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文名
- native
- 类 型
- 计算机术语
- 中文名
- 原生方法
- 软 件
- Java
-
完全征服React Native
2016-08-22 11:47:32React Native是Facebook于2015年推出的跨平台开发工具,可用于开发Android和iOS App,并且同时具有混合开发的优点(热更新,跨平台)以及本地App的性能。 本课程采用新的ES6开发,主要内容包括ReactNative的基础知识... -
React Native运行原理解析
2016-09-22 15:54:18Facebook 于2015年9月15日推出react native for Android 版本, 加上2014年底已经开源的IOS版本,至此RN (react-native)真正成为跨平台的客户端框架。本篇主要是从分析代码入手,探讨一下RN在安卓平台上是如何构建...Facebook 于2015年9月15日推出react native for Android 版本, 加上2014年底已经开源的IOS版本,至此RN (react-native)真正成为跨平台的客户端框架。本篇主要是从分析代码入手,探讨一下RN在安卓平台上是如何构建一套JS的运行框架。
一、 整体架构
RN 这套框架让 JS开发者可以大部分使用JS代码就可以构建一个跨平台APP。 Facebook官方说法是learn once, run everywhere, 即在Android 、 IOS、 Browser各个平台,程序画UI和写逻辑的方式都大致相同。因为JS 可以动态加载,从而理论上可以做到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 当然要做额外的适配处理。如图:
RN需要一个JS的运行环境, 在IOS上直接使用内置的javascriptcore, 在Android 则使用webkit.org官方开源的jsc.so。 此外还集成了其他开源组件,如fresco图片组件,okhttp网络组件等。RN 会把应用的JS代码(包括依赖的framework)编译成一个js文件(一般命名为index.android.bundle), , RN的整体框架目标就是为了解释运行这个js 脚本文件,如果是js 扩展的API, 则直接通过bridge调用native方法; 如果是UI界面, 则映射到virtual DOM这个虚拟的JS数据结构中,通过bridge 传递到native , 然后根据数据属性设置各个对应的真实native的View。 bridge是一种JS 和 JAVA代码通信的机制, 用bridge函数传入对方module 和 method即可得到异步回调的结果。
对于JS开发者来说, 画UI只需要画到virtual DOM 中,不需要特别关心具体的平台, 还是原来的单线程开发,还是原来HTML 组装UI(JSX),还是原来的样式模型(部分兼容 )。RN的界面处理除了实现View 增删改查的接口之外,还自定义一套样式表达CSSLayout,这套CSSLayout也是跨平台实现。 RN 拥有画UI的跨平台能力,主要是加入Virtual DOM编程模型,该方法一方面可以照顾到JS开发者在html DOM的部分传承, 让JS 开发者可以用类似DOM编程模型就可以开发原生APP , 另一方面则可以让Virtual DOM适配实现到各个平台,实现跨平台的能力,并且为未来增加更多的想象空间, 比如react-cavas, react-openGL。而实际上react-native也是从react-js演变而来。
对于 Android 开发者来说, RN是一个普通的安卓程序加上一堆事件响应, 事件来源主要是JS的命令。主要有二个线程,UI main thread, JS thread。 UI thread创建一个APP的事件循环后,就挂在looper等待事件 , 事件驱动各自的对象执行命令。 JS thread 运行的脚本相当于底层数据采集器, 不断上传数据,转化成UI 事件, 通过bridge转发到UI thread, 从而改变真实的View。 后面再深一层发现, UI main thread 跟 JS thread更像是CS 模型,JS thread更像服务端, UI main thread是客户端, UI main thread 不断询问JS thread并且请求数据,如果数据有变,则更新UI界面。
二、 代码流程
对于JS开发者来说, 整个RN APP就只有一个JS文件, 而开发者需要编写的就只有如上部分。主要是四个部分:
-
require 所有依赖到的组件, 相当于java中的import 或者 c++ 中的include。
-
var AwesomeProject = React.createClass 创建APP, 并且在render函数中返回UI界面结构(采用JSX ), 实际经过编译, 都会变成JS 代码, 比如 变成 React.createElement(View,{style:{flex:1}},
-
var styles = StyleSheet.create({, 创建CSS 样式,实际上会直接当做参数直接反馈到上面的React.createElement
-
AppRegistry.registerComponent('AwesomeProject', () => AwesomeProject); 以上三个更像是参数,这个才是JS 程序的入口。即把当前APP的对象注册到AppRegistry组件中, AppRegistry组件是js module。
接着就等待Native事件驱动渲染JS端定义的APP组件。
对于Android 开发者, 普通安卓程序入口是Activity.onCreate()方法 , 主要有三个对象
-
ReactRootView, Android 标准的FrameLayout对象,另外一个功能是提供react 世界的入口,函数startReactApplication实际调用attachMeasuredRootView触发react世界的初始化。
-
MyReactPackage, 配置当前APP 需要加载的模块,RN 的JS框架会在初始化阶段就会把native的模块按照配置加载到JS数据结构中(MessageQueue), 从而才能在JS 层即可直接判断native是否支持某个模块。支持三种类型模块配置, native module(实际就是不需要操作View结构的API), view managers(实际是映射到virtual DOM中的View组件), JS module 。
-
ReactInstanceManager, 构建React世界的运行环境,发送事件到JS世界, 驱动整个React世界运转。 通过builder可以创建不同的React环境, 比如内置js 路径, 开发环境dev的js名字,是否支持调试等。doInBackground会加载指定的JS文件, onPostExecute会调用runApplication接口运行JS APP。
ReactRootView第一次onMeasured计算完成, 然后会利用ReactInstanceManager创建 ReactContext上下文环境。重要的是初始化bridge以及加载js文件, 利用JSBundleLoader方法加载index.android.bundle. 如图
此刻进入JS 世界, 开发者的js 语句连同react js框架层被执行。该步骤最终语句是执行AppRegistry.registerComponent注册一个APP组件,但还没有到开始渲染。
当运行环境准备完毕, 则调用bridge方法运行上步注册的APP组件,触发一连串JS 和 Native相互通信,配合事件驱动, 从而完成native世界的渲染。如图利用bridge方法运行上面注册的JS APP组件的runApplication方法:
所有的APP在操作系统中, 最终都会使用一个事件循环来运行。
一般来说,JS 开发者只需要开发各个组件对象,监听组件事件, 然后利用framework接口调用render方法渲染组件。
而实际上,JS 也是单线程事件循环,不管是 API调用, virtural DOM同步, 还是系统事件监听, 都是异步事件,采用Observer(观察者)模式监听JAVA层事件, JAVA层会把JS 关心的事件通过bridge直接使用javascriptCore的接口执行固定的脚本, 比如"requrire (test_module).test_methode(test_args)"。此时,UI main thread相当于work thread, 把系统事件或者用户事件往JS层抛,同时,JS 层也不断调用模块API或者UI组件 , 驱动JAVA层完成实际的View渲染。JS开发者只需要监听JS层framework定义的事件即可。如图即JS thread 的消息队列循环:
分析代码可知,消息线程创建于ReactContext环境初始化时, MessageQueueThread.java当中, 该消息队列主要接收系统事件(如 Vsync、timer、doFrame、backkey)、UI事件(如键盘弹起、滚动等)以及 callback事件(JS 的回调函数)。
如图即ReactRootView往JS 传递键盘弹出的事件:而对于Android 开发者, Android 已经为APP创建一个默认的 Main Looper, 不管是Android System 还是JS 事件都是发送到Main thread通过UI渲染出来。如图即是MessageQueueThread.java直接使用主线程Looper。
跟普通APP不同是,此时JS thread相当于work thread, JS会把对应的事件或者数据通过bridge发送到UI thread。 如图即是native Java层收到的JS事件的处理函数:
三、 通信机制
RN框架最主要的就是实现了一套JAVA和 JS通信的方案,该方案可以做到比较简便的互调对方的接口。一般的JS运行环境是直接扩展JS接口,然后JS通过扩展接口发送信息到主线程。但RN的通信的实现机制是单向调用,Native线程定期向JS线程拉取数据, 然后转成JS的调用预期,最后转交给Native对应的调用模块。这样最终同样也可以达到Java和 JS 定义的Module互相调用的目的。
JS调用java 使用通过扩展模块require('NativeModules')获取native模块,然后直接调用native公开的方法,比如require('NativeModules').UIManager.manageChildren()。 JS 调用require('NativeModules')实际上是获取MessageQueue里面的一个native模块列表的属性, 如:
使用_genModules 加载所有native module到 RemoteModules数组。RemoteModules每项都是一个映射到native module的JS对象。
调用RemoteModules 的方法, 实际是把moduleID、methodId、args放入三个queue保存。
至此, JS端调用完毕, queue中数据要等待Native层通过bridge来取。
native层会在一定条件下触发事件, 通过bridge调用callFunctionReturnFlushedQueue
和 invokeCallbackAndReturnFlushedQueue ,得到的返回值就是这三个queue。bridge会把这三个queue交给parseMethodCalls解析, 然后通过JNI回调函数转发到Java层
m_callback 函数是在bridge初始化的时候设置到c++层, 如:
然后在回调函数中,陆续调用ReactCallback对象的call方法,weakCallback就是java层初始化bridge时传入的NativeModulesReactCallback对象,也就是ReactCallback的子类。
到此,转入Java层. 从native module配置表中,取到对应module和method,并执行。
之前ReactInstanceManager 中运行JS APP组件,JAVA 是调用catalystInstance.getJSModule 方法获取JS 对象,然后直接访问对象方法runApplication。实际上getJSModule 返回的是js对象在java层的映射对象。
java层可以调用的JS模块主要在CoreModulesPackage.createJSModules方法配置,有:
如果调用JSModules对象的方法,则会动态代理跳转到(mBridge).callFunction(moduleId, methodId, arguments);
接着调用ReactBridge中声明的JNI 函数,
public native void callFunction(int moduleId, int methodId, NativeArray arguments);通过JS 的require和 apply函数拼接一段JS 代码, 然后用javascriptCore的脚本运行接口执行,并得到返回值。
这样就在JS引擎中运行了一段JS代码并得到返回值,实现了JAVA层到JS层的调用。每次有JAVA对JS的访问, 则在返回值中从JS层的messageQueue.js中抓取之前累积的一堆JS calls。因为JAVA层要把时间同步、 系统帧绘制等事件传递给JS, 因此queue中的JS calls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抓取。
四、 扩展机制
1、 模块扩展(native module)
官方文档操作:
https://facebook.github.io/react-native/docs/native-modules-android.html#content2、 组件扩展(UI component)
官方文档操作:
https://facebook.github.io/react-native/docs/native-components-android.html#content因为react模块加载主要在ReactPackage类配置,因此扩展可以通过反射、外部依赖注入等机制,可以做到跟H5容器一样实现动态插拔的插件式扩展。比如API扩展, 通过外部传入扩展模块的类名即可反射构造函数创建新的API:
@Override public List<NativeModule> createNativeModules(ReactApplicationContext reactContext) { List<NativeModule> modules = new ArrayList(); modules.addAll(Arrays.<NativeModule>asList( new AsyncStorageModule(reactContext), new FrescoModule(reactContext), new NetworkingModule(reactContext), new WebSocketModule(reactContext), new ToastModule(reactContext))); if (mModuleList != null && mModuleList.size() > 0) { for (int i = 0; i < mModuleList.size(); i++) { try { Log.i("MyReactPackage", "add Module:" + mModuleList.get(i)); Class c = Class.forName(mModuleList.get(i)); Class[] parameterTypes = {ReactApplicationContext.class};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getConstructor(parameterTypes); Object[] parameters = {reactContext}; NativeModule module = (NativeModule) constructor.newInstance(parameters); modules.add(module); }catch (Exception e) { Log.i("MyReactPackage", "add Module Exeception:" + e); e.printStackTrace(); } } } return modules; }
五、 离线加载
-
离线包支持。 目前RN官方支持内置APK打包以及dev server在线更新。而实际上,一般的容器都会实现一套离线包发布平台。大致的实现方案是自定义一个JSBundleLoader,对接到应用管理发布平台。
-
分离react 框架代码和应用业务代码。目前官方的生产工具是把框架代码和业务代码弄成一个bundle。 但框架代码很大,需要共用, 因此要分离出框架代码单独前置加载。 应用业务代码变成很小一段JS代码单独发布。如果每次都加载框架代码, 启动业务代码会比较慢,一个helloworld都需要4秒左右。初步实践方案是把ReactInstanceManager设置成全局变量共享,在Native APP 启动初始化或者第一次进入RN APP时初始化ReactInstanceManager。这个可能会导致多个RN APP全局变量冲突。
-
在线更新
离线包更新主要依赖应用管理发布平台,大致可以做到跟H5离线包一致。
通过source属性设置图片资源路径, 映射到native层:
因此不管是离线包内资源还是系统资源,只要能转换成Android 统一资源定位URI对象,即可获取到图片。
如果是静态资源,则直接URI统一定位。如果是动态资源, 比如要通过网关获取到base64格式的图片,则需要native扩展特别接口。
六、 总结
1、 可能瓶颈
* 因为bridge, JS和 JAVA是异步互通,如果实现复杂多API的逻辑,可能会导致部分效率损耗在多线程通信。JS 异步的编程方式多多少少带来一些不便。 * 因为bridge, 可能某些场景做不到及时响应。比如帧动画的实时控制。 * Android版本刚推出不完善,并且目前RN版本还在不停的更新中, 可能存在暗坑。 * 加入JS引擎, 内存的控制比较麻烦,会比普通native增加不少。
2、 待研究
- 动态注入的API插件实现方案,能跟h5容器共用实现。
- 因为RN已经具备很多的灵活, JS也可以做到很多大型控件,所以native UI扩展需要定义JS 和 native边界, 哪些是JS 实现, 哪些是native实现。
- 动画的实现方式。
- H5容器和RN容器融合方案
- write once, 完全跨平台。
- JS 层支持 Fragment manager
- Demo还在实现当中,等抓完再补充。
-
-
React Native初级入门到项目实战
2016-10-13 13:52:46ReactNative是由Facebook公司发布的可以进行混合开发的开源技术框架。通过ReactNative可以为iOS和Android两个系统开发应用程序,“Learn once,write anywhere”。使用ReactNative开发,既拥有Native的良好人机交互... -
解决办法:Failed to load the native TensorFlow runtime.
2018-10-09 09:56:17跑CPU版的object-detection的示例程序,导入tensorflow时...Failed to load the native TensorFlow runtime. 解决办法就是:pip install --upgrade --ignore-installed tensorflow 更新一下tensorflow就好了 ...跑CPU版的object-detection的示例程序,导入tensorflow时出现:
Failed to load the native TensorFlow runtime.
解决办法就是:pip install --upgrade --ignore-installed tensorflow
更新到最新版本的tensorflow就好了
-
H5、React Native、Native应用对比分析
2016-06-24 01:09:37摘要 2015年是React Native发展的一年,2016年必定是React Native蓬勃的一年!2016年React Native很可能成为最为成功的开源技术之一。为什么React Native这么火呢?那么React Native相比H5、Native又有哪些优势呢?...@王利华,vczero
“存在即合理”。凡是存在的,都是合乎规律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总要的它的道理;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是有着取代旧事物的能力。React Native来的正是时候,一则是因为H5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受限;二则是移动市场的迅速崛起强调团队快速响应和迭代;三则是用户的体验被放大,用户要求极致的快感,除非你牛x(例如:12306最近修改手机号需要用户自己发短信接收验证码)。
以下简单的介绍下H5、React Native、Native的含义:最近三四年间,国内外的前端与全栈开发者社区都在坚持不懈地追寻使用JavaScript与HTML、CSS技术体系开发App内场景的核心工程技术。这种技术,在国内很多公司与团队中,被通称为H5。——童遥
这段是取自童老师给小二我新书作的序,没有断章取义的意思。很清楚,H5并不是狭义的HTML5新标签和API,而是工程化的“In App” technology。
iOS/Android ——原生应用(都懂得,不解释)。
React Native —— React & Native ,应运而生!
一、React Native的出现
React Native的出现,似乎是扛起的反H5的旗子。就像当年Facebook放弃H5,全部转向Native一样。这一点,我们需要认同和保持高度的清醒。那么,React Native是否又是在吞食Native的领地呢?技术的发展,是用户风向标的导向起的作用。任何一门技术的出现,都是当时用户需求的体现。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看待React Native的出现。
"鉴往知来"——从过去的教训中总结经验,从用户的角度开拓未来
“HTML5差强人意,但是与原生应用相比还是有些差距”——为了更高的追求! 用户体验!
“人才宝贵,快速迭代”——Web开发者相对较多,寻找平衡点
“跨平台!跨平台!跨平台!”——单一技术栈
“xx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工程学的范畴,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HTML5 vs React Native ? HTML5 : React Native
结论(React Native):
1、原生应用的用户体验
2、跨平台特性
3、开发人员单一技术栈
4、上手快,入门容易
5、社区繁荣二、3款应用效果
注:以下所有对比均在iOS平台下
上面3张图片,如果去掉第一张图的“HybirdApp”的字样,是否分得清哪个是React Native开发?哪个是Native应用。
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三、工程方案
为了评估3种方案的技术优势和弱势。我们需要开发功能大致相似的App。这里,我们使用了“豆瓣”的API来开发“豆搜”应用。该应用能够搜索“图书”、“音乐”、“电影”。想当年,豆瓣以“图书评论”走红,尤其是12年当红!豆瓣是一个清新文艺的社区,一个“慢公司”。最近有一则网传消息,注意是网传——“传京东投1.5亿美元控股豆瓣”。今天,不聊豆瓣,我们要聊一个工程化的问题。
我们需要将3款App的功能做到一致,同时需要保持技术要点一致。比如React Native这里使用了TabBar,那么Native我们也必须使用TabBar。简单而言就是:功能一致,组件 & API一致。我们功能如下图所示:
1、H5方案
在H5/Hybird应用中,我们使用AngularJS开发单页webApp,然后将该WebApp内嵌入到iOS WebView中,在iOS代码中,我们使用Navigation稍微控制下跳转。
WebApp地址:http://vczero.github.io/search/html/index.html
WebApp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vczero/search (很简单的一个项目)
H5/Hybird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vczero/search_Hybird2、React Native
在React Native中,封装必要的功能组件。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vczero/React-Dou。
项目结构如下图:3、Native(iOS)
使用React Native大致相同的组件开发App,不使用任何第三方库,代码布局。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vczero/iOS-Dou四、对比分析
很多时候,新技术的采用最希望看到的是数据,而不是简单说“用户体验棒,开发效率高,维护成本低”。不过,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同学,知一二而能窥全貌。当然,本人生性胆小,也没有那么多的表哥和隔壁的老王,所以不敢早下定论,不敢太放肆。赵本山在《大笑江湖》中有句名言“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别太放肆,没什么用)。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提纲------------
1、开发方式
(1)代码结构
(2)UI布局
(3)UI截面图
(4)路由/Navigation
(5)第三方生态链2、性能 & 体验
(1)内存
(2)CPU
(3)动画
(4)安装包体积
(5)Big ListView
(6)真机体验3、更新 & 维护
(1)更新能力
(2)维护成本
----------提纲------------1、开发方式
很多人说React Native的代码不好看,不好理解。那是因为前端工程师都熟悉了Web的开发方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先看看iOS代码,断定不熟悉iOS的同学心里会默念“一万匹**马奔腾”。那时候,你再看React Native,你会觉得使用React Native开发App是件多么美好的事!OK,我们先来看下三者在开始“一款简单App”的代码结构。
(1)代码结构
H5/Hybird的开发模式,我们需要维护3套代码,两套是Native(iOS/Android)代码,一套是WebApp版本。这里,我们使用AngularJS作为WebApp单页开发框架。如下图所示。
在React Native中,同样需要关注部分的Native代码,但是大部分还是前端熟悉的JavaScript。在“豆搜”应用中,代码结构如下:
在Native开发中,更加强调Native开发者的能力。平台是:iOS/Android。
结论:从前端角度而言,React Native跨平台特性,不要开发者深入的了解各平台就能开发一款高效App。同时,语言层面而言,JavaScript运用很广泛,入门门槛相对较低。React Native虽然抛弃了MVC分离实践,但是从业务角度而言,更为合理。一切而言:对前端,对移动领域是利好的消息。(2)UI布局
“面容姣好”,合理的UI却总是跟着时间在变。那么UI布局就不是小事。
Web开发布局目前大多是 DIV + CSS。
React Native的布局方式是Flexbox。//JSX <ScrollView style={styles.flex_1}> <View style={[styles.search, styles.row]}> <View style={styles.flex_1}> <Search placeholder="请输入图书的名称" onChangeText={this._changeText}/> </View> <TouchableOpacity style={styles.btn} onPress={this._search}> <Text style={styles.fontFFF}>搜索</Text> </TouchableOpacity> </View> { this.state.show ? <ListView dataSource={this.state.dataSource} renderRow={this._renderRow} /> : Util.loading } </ScrollView> //样式 var styles = StyleSheet.create({ flex_1:{ flex:1, marginTop:5 }, search:{ paddingLeft:5, paddingRight:5, height:45 }, btn:{ width:50, backgroundColor:'#0091FF', justifyContent:'center', alignItems:'center' }, fontFFF:{ color:'#fff' }, row:{ flexDirection:'row' } });
而Native布局就有种让你想吐的感觉,尤其是iOS的布局。这里不是指采用xib或者Storyboard,而是单纯的代码,例如添加一个文本:
UILabel *publisher = [[UILabel alloc]init]; publisher.frame = CGRectMake(bookImgWidth + 10, 50, 200, 30); publisher.textColor = [UIColor colorWithRed:0.400 green:0.400 blue:0.435 alpha:1]; publisher.font = [UIFont fontWithName:@"Heiti TC" size:13]; publisher.text = obj[@"publisher"]; [item addSubview:publisher];
总结:React Native既综合了Web布局的优势,采用了FlexBox和JSX,又使用了Native原生组件。比如我们使用一个文本组件。
<Text style={{width:100;height:30;backgroundColor:'red'}}>测试</Text>
(3)UI截面图
Hybrid方式截面图
可以看到第一层列表页是完整的布局,实际上这就是Web页面;而第二层灰色的是Native的WebView组件。
iOS UI截面图
可以看到Native页面的组件特别多,即使是列表页,其中某一项都是一个组件(控件)。当然,我们就会想,能够完全调用原生组件呢?那样性能是否更好?
React Native UI截面图
可以清楚的看到React Native调用的全部是Native组件。并且层次更深,因为React Native做了组件的封装。如上图,蓝色边框的就是RCTScrollView组件。(4)路由/Navigation
在Web单页面应用中,路由由History API实现。
而React Native采用的路由是原生的UINavigationController导航控制器实现。
React Native NavigatorIOS组件封装程度高;Navigator可定制化程度高。
Navigator方法如下:getCurrentRoutes() - returns the current list of routes jumpBack() - Jump backward without unmounting the current scene jumpForward() - Jump forward to the next scene in the route stack jumpTo(route) - Transition to an existing scene without unmounting push(route) - Navigate forward to a new scene, squashing any scenes that you could jumpForward to pop() - Transition back and unmount the current scene replace(route) - Replace the current scene with a new route replaceAtIndex(route, index) - Replace a scene as specified by an index replacePrevious(route) - Replace the previous scene immediatelyResetRouteStack(routeStack) - Reset every scene with an array of routes popToRoute(route) - Pop to a particular scene, as specified by its route. All scenes after it will be unmounted popToTop() - Pop to the first scene in the stack, unmounting every other scene
相对Native而言,这些接口更Native还是很相似的。
//iOS UINavigationController //相对Web而言,不用自己去实现路由,并且路由更加清晰 [self.navigationController pushViewController:detail animated:YES];
"豆搜" WebApp路由(基于AngularJS)如下:
"豆搜" React Native版本导航如下:
"豆搜" iOS版本导航代码如下:
总结:React Native封装的导航控制更容易理解。
(5)第三方生态链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我不是“疯狂女友”,我是React Native!
我们缺少“城市列表”组件,OK,使用JSX封装一个;觉得性能太低,OK,基于React Native方案封装一个原生组件。
这个iOS图表库不错,拿来用呗! => 完美!
这一切都是基于React Native提供的模块扩展方案。
所以说:iOS第三方库 + 部分JavaScript库 = React Native 生态库2、性能 & 体验
我们都很关注一款App性能。因此测试和体验App的性能很重要。以下测试,都是基于相同的case。
测试平台:模拟器,iphone6,iOS8.4
(1)内存
首先,我们来看下Native应用占用的内存情况。一开始,原生应用启动后,占用内存是20~25M;针对相同的case,跑了2min,结果如下图:
可以看出,峰值是87.9M,均值是72M;内存释放比较及时。我们再来看下Hybird App的情况。App已启动,占用内存35~55M;同样,跑了2min以上,结果如下图:
可以看出,峰值在137.9M,因为整个应用在WebView中,内存释放不明显,存在缓存。最后,看下React Native的情况。App启动占用内存35~60M,同样跑2min以上,结果如下图:
可以看出,峰值在142M,内存相对释放明显。总结:React Native和Web View在简单App上相差不大。二者主要:内存消耗主要是在网页数据上。
(2)CPU
我们可以看一下Native应用程序CPU的情况,最高值在41%。
Hybird App的最高值在30%。
React Native的最高值在34%。总结:CPU使用率大体相近,React Native的占用率低于Native。
(3)动画
React Native提供了Animated API实现动画。简单效果,基本OK。个人觉得React Native不适合做游戏,尤其布局能力。
Native Animation提供UIView动画
H5/Hybird:采用js动画能力
总结:React Native Animated API / 封装Native动画库 可以满足基本需求(4)安装包体积
Hybird App:
34(App壳) + 5(HTML) + 125(Angular) + 29(An-route) + 6(min.js) + 4(min.css) = 203 KB。React Native:
不含bundle: 843KB
含bundle: 995KBNative
83KBReact Native框架包大小
843(不含bundle) – 32(Hybird_app空壳,初识项目) = 811KB相比快速迭代和热更新,比Native多了811KB一点都不重要,我们将图片素材、静态资源线上更新缓存起来即可减少很多体积。
总结:牺牲一点体积,换更大的灵活性!(世界上哪有那么美的事,除非丑,就会想得美,:) )。(5)Big ListView & Scroll 性能
循环列表项500次: H5页面惨不忍睹
React Native还可以接受
Native 采用UITabView更高效,因为不渲染视图外部分。(6)真机体验
机型:iphone4s,iOS7
Native > React Native > Hybird
如果非要给个数字的话,那我个人主观感受是:
Native: 95%+ 流畅度
React Native: 85~90% 流畅度
H5/Hybird: 70% 流畅度总结:Native/React Native的体验相对而言更流畅。
3、更新 & 维护
(1)更新能力
H5/Hybird: 随时更新,适合做营销页面,目前携程一些BU全部都是H5页面;但是重要的部分还是Native。
React Native:React Native部分可以热更新,bug及时修复。
Native:随版本更新,尤其iOS审核严格,需要测试过关,否则影响用户。(2)维护成本
H5/Hybird: Web代码 + iOS/Android平台支持
React Native:可以一个开发团队 + iOS/Android工程师;业务组件颗粒度小,不用把握全局即可修改业务代码。
Native:iOS/Android开发周期长,两个开发团队。总结:React Native 统一了开发人员技术栈,代码维护相对容易。
五、综合
1、开发方式
(1)代码结构: React Native更为合理,组件化程度高
(2)UI布局:Web布局灵活度 > React Native > Native
(3)UI截面图:React Native使用的是原生组件,
(4)路由/Navigation:React Native & Native更胜一筹
(5)第三方生态链:Native modules + js modules = React Native modules2、性能 & 体验
(1)内存:Native最少;因为React Native含有框架,所以相对较高,但是后期平稳后会优于Native。
(2)CPU:React Native居中。
(3)动画:React Native动画需求基本满足。
(4)安装包体积:React Native框架打包后,811KB。相比热更新,可以忽略和考虑资源规划。
(5)Big ListView
(6)真机体验:Native >= React Native > H5/Hybrid3、更新 & 维护
(1)更新能力: H5/Hybird > React Native > Native
(2)维护成本: H5/Hybird <= React Native < NativeReact Native定制难度相比Native有些大;但是具备跨平台能力和热更新能力。
最后硬广一下我的书: -
react native error
2018-02-27 23:32:17react native Error react native Error: spawn cmd.exe ENOENT 没有启动react-native start 命令。 正确的启动react-native方式是: react-native start react-native run-android bulid failed ...react native Error
react native Error: spawn cmd.exe ENOENT
没有启动
react-native start
命令。
正确的启动react-native
方式是:- react-native start
- react-native run-android
bulid failed
Could not get unknown property 'MYAPP_RELEASE_STORE_FILE' for SigningConfig_Decorated{name=release, storeFile=null, storePassword=null, keyAlias=null, keyPassword=null, storeType=null, v1SigningEnabled=true, v2SigningEnabled=true} of type com.android.build.gradle.internal.dsl.SigningConfig
原因:
按照官网指示
编辑~/.gradle/gradle.properties(没有这个文件你就创建一个),添加如下的代码(注意把其中的替换为相应密码)解决方法:
gradle.properties文件应该使用RNProject/android/下面的gradle.properties
也就是说在gradle.properties里面添加MYAPP_RELEASE_STORE_FILE=my-release-key.keystore
MYAPP_RELEASE_KEY_ALIAS=my-key-alias
MYAPP_RELEASE_STORE_PASSWORD=*
MYAPP_RELEASE_KEY_PASSWORD=*
搞定Cannot find entry file index.android.js in any of the roots
出现如图错误,怎么弄都不行,index.android.js明明在根目录的,可是同事那边下的,在npm install后,拷贝过来又行了…然后想了想,我原来是用cnpm install安装的,可能是cnpm出了问题,果然重新用npm下了就好了
unable to connect with remote debugger
-
【Native】——关键字Native
2018-11-08 14:42:15native关键字说明其修饰的方法是一个原生态方法,方法对应的实现不是在当前文件,而是在用其他语言(如C和C++)实现的文件中。Java语言本身不能对操作系统底层进行访问和操作,但是可以通过JNI接口调用其他语言来... -
native和static native区别
2016-09-26 16:41:48本文基于Hello JNI ...native 与 static nativejava中 public native String helloJni(); public native static String helloJniStatic();JNI中JNIEXPORT jstring JNICALL Java_com_test_git_jnidemo_Jni -
Android native memory leak detect (Android native内存泄露检测)
2018-07-13 16:02:37Android native memory leak detect (Android native泄露检测) 简介 Android应用中,经常会有业务需要使用到Native实现。比如加密,音视频播放等。也就是常见的二进制文件xxx.so 这部分代码,申请的内存不走... -
Java的native方法
2011-07-26 16:43:12第一篇:今天花了两个小时把一份关于什么是Native Method的英文文章好好了读了一遍,以下是我依据原文的理解。一. 什么是Native Method 简单地讲,一个Native Method就是一个java调用非java代码的接口。一个Native ... -
ReactNative 倒计时组件 react-native-zyCountDown
2018-07-20 16:34:50react-native-zyCountDown 用于react-native的计数组件,倒计时组件 封装的一个倒计时按钮,仅仅使用TouchableOpacity,View和Text. 安装 npm i react-native-zycountdown 或者 yarn add react-native-... -
ReactNative之搭建环境
2019-09-12 08:15:25今天就帮助大家想做RN开发的朋友们...中文:https://reactnative.cn/docs/getting-started.html 英文:https://facebook.github.io/react-native/ 首先要看朋友们是要开发Android还是iOS,如果是Android的话那么... -
react-native 轮播图 ——react-native-swiper使用
2017-05-23 23:02:31今天学习了轮播图的使用,上网查阅了一下,发现有react-native-swiper和React-Native-Viewpager 两种封装的比较好的第三方组件,对比了下文档,觉得react-native-swiper功能更加完善,而且文档说明比较全面,所以... -
native关键字
2017-09-25 17:23:51一直没有搞懂native的用法,今天看了好几位博主的文章,终于明白了。 参考:http://blog.csdn.net/xw13106209/article/details/6989415 概念: native是与C++联合开发的时候用的!使用native关键字说明这个方法是... -
React Native
2016-07-08 16:17:54Facebook 在 React.js Conf 2015 大会上推出了基于 JavaScript 的开源框架 React Native, React Native 官网:http://facebook.github.io/react-native/ GitHub 地址:... -
React Native实现扫描二维码功能基于react-native-camera
2019-07-10 18:16:04react-native-camera是一个非常好用的RN调用摄像头的第三方库,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react-native-community/react-native-camera 使用的时候有几处坑,在这里记录一下开发过程,首先效果图: 使用时先... -
Flutter vs React Native vs Native:深度性能比较
2020-07-06 10:14:43在之前的 《Flutter vs Native vs React-Native: Examining performance》 对比中有一个颇有争议的点,其中有人提出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不会在 React Native 进行这些重复和复杂的计算,虽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 Flutter -
React Native系列之Native Modules
2015-10-07 16:56:53先来看下官网对于Native Modules的描述: Sometimes an app needs access to a platform API that React Native doesn’t have a corresponding module for yet. Maybe you want to reuse some existing Java code ... -
ReactNative读取Native本地文件
2016-10-17 20:23:431, LatticeMockModule.java 声明一个Native模块给RN提供调用 /**此类为RN提供读取配置文件的功能*/ public class LatticeMockModule extends ReactContextBaseJavaModule { ....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 -
ReactNative常用命令
2020-10-13 14:22:07ReactNative 常用命令 创建项目 react-native init 项目名 查看是否有设备连接 adb devices 运行Android工程 react-native run-android 运行Ios工程 react-native run-ios 用指定设备运行Ios工程 react-... -
ReactNative初级到项目实战
2017-12-19 21:25:34对课程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联系Hank老师QQ:471926977 ...新颖、实用、详尽的ReactNative初级课程,本 教程涵盖ReactNative官方的新组件和实践,甚 至包括尚未正式发布的新特性 时”! -
[ReactNative入门到精通]React Native概述
2015-10-11 01:15:102015年9月15日,Facebook发布了 React Native for Android,把 Web 和原生平台的 JavaScript 开发技术扩展到了 Google 的流行移动平台。什么是React NativeReact Native 让开发者使用 JavaScript 和 React 编写应用... -
react-native播放视频组件 react-native-video的用法
2017-06-10 16:55:18react-native-video 是一个播放视频的开源组件, 它的用法很简单。 1.安装 依次执行下面两个命令, npm i -S react-native-video react-native link (这一步是连接本地视频库) (1) ios: 如果您想允许其他应用... -
Kotlin Native实战开发
2018-07-31 21:25:30Kotlin Native是一种将Kotlin源码编译成不需要任何VM支持的目标平台二进制数据的技术,编译后的二进制数据可以直接运行在目标平台上,它主要包含一个基于LLVM的后端编译器的和一个Kotlin本地运行时库。设计Kotlin ... -
iOS React Native 混合开发集成React Native
2017-07-24 17:47:51有时候我们并不是需要全部使用React Native,我们想和原生混合开发,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先看一下我集成完之后的项目目录: 首先安装React Native node组件 1、新建一个文件夹如目录中的RN,这个... -
React Native本地存储引入react-native-storage
2018-07-23 17:56:39导入 ...请勿使用require('react-native-storage')语法, 否则在react native 0.16之后的版本中会报错. 初始化 import Storage from 'react-native-storage'; import { AsyncStorage } fr...
-
吴恩达机器学习作业Python3实现(四):神经网络及其反向传播
-
EN 50498:2010.pdf
-
关于string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用法
-
git-远程分支和文件管理
-
php实现数据库的增删改查
-
react全家桶都有什么
-
psasp自带全算例7[1].0
-
基于X210的裸机时钟温度显示器-第3/3季
-
微服务系列第七十一季-Introducing Spring Boot
-
【数据分析-随到随学】SPSS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单片机完全学习课程全五季套餐
-
继承和派生(3)--多继承、菱形继承问题及解决方法
-
易语言开发通达信DLL公式接口
-
MongoDB学习笔记
-
2021 1 16
-
蓝白调毕业答辩风格PPT
-
Kotlin协程极简入门与解密
-
Soul源码分析–soul-admin源码分析
-
最新罗技鼠标宏,直接导入就可用。
-
OSG学习源代码学习+cm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