磁化强度以及高磁场不均匀度,因此具有大的磁共振r2*值,较传统超顺磁氧化铁增强4倍。然而,T2成像易与出血、钙化、金属沉积等低信号区域混淆,从而导致临床检测过程中漏诊、误诊病灶。
氧化铁T1对比剂
顺磁性离子是磁共振T1信号增强的关键,游离的Fe2+和Fe3+顺磁性离子都能够导致T1信号增强。对于纳米氧化铁来说,随着其尺寸急剧减小,其表面顺磁性铁离子占比显著提高,小尺寸还同时抑制了颗粒内核的磁化强度和T2 弛豫效能;当尺寸减小到5 nm以下,这种由高占比的表面顺磁性非晶层与内部极小铁磁性晶核构成的核壳结构纳米氧化铁整体表现为准顺磁特性,具有高r1弛豫率和低的r2/r1比值,可作为新型、低毒的T1对比剂。2002 年,Taupitz 等评估了柠檬酸修饰的4 nm氧化铁VSOP-C91 作为T1对比剂用于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超小尺寸的氧化铁可展现较好的血管T1信号增强[16]。即便如此,高单分散的超小氧化铁的制备在当时仍是一个挑战。
利用油酸铁作为前驱体,油醇作为还原剂,在苄醚溶液中大规模制备了单分散超小氧化铁纳米颗粒(1.5 nm,2.2 nm, 3 nm),并以3 nm 作为模型系统评估了其活体血管成像效果[17]。随后该课题组还利用小猎犬和恒河猴等大动物模型评估了该对比剂的安全性以及脑缺血疾病的诊断效果。这些结果表明超小氧化铁纳米颗粒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效、安全的磁共振对比剂。然而超小纳米氧化铁对比剂的T1弛豫率仅为4.6 s-1·mM-1,与临床钆基对比剂弛豫效能相比并无优势。此外,由于小尺寸可控制备难,纳米对比剂弛豫增强理论发展滞后,超小铁氧体的磁学结构以及T1 信号增强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很难对其性能优化。
利用金属羧酸配合物的热分解性质,提出了一种普适的动同步热分解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单分散超小(小于4 nm)铁氧体纳米颗粒。其次,通过分析组分、晶体结构与磁学特性的关系,明确了其铁磁晶核与顺磁非晶壳层构成的“准顺磁”自旋有序磁结构。再者,系统研究了准顺磁结构中不同铁磁晶核与顺磁壳层对T1弛豫增强的影响,揭示了其T1弛豫增强并非由普遍认为的单一内球弛豫机制主导,而是由壳层主导的内球弛豫和晶核主导的外球弛豫协同增强。
按照该理论优化的准顺磁纳米锰铁氧体(UMFNP),其T1弛豫率高达8.43 s-1·mM-1,较临床钆基对比剂提升2倍,活体影像实验证明了准顺磁锰铁氧体高清晰的T1血管成像性能(图3)。进一步系统地评估了超小锰铁氧体纳米颗粒中锰含量与体内肝部T1 对比增强性能的关系,揭示了其跨膜金属转运蛋白SLC39A14介导的肝特异性磁共振成像机制。研究表明:随着超小锰铁氧体中锰含量的增加,r1先增大(MnxFe3-xO4,x = 0.75),然后又逐渐降低(x = 1.57)。然而,随着锰含量的增加锰铁氧体颗粒在肝脏的富集程度也随之增加,过高的锰含量也会导致细胞存活率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的排泄和分泌等功能。
氧化铁T1/T2双模态对比剂
传统的氧化铁纳米颗粒磁共振造影剂通常作为单模态对比剂,而单一T1或T2模式成像由于源自脂肪、钙化、出血、血凝块和空气等内源性因素易产生假阳性信号,难以准确呈现病变组织的目标区域。发展T1/T2双模态探针,利用双模态磁共振成像,能够很好地增强其影像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目前基于氧化铁的T1/T2双模态氧化铁纳米探针的构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将顺磁元素掺杂到纳米氧化铁颗粒中,例如,在氧化铁纳米颗粒中掺铕可以合成T1/T2对比剂,其T1和T2弛豫效能分别明显优于Fe3O4 或Eu2O3 纳米颗粒;二是通过优化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尺寸以及表面,或形成核壳结构来实现两种模式成像的兼容。这些方法构建的探针都可以通过简单地使用T1或T2序列获得双模态对比增强成像,实现了诊断准确性的自确认交叉验证。
不同于上述两种方法,准顺磁超小纳米氧化铁为磁共振成像提供了一种T1/T2增强动态变换的成像新模式。由于超小纳米氧化铁独特的准顺磁特性,分散良好的超小纳米氧化铁表现为T1对比增强。然而,团聚的超小纳米氧化铁由于颗粒之间的磁偶极相互作用,则表现为超顺磁性和T2对比增强。基于这个原理,利用肿瘤组织的弱酸性pH、酶、氧化还原等内源性刺激,促使准顺磁纳米探针从团聚到分散或者相反过程的变化,即可实现T2 向T1 或T1 向T2 增强动态可变的磁共振成像。Ling 等合成了对pH敏感的磁性氧化铁团聚体纳米探针,该探针通过pH诱导从聚集体到分散状态纳米颗粒的变化,实现了T2向T1对比效果的转变。Wang 等利用亚5 nm 超小氧化铁纳米颗粒在肿瘤酸性微环境中自组装行为,实现了T1加权对比转换为T2加权对比效果[。
合成了整合素(RGDyK)修饰的超小Fe3O4纳米探针[24, 25],适合的水动力学尺寸,使其能够在肿瘤间质内逐渐积聚,从而使得磁共振信号从T1加权对比效应(弥散性纳米颗粒)向T2加权对比效应(聚集性纳米颗粒)转变,并呈现出对于时间的依赖性。
T2造影剂列表:
Dextran-Fe3O4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Hydroxyl
Dextran-Fe3O4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amine
RhodamineB- Dextran-Fe3O4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amine
EverGreen-Dextran-Fe3O4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amine
Coumarin-Dextran-Fe3O4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amine
Proprietary-Dextran-Fe3O4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amine
Fe3O4Superparamagnetic,Functionality2carbonamine
Fe3O4Superparamagnetic,Functionalityaromaticaminegroups
PLL-Fe3O4Superparamagnetic,Functionalityaminegroups
RhodamineBFe3O4SuperparamagneticNanoparticles,FunctionalityCarboxylgroups
Fe3O4SuperparamagneticNanoparticles,FunctionalityCarboxylandaminegroups
RhodamineB-Fe3O4SuperparamagneticNanoparticles,FunctionalityCarboxylandaminegroups
PolyL-Tyrosine-Fe3O4Nanoparticles
Azide-Dextran-Fe3O4Nanoparticles
Biotin-Fe3O4Nanoparticles
DOTA-Fe3O4Nanoparticles
OleicacidmodifiedFe3O4nanoparticles
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inwater
SiO2-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
SiO2-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coatingaminefunction
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coatingcarboxylfunction
PEG-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
Chitosan-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
PAA-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
PVP-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
Streptavidin-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
mesoporoussilica-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
R-CMN10050 mesoporoussilica-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coatingAminefunction
R-CMF10050 mesoporoussilica-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coatingFITCfunction
AuCoated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
PLL-Fe2O3Nanoparticles 1mg/ml
PEI-Fe3O4MagneticNanoparticles
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USPIO/SPIO)造影剂
wyf 04.07
更多相关内容 -
几种常规锂电池导电剂材料对比分析
2021-01-20 05:31:06为了保证电极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在极片制作时通常加入一定量的导电剂,在活性物质之间与集流体起到收集微电流的作用。01导电剂综述作为导电剂材料使用的主要有常规导电剂SUPER-P、KS-6、导电石墨、碳纳米管、石墨... -
煤层注水中渗透剂的作用机理及配方研究
2020-07-16 17:39:05为了加快煤层注水速度,使得煤体湿润均匀,减少掘进面粉尘浓度,需向注水中添加渗透剂。...通过对比不同渗透剂溶液和纯水中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复配和正交试验,得到适合煤层的最佳渗透剂组合及其浓度。 -
煤基活性炭制备中化学添加剂的应用对比
2020-05-27 22:50:15化学添加剂对煤制活性炭的制备过程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以唐山矿长焰煤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比例加入了不同量的ZnCl2和KOH,研究了炭化过程中化学添加剂对煤挥发性、煤产物微晶结构以及活化程度的影响,为煤基活性炭... -
两种土壤聚合物碱激发剂的激发效果对比* (2007年)
2021-04-22 01:48:58采用大液固比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氢氧化钠和硅酸钠溶液对偏高岭石的激发作用,将反应到一定时间的浆体进行分离,对分离后的溶液和粉体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偏高岭土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分离... -
不同分散剂作用下制备纳米铁及表征 (2010年)
2021-05-23 00:51:51通过湿化学法制备纳米铁。...根据表征结果可知,在分散剂作用下所制得的纳米铁颗粒的单分散性高,保持本身活性的同时其稳定性较强。对比各结果得出:添加淀粉作为分散剂对制备纳米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 -
几种光敏剂对聚乙烯光敏化效果的对比研究 (2011年)
2021-05-20 11:13:21采用母料法分别制备了含硬脂酸铈(CeSt )、硬脂酸铁(FeSt )、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铁(FeDBC)...结果表明,所选用的4种光敏剂对LLDPE薄膜均具有明显的光敏化作用效果,其光敏化活性的大小顺序为FeSt > CeSt > MnSt > Fe -
对比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吡咯的修饰作用对氧还原反应的影响
2020-01-07 11:04:48对比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吡咯的修饰作用对氧还原反应的影响,陈玥晗,秦海英,60oC下使用Co(OH)2-PVP-BP和Co(OH)2-PPY-BP为阴极催化剂的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表现出相当的开路电压(0.989 V 和0.955 V)以及最大... -
不同条件下有机阻锈剂对钢筋腐蚀保护作用影响
2020-07-09 15:56:42对比两种阻锈剂在不同盐度下阻锈效果可以看出,有机羧酸铵阻锈剂适用条件更广,阻锈效果更好;两种阻锈剂均会提高混凝土强度4%~10%。以上结果说明:两类阻锈剂均能有效抑制钢筋腐蚀,羧酸铵类阻锈性能优于醇胺类。 -
交联壳聚糖对两种染色剂脱色性能的对比研究 (2012年)
2021-06-16 06:49:36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原料,与多聚磷酸钠和环氧氯丙烷通过离子和共价作用交联形成改性壳聚糖,以两种常用的生物染色剂甲苯胺蓝和甲基橙水溶液作为模拟体系,对比研究了交联壳聚糖的吸附脱色性能.探讨了反应时间、... -
2种氧化剂对贫煤孔隙特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2020-05-18 06:39:44为探讨过硫酸铵与二氧化氯对贫煤孔隙特征的影响,优选出更加适合贫煤储层改造的氧化剂,对采集自大平矿与告成矿的贫煤煤样进行压汞实验,分析讨论了过硫酸铵与二氧化氯对煤样孔隙度、分形维数和排驱压力等储层基本... -
无碱混凝土早强剂的配制与作用机理研究 (2009年)
2021-04-26 20:35:18以甲酸钙、硫酸铁及晶胚为主要组分,应用正交设计方法安排试验,配制了无碱早强剂,其组成比例为4∶5∶3(甲酸钙∶晶胚∶硫酸铁)。...在此基础上,结合早强剂中各组分作用,进一步分析了该早强剂的早强作用机理。 -
氯、二氧化氯对氯胺消毒管网硝化作用控制效果对比 (2013年)
2021-05-14 10:24:32采用2台串联BAR模拟给水管网系统,通过对余氯、NH4+-N、NO2--N、NO3--N、DO、HPC及AOB等指标检测,评价氯和二氧化氯2种消毒剂对氯胺消毒管网中硝化作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比等量氯更易提高管网中余... -
羟基增塑剂的羟基数目对淀粉浆料增塑作用的影响 (2012年)
2021-05-09 16:59:16以淀粉浆膜的断裂伸长为评价标准,通过对比试验评价羟基增塑剂对淀粉浆料的增塑作用,从分子结构上认识羟基增塑剂的羟基数目对淀粉浆料增塑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浆液特性及黏附性能评估羟基增塑剂正戊醇、正丁醇、1,2...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火炬树和盐肤木蒸腾耗水影响的对比研究 (2006年)
2021-05-24 07:37:36采用BP34000精密天平等仪器对喷施不同浓度“施丰乐”溶液(对照喷施清水)的当年生盐肤木和火炬树的实际蒸腾耗水状况...盐肤木用40mg/L的“施丰乐”喷施对减少苗木潜在耗水量作用较大,火炬树则是20mg/L的处理浓度较理想. -
冲击荷载作用下速凝剂对喷射混凝土破坏强度研究
2020-05-06 17:37:41对比分析表明:静压条件下,喷射混凝土随着龄期的增加,强度显著增大,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随速凝剂掺量增加而增大,中后期强度与之相反;冲击荷载作用下,喷射混凝土动态强度增长规律与静态强度相似,但动态强度是静态强度的... -
两种不同示踪剂用于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信号检测的对比研究 (2003年)
2021-05-24 11:48:41建立了检测固相人IgG、游离IgG和自身抗体分子的免疫学测定模式,分别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双氧水(HRPDAB-H2O2)和胶体金硝酸银对苯二酚2种示踪系统作为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信号显示剂,并对其作用的原理... -
分散剂在电火花小孔加工中的作用机理及试验研究 (2010年)
2021-05-21 13:43:36通过电火花小孔加工中采用自来水工作液和分散剂工作液的加工效果对比,发现在电火花小孔加工的水基工作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分散剂后,不仅使电火花小孔加工的加工速度提高、电极相对损耗降低,而且有效脉冲数增加,二... -
添加剂对WX/U脱硫装置脱硫性能增强作用的试验研究 (2014年)
2021-05-16 07:28:40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增强效果、脱硫成本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将所采用的无机添加剂与其他有机添加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造纸黑液、甲酸和硫酸钠作为脱硫添加剂均可行。其中硫酸钠的增强效果最显著,成本... -
Gd-DTPA钆元素钆元素对比磁共振造影剂 氟-19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显影剂19F MRI
2021-03-31 16:09:26钆对比剂的原理 钆(Gd)元素螯合物是所有磁共振造影剂中使用较广泛的。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Gd3+具有7个不成对电子,这些电子与质子一样为偶极子,具有磁矩,其磁矩约为质子的657倍。Gd具有很强的顺磁性。顺磁性是...Gd-DTPA钆元素钆元素对比磁共振造影剂 氟-19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显影剂19F MRI
钆对比剂的原理
钆(Gd)元素螯合物是所有磁共振造影剂中使用较广泛的。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Gd3+具有7个不成对电子,这些电子与质子一样为偶极子,具有磁矩,其磁矩约为质子的657倍。Gd具有很强的顺磁性。顺磁性是某些材料的固有属性,当置于外部磁场中时会暂时磁化。事实上,Gd是室温下仅有的四种可以磁化的元素之一(另外三种是铁、镍和钴)。Gd强大的顺磁性使其作为磁共振造影剂非常有用。在磁共振图像中没有直接看到钆的存在,但通过促进附近氢质子的弛豫间接地显示了它的存在。Gd优先缩短其积累的组织中的T1值,使其在T1加权图像上变亮。顺磁性可能存在于很大的范围内--从亚原子到原子再到整个分子。核顺磁性是造成核磁共振现象的一种形式,除了在原子核的附近,它是极其微弱的。它在确定整个原子(如钆)的总体顺磁性质方面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作用。钆化合物表现出的顺磁性形式来自电子,而不是质子,被称为居里顺磁性。由于电子具有相同的自旋,在无顺磁性物质的情况下,组织的T1、T2驰豫时间是由质子之间的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形成局部磁场波动所引起的,在有不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如钆)存在时,由于电子的磁化率是质子的657倍,从而产生巨大磁场波动,所以它们的旋磁比是质子的657倍。结果造成T1和T2驰豫时间缩短。如果这些电子在壳层或成键轨道上保持不成对,不平衡的自旋就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矩,能够在附近的原子核中诱导核磁弛豫。这就是钆等元素所具有的块状顺磁性的根源。钆在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序数为64。它在镧系元素中占有中心地位。
镧系元素是一种稀土金属,其化学分类是因为它们拥有部分填充的电子内壳(4f和5d层)。元素周期表Gd中性Gd原子的电子结构如图所示:
其4f亚壳层中的7个未配对电子,这解释了该元素强烈的顺磁性。在电离状态下,Gd+3为成键提供了6s2和5d1电子,使其4f7电子壳层完好无损。因此,即使在造影剂配方中螯合到诸如DTPA的配体时,Gd的强大磁矩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不变,所以,钆的螯合物也有很强的顺磁性,因此,可以做磁共振的造影剂。
钆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在钆造影剂浓度较低时,由于组织的T1驰豫时间较长,所以造影剂对组织的T1驰豫时间影响大,缩短了T1驰豫时间,在T1WI上含有对比剂的组织信号增高,即阳性增强效应,身体大多数部位增强利用的就是此效应,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增强以及CE-MRA。
随着钆造影剂浓度增加,T2缩短效应明显,导致T2的增强作用掩盖了T1的增强作用,这是采用T2WI或T2※WI成像时,含有对比剂的组织显示为低信号,即阴性增强效应,又叫T2负性对比增强效应,例如臂丛神经成像。
MRI造影
多西他赛MRI影像脂质体
DocetaxelloadedMRInanoparticle
喜树碱MRI脂质体
CamptothecinloadedMRInanoparticle
表多柔比星脂质囊泡
DoxorubicinloadedMRInanoparticle
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
simvastatinlong-circulationnanoparticle
盐霉素多囊脂质体
salinomycinloadedMVL
MRI多功能脂质体
MRImulti-functionLiposomes
NIR荧光MRI双模影像微粒
NIR&MRIfunctionnanoparticle
载Gd-DOTA影像囊泡
PolymersomeEncapulatedGDforMRIConstrat
T1对比剂Gd钆纳米囊泡
GadoliniumT1contrastNanobulbleforMRI
载USPIO聚合物纳米囊泡
USPIOloadedPolymerNanobulble
CT造影
荧光造影
近红外荧光DIR纳米囊泡
超声造影
载雷帕霉素超声微泡对比剂(BDView-US/Drug)
Rapamycinloadedultrasoundmicrobubblecontrastagent(超声影像;可同时递送药物分子雷帕霉素);粒径控制1000nm
超声&MR成像对比剂(BDView-US/MRI)
UltrasoundMRimagingcontrastagent(超声影像;可同时递送磁共振T1影像分子);粒径控制1000nm
超声荧光成像气泡(BDView-US/Tracer)
Ultrasoundfluorescenceimagingnanobubble(超声影像;可同时递送活体荧光造影剂);粒径控制1000nm
超声成像阳离子微泡(BDView-US/Trans+)
Ultrasoundimagingcationicmicrobubbles(超声影像对比功能);粒径控制1000nm
超声气泡对比剂(BDView-USPrime)
Ultrasoundcontrastbubble(超声影像功能);粒径控制1000nm
超声释放核酸纳泡(BDView-US/Trans+)
Ultrasoundreleasingnucleicacidnanobubbles(超声影像;可超声响应释放药物分子);粒径控制1000nm
超声释放紫杉醇微泡(BDView-US/Drug)
Ultrasoundreleaseofpaclitaxelmicrobubbles(超声影像;可超声响应释放紫杉醇分子);粒径控制1000nm
释药型超声造影微泡(BDView-US/Drug)
Drugreleaseultrasoundmicrobubble(超声影像;可同时递送药物分子);粒径控制1000nm
超声微纳气泡&磁共振双模影像对比剂(BDView-US/MRI)
Ultrasoundmicrobubbles&MRIdualmodeimagingcontrastagent(超声影像;可同时磁共振T1影像剂);粒径控制1000nm
活体荧光&超声对比双模影像剂(BDView-US/Tracer)
Dualmodeimagingagentoffluorescenceultrasoundcontrast(超声影像;可同时递送活体荧光染料);粒径控制1000nm
运载核酸型超声对比剂(BDView-US/Trans+)
BDView-us/trans+(超声影像;可同时递送核酸载体);粒径控制1000nm
紫杉醇&超声微泡对比剂(BDView-US/Drug)
Paclitaxel&ultrasoundmicrobubblecontrastagent(超声影像;可同时递送药物紫杉醇);粒径控制1000nm
超声纳米造影剂(BDView-USPrime)
Ultrasoundnanobubblecontrastagent(超声影像功能);粒径控制1000nm
阿霉素&全氟烷超声微泡(BDView-US/Drug)
Adriamycinperfluoroalkaneultrasoundmicrobubbles(超声影像;可同时递送化学药物阿霉素);粒径控制1000nm
全氟烷类超声对比微泡(BDView-USPrime)
Perfluoroalkaneultrasoundcontrastmicrobubbles(超声影像);粒径控制1000nm
全氟烷-顺铂超声囊泡
PerfluoraneandCisplatinloadedultrasound-sensitiveNanobulble
全氟烷超声释药囊泡
UltrasoundResponsiveNanobulbleEncasultedPerfluorane
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
LiquidFluorocarbonContrastAgentLoadedNanocomplex
全氟丙烷微泡
PerfluoropropaneMicrobubbles
SPECT影像
影像双模态
磁共振T1/T2复合造影囊泡
T1/T2CompoundContrastPolymersome
超声-磁共振复合影像囊泡
ComplexedNanobulbleforUltrasoundandMRIImage
wyf 03.31
-
白云石和Ni-Al2O3焦油裂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020-04-25 05:58:16煤和生物质经热解可部分...分析了白云石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的焦油裂解原理,总结了两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助剂作用,对比了反应气氛、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裂解反应的影响,展望了焦油裂解催化剂的研究前景。 -
加兰他敏水凝胶巴布剂的制备及与口服活性比较
2020-07-09 19:42:29制备了加兰他敏透皮给药制剂-水凝胶巴布剂,将此贴剂贴于大椎穴考察其对于大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并与口服给药相对比。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黏附力和残留量为考察指标,对制备水凝胶巴布剂的辅料进行优化配比。... -
环氧磺化酚醛树脂水煤浆分散剂的合成及应用
2020-06-17 16:56:15通过静态接触角、流变性及稳定性等测试,研究了分散剂对陕西神华煤的成浆特性,并通过与木素-萘磺酸盐分散剂对比,发现此环氧磺化酚醛树脂分散剂可有效改善煤表面的亲水性,分子中的环氧链能牢固地结合煤表面的疏水基团,... -
新型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高单分散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Biotin-Gd-DOTA,生物素修饰的钆DOTA-Gd-peptide,钆修饰...
2021-04-07 11:50:00新型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高单分散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Biotin-Gd-DOTA,生物素修饰的钆DOTA-Gd-peptide,钆修饰多肽 新型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高单分散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Biotin-Gd-DOTA,生物素修饰的钆DOTA-Gd-peptide,...新型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高单分散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Biotin-Gd-DOTA,生物素修饰的钆DOTA-Gd-peptide,钆修饰多肽
新型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高单分散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Biotin-Gd-DOTA,生物素修饰的钆DOTA-Gd-peptide,钆修饰多肽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与生命科学、医学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了如纳米医学、纳米生物学等许多新兴学科和领域。这些交叉领域的研究有望为解决当前重大疾病诊疗领域的技术挑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在诸多生物医学纳米材料中,磁性纳米生物材料因其独特的磁学性质在临床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如肿瘤影像诊断和磁热疗、磁分离和即时检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脑部神经刺激和可控药物递释等(图1)。
图1 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医学应用
除了利用纳米材料化学组成、结构相关的生物学效应以外,磁性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的主要范式是:利用纳米材料小尺寸特点将其递送到特定的生物靶点,通过施加安全且无组织穿透深度限制的外磁场刺激,促使磁性纳米材料产生磁、热、力等物理效应并作用于生物靶点,继而引发多种生物学效应实现诊断或治疗功能。由此可见,磁性纳米材料是实现磁诊疗功能的介质,而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米材料磁学特性与外部磁场之间的耦合效率以及磁场诱导物理效应对生物学效应的激活效能。该领域科学研究的较终目标是在活体内实现可远程磁操控的医疗纳米机器人,能够进行疾病预警并遵循医生指示执行相关治疗功能。为更好地实现这个远景目标,需要材料化学、纳米磁学、生物学、医学以及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纳米磁医学工程”等新的交叉学科和方向。
安全并有效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要求,磁性氧化铁颗粒是当前唯一被批准用于临床的无机材料纳米药物,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而磁场相关医疗技术往往具有非侵入式、可实时调控、无辐射危害等优势。因此,以临床医学应用的角度,开展磁场作用下氧化铁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的跨学科、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有望为生物医学领域带来变革性的医疗技术,改善当前疾病治疗效果,满足我国人民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2 磁场诱导的物理效应
磁学性质是磁性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的关键,通过材料设计可以有效的调控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从而提升应用性能。一般来说,其磁学性能参数主要包括:饱和磁化强度(Ms)、磁各向异性(K)、剩磁(Mr)和矫顽力(Hc)等。磁化强度是描述宏观磁介质磁性强弱程度的物理量。对于铁磁有序的纳米氧化铁材料,其随外磁场不断增强能够达到的较大磁化强度即饱和磁化强度,该参数与纳米材料的尺寸、组分和形貌等相关。例如,饱和磁化强度在阈值内随颗粒尺寸的增加成比例地增大,超过阈值后趋于恒定并且接近体相材料的磁化强度[5]。磁各向异性是指在不同方向磁化难易程度不同,包括磁晶各向异性、表面各向异性及交换各向异性。磁晶各向异性受晶胞结构影响,如氧化铁纳米颗粒中Fe2+完全被Co2+替代时,磁各向异性比原来颗粒增加了20 倍[6]。表面各向异性及交换各向异性受颗粒形貌影响,一般比表面积大的纳米颗粒对表面各向异性贡献更显著,核壳结构也会影响交换各向异性[5, 7]。矫顽力能体现材料抵抗退磁的能力,受颗粒尺寸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纳米材料晶粒尺寸小于单畴尺寸时,其矫顽力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见,铁磁性纳米材料表现出尺寸依赖的磁学特性,当尺寸小于某一临界值,其磁晶各向异性能(KV)小于室温热能(KT)时,其矫顽力与剩磁趋向于零,呈现超顺磁性质。
磁性纳米材料响应外磁场可以产生多种物理学效应,不同的应用对材料磁学性能的要求不同。因此,设计高应用性能磁性纳米介质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图2)。磁性纳米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可产生局域的诱导磁场。该局域磁场能够影响被射频脉冲激发的氢质子弛豫过程,显著缩短弛豫时间,从而增强该区域的磁共振信号。纳米氧化铁作为典型的T2磁共振增强对比剂,其弛豫效能与饱和磁化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在梯度磁场或者旋转磁场下,磁化的纳米材料可以产生纳米尺度的力学效应,其磁力大小与饱和磁化强度与外磁场梯度的积成正比。在外加中频交变磁场(100—500 kHz)中,磁性纳米材料可通过磁滞损耗将磁场的能量转化为热能[8]。对于超顺磁纳米颗粒,其产热机制可以简化为布朗和尼尔弛豫损耗之和。当颗粒尺寸大于单畴尺寸时,其布朗弛豫对产热有较大的贡献;而小于单畴尺寸的颗粒主要以尼尔弛豫贡献为主,与磁各向异性能成正比[9]。磁性纳米材料磁热效率可以用比吸热速率(SAR)或固有损耗功率(ILP)来评价,产热效率与磁场的频率和强度以及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有关。比吸收速率没有考虑磁场参数的影响,不能将不同磁场参数下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而固有损耗功率与磁场参数无关,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外场下材料的磁热转换性能。
图2 纳米氧化铁尺寸依赖的磁学特性与医学应用基础(a)尺寸依赖的磁滞回线;(b)磁性纳米材料对氢质子磁共振弛豫的影响;(c)磁场诱导的磁力效应;(d)磁感应热机制中的布朗和尼尔弛豫损耗
MRI的T1造影剂
名称:Gd-DTPA/Gado-DTPA
全称:Gadolinium-DTPA
中文名称:二乙三胺五乙酸钆络合物/钆喷酸葡甲胺盐
名称:Gd-BSA
全称:Gadolinium-labeledbovinealbumin
中文名称:钆-牛血清白蛋白
名称:Gd-BSA-FITC
全称:Gadolinium-labeledbovinealbumin-Fluorescein
中文名称:钆-牛血清白蛋白-绿色荧光素
名称:Gd-BSA-RhodamineB
全称:Gadolinium-labeledbovinealbumin-RhodamineB
中文名称:钆-牛血清白蛋白-红色罗丹明
名称:Gd-IgG
全称:Gadolinium-labeledImmunoglobulinG(bovine),Gd-IgG
名称:Gd-ProteinA
全称:Gd-ProteinA, Gadolinium-ProteinA
中文名称:钆-蛋白A
名称:Gd3O4
全称:Gadoliniumoxidenanoparticles
中文名称:纳米钆氧化物
名称:PLL-Gd
全称:Gadolinium-Polylysine/Gadolinium-labeledpolylysine
中文名称:聚赖氨酸-钆
名称:Gd-DOTA
全称:Gadolinium-Gadolinium(III)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1,4,7,10-tetraacetate
中文名称: 钆-大环配体
Gd-p-SCN-Bn-DOTA
名称:Gd-p-SCN-Bn-DOTA
中文名称: 钆-大环配体
名称:14:0PE-DTPA(Gd),DMPE-DTPA-Gd
全称:1,2-dimyrist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N-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acid(gadoliniumsalt)
中文名称: 钆-大环配体-磷脂
名称:DTPA-BSA(Gd),DTPA-BSA-Gadolinium
全称:DTPA-bis(stearylamide)(gadoliniumsalt)
中文名称: 钆-大环配体-牛血清白蛋白
T2型造影剂-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USPIO/SPIO)
wyf 04.07
-
三种抗癌中草药单一提剂及其组合剂抑瘤率比较研究 (2013年)
2021-04-23 08:20:27探讨并比较了苦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的单一提剂水/...组合剂中,除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水提组合剂比单一提剂作用弱外,其余组合剂均强于单一提剂的抑瘤率,且呈浓度剂量依赖性;中草药醇提液组合剂抑瘤作用均强于水提液。 -
树脂锚固剂搅拌过程仿真及高效搅拌构件优化实验-论文
2021-07-07 15:10:59针对树脂锚杆工程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多种...锚杆拉拔试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在锚杆顶端安装高效搅拌构件,锚杆的拉拔力峰值、拉拔过程能量吸收能力,相较于仅有锚杆作用时均有较大提高,说明锚固系统的锚固质量及抵 -
甲烷临氧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研究―――流化床与固定床作用对比研究 (2005年)
2021-05-31 19:44:20采用碱土金属氧化物MgO和稀土金属氧化物CeO2修饰工业...两种反应器的反应结果对比表明,流化床内的催化剂颗粒始终处于氧化-还原循环之中,有助于消除催化剂床层热点和消除积炭,是适合甲烷临氧直接转化制合成气的反应器。 -
聚磷酸铵(APP)阻燃剂对聚丙烯(PP)性能的影响
2020-06-20 18:53:56结果表明,阻燃剂APP的添加明显地降低了PP的燃烧性,APP在复合材料燃烧过程中有催化成炭和防融滴的作用;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增加,MFR值先降低后增加;当APP含量(质量分数)大于13%时,APP对PP的结晶... -
降解方式及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水煤浆分散剂性能的影响-论文
2021-07-08 03:36:43以降解淀粉为原料,在最佳引发剂下接枝不同单体,合成两种淀粉接枝共聚物,并对比其性能。加入丙烯酸羟乙酯(HEA)和苯乙烯(ST),制备出淀粉-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简称HSS);加入丙烯酸(AA)、苯乙烯磺酸钠... -
(USPIO/SPIO)造影剂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T2型造影剂
2021-12-07 09:24:55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USPIO/SPIO)造影剂,其作用机理是降低T1、T2弛豫时间,主要是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各种医学应用,特别是对体内网状内皮系统有特异性,能用于肝脏,淋巴,骨髓等器官的增强显影。 优点 ²双...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USPIO/SPIO)造影剂,其作用机理是降低T1、T2弛豫时间,主要是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各种医学应用,特别是对体内网状内皮系统有特异性,能用于肝脏,淋巴,骨髓等器官的增强显影。
优点
²双功能造影,可做T1 和T2 加权成像
²血液半衰期长,可达30min以上
²网状内皮系统特异性
²有很好的静脉造影效果
² 可用于细胞标记体内示踪实验
血管造影:
肝脏肿瘤造影:
T2造影剂列表:
Dextran@Fe3O4 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 Hydroxyl
Dextran@Fe3O4 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 amine
Rhodamine B- Dextran@Fe3O4 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 amine
EverGreen-Dextran@Fe3O4 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 amine
Coumarin-Dextran@Fe3O4 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 amine
Proprietary-Dextran@Fe3O4 Nanoparticle,Functionality amine
Fe3O4 Superparamagnetic,Functionality2carbon amine
Fe3O4 Superparamagnetic,Functionalityaromaticamine groups
PLL@Fe3O4 Superparamagnetic,Functionalityamine groups
Rhodamine B Fe3O4 SuperparamagneticNanoparticles,FunctionalityCarboxyl groups
Fe3O4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FunctionalityCarboxyland amine groups
Rhodamine B-Fe3O4 SuperparamagneticNanoparticles,FunctionalityCarboxyl and amine groups
Poly L-Tyrosine@Fe3O4 Nanoparticles
Azide@Dextran@Fe3O4 Nanoparticles
Biotin@Fe3O4 Nanoparticles
DOTA@Fe3O4 Nanoparticles
R-CYX005 Oleic acid modified Fe3O4nanoparticles 5mg/ml
R-CX005 Fe3O4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water 5mg/ml
R-CHX002 SiO2@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2mg/ml
R-CHNX002 SiO2@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oating amine function 2mg/ml
R-CHCX002 Fe3O4Magnetic nanoparticles coating carboxyl function 2mg/ml
R-CJ100X0 PEG@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2mg/ml
R-CKX002 Chitosan@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2mg/ml
R-CAX002 PAA@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2mg/ml
R-CVX0002 PVP@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2mg/ml
R-CBX0010 Streptavidin@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1mg/ml
R-CM10050 mesoporous silica@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R-CMN10050 mesoporous silica@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oating Amine function
R-CMF10050 mesoporous silica@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coating FITC function
R-JC30005 Au Coated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R-C001002 PLL@Fe2O3 Nanoparticles 1mg/ml
R-C002005 PEI@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