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13 21:49:39
Description
某企业年销售额屡创新高,总经理踌躇满志计划若干年后年实现销售翻番。
请编写程序,帮总经理计算该企业必须保持怎样的年销售增长率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Input
一个正整数,表示年数,不超过100。
Output
输出年增长率(百分数,2位小数)。
Sample Input 1
5
Sample Output 1
14.87%
#include <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double n; double per; scanf("%lf", &n); per = pow(2, 1 / n) - 1;//解方程得到的表达式 printf("%.2lf", per*100); putchar('%'); return 0; }
- 我一开始是 用循环然后列出方程组判断来解题,用了很大一段代码然而没有ac,方程组的题目,如果能够解方程组列出表达式是最好的,能够避免很大问题的
更多相关内容 -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2021-05-23 10:57:24原标题:资料分析常用公式备考公务员考试过程中,资料分析应如何复习呢?其实,熟练运用公式是解题的根本。...部分增长率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相等。比重变化量=现期比重-基期比...原标题: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备考公务员考试过程中,资料分析应如何复习呢?其实,熟练运用公式是解题的根本。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复习一下资料分析中常用的公式,来帮助同学们很好地备考。
一、两期比重及变化
(一)基本关系式
(二)基期比重计算式
(三)比重变化
判断比重变化:
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比基期比重上升;
部分增长率
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相等。
比重变化量=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例1.2019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80.36万吨,比上年增长0.35%。其中,养殖产量5079.07万吨,同比增长1.76%,捕捞产量1401.29万吨,同比下降4.45%;海水产品产量同比下降0.57%,淡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32%,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7:49.3。
问:201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中,海水产品产量所占比重约为:
A.50.7% B.51.2% C.493% D.48.8%
【答案】B。解析:由文字可知,2019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比上年增长0.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同比下降 0.57%,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 50.7:49.3。所求为,选B项。
二、两期平均数及变化
(一)基本关系式
(二)基期平均数计算式
(三)平均数变化
判断平均数变化:
总量增长率>份数增长率,现期平均数比基期平均数增加;
总量增长率
总量增长率=份数增长率,现期平均数与基期平均数相等。
三、混合增长率
资料分析混合增长率的应用大家主要掌握:整体增长率处于各部分增长率之间且靠近基期值大的部分。
例2.2010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量累计完成148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1.4%;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34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29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比重提升到68.55%,增加了3.24个百分点;固定通信收入累计完成1366.5亿元,比重下降到31.45%。
问:2010年1-6月,我国固定通信收入比上年同期约:
A.增长5.9% B.增长11% C.减少4% D.增长11.2%
【答案】C。解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34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29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结合比值混合值,固定通信收入的增长率
四、隔年增长率
(一)隔年增长率的公式
(二)隔年增长率的应用
隔年增长中,
例3.2019年1-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51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上年同期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7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上年同期增长10.0%;第二产业用电量441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上年同期增长7.1%;第三产业用电量108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上年同期增长12.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4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上年同期增长10.5%。
问:2017年1-11月份,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约为多少亿千瓦时?
A.7538 B.7890 C.8106 D.8607
【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2019年1-11月份,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4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上年同期增长10.5%。则2019年1-11月份,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5.7%+10.5%+5.7%×10.5%≈5.7%+10.5%+6%×11%=16.86%,所求为亿千瓦时,选C。
五、年均增长
(一)求年均增长量的公式
(二)求年均增长率的公式
(三)求末期值的公式
(四)求初期值的公式
带大家一起复习了资料分析的公式,大家在复习中一定要多去练习相关题目,不断巩固相关公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听宋志晓老师讲解资料分析中的隔年增长率公式(04.04)
2021-05-23 10:58:58听宋志晓老师讲解资料分析中的隔年增长率公式(04.04)先看题: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A.1.8%B.4.2%C.6.3%D.9.6...听宋志晓老师讲解资料分析中的隔年增长率公式(04.04)
先看题:
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
A.1.8%
B.4.2%
C.6.3%
D.9.6%
2.2014年1—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254亿元,同比增长20.9%。5月份完成收入2968亿元,同比增长20.6%。1—5月,软件业实现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
2014年1—5月,软件业出口额比两年前增长的比例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
A.低于20%
B.20%—30%之间
C.30%—40%之间
D.高于40%
3.2015年全年有1838.4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同比增长8.5%,增长率较上一年下降27.5个百分点。全年有934.6万人次在社会服务领域提供了2700.7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同比减少10.4万小时。
2015年受益的困难群众较2013年增长约( )。
A.27.6%
B.34.5%
C.40.4%
D.47.6%
D.17.83
听解析:
看答案:
1.【答案】B
【解析】考点:隔年增长率,由于题干问2010年比2008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两个年份中隔了一年,故属于隔年增长率问题,直接套隔年增长率公式R=5.3%-1%-5.3%*10.1%≈4.2%,故本题选择B选项。
2.【答案】C
【解析】考点:隔年增长率,由于题干问2014年1-5月比两年前的增长率,故属于隔年增长率问题,直接套隔年增长率公式R=5.3%-1%-5.3%*10.1%≈4.2%,故本题选择B选项。
3.【答案】D
【解析】考点:隔年增长率,由于题干问2015年比2013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两个年份中隔了一年,故属于隔年增长率问题,直接套隔年增长率公式R=8.5%+36%+8.5%*36%≈47.6%,故本题选择D选项。
-
轨迹方程
2021-06-07 10:18:58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中文名轨迹方程概括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及求法轨迹方程定义编辑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中文名
轨迹方程概 括
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及求法
轨迹方程定义
编辑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平面轨迹一般是曲线,空间轨迹一般是曲面。【例如】A,B是两个定点,k(>0)是一个常数,满足MA:MB=k的动点M的轨迹:
在平面上表示一条直线(k=1)或一个圆周(k≠1);
在空间内表示一条平面(k=1)或一个球面(k≠1)。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轨迹方程解法
编辑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轨迹方程典型例题
编辑
典型例题
例1、已知Q点是双曲线上异于二顶点的一动点,F1、F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从F2点向∠F1QF2的平分线作垂线F2P,垂足为P点,求P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注意图形的几何性质,联想到双曲线的定义,可考虑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解答:如图,连结OP,则由角平分线的性质,
得|AQ|=|F2Q|.
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
.
(若点Q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时,应为).
即.∴P点轨迹方程即为.
例2、设动圆C的对称轴平行于坐标轴,长轴长为4,且以y轴为左准线,左顶点A在抛物线y2=x-1上移动,求这些椭圆的中心C的轨迹方程.
分析:A点和C点是一对相关点,设法将A点的坐标用C点坐标表达,用相关点法求C的轨迹方程.
解答:设中心C的坐标(x,y),则A的坐标为(x-2,y),又A在抛物线y2=x-1上移动.
∴y2=(x-2)-1,即y2=x-3,此即所求C的轨迹方程.
另外,问题也可用参数法求解.
∵左顶点A在抛物线y2=x-1上移动,
∴设A(t2+1,t)(t为参数).
∵y=yA=t,①
∵2a=4,∴a=2,∴x=xA+2=t2+3. ②
由①、②消去参数t,得中心C的轨迹方程是y2=x-3.
例3、如图,P是抛物线C:上一点,直线l过点P且与抛物线C交于另一点Q.若直线l与过点P的切线垂直,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这是2004年全国高考题(福建卷)理科的压轴题,依题意直线l的方程可用P的横坐标表达,于是选择以P的横坐标为参数,用参数法求解动点M的轨迹方程.
解答:设P(x1,y1),M(x0,y0),其中x1≠0.
由,①
由,∴过点P的切线的斜率k切=x1,
∴直线l的斜率,
直线l的方程为 ②
联立①②消去y,得.
∵M为PQ的中点,∴
消去x1,得.
∴PQ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
另外,此题属"中点弦"的问题,可考虑用"点差法"来处理.探求x0与x1的关系.
设P2(x2,y2),于是由.
得,
则,
将上式代入②并整理,得.
∴PQ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
例4、已知常数a>0,在矩形ABCD中,AB=4,BC=4a,O为AB的中点,点E、F、G分别在BC、CD、DA上移动,且,P为GE与OF的交点(如图).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到这两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及此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这是一道探索性问题,首先求出P点坐标满足的方程,再根据此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鉴于P为两直线GE和OF的交点,可用交轨法求解P的轨迹方程.
解答:以O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的直线坐标系.
按题意有A(-2,0),B(2,0),C(2,4a),D(-2,4a).
设(0≤k≤1),
由此有E(2,4ak),F(2-4k,4a),G(-2,4a-4ak).
直线OF的方程为:2ax+(2k-1)y=0,①
直线GE的方程为:-a(2k-1)x+y-2a=0,②
从①,②消去参数k,得点P(x,y)坐标满足方程2a2x2+y2-2ay=0,
整理得.
当时,点P的轨迹为圆弧,所以不存在符合题意的两点.
当时,点P的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点P到该椭圆焦点的距离和为定长.
当时,点P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当时,点P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
例5、动直线l过定点A(2,0),且与抛物线y=x2+2相交于不同的两点B和C,点B和C在x轴上的射影分别是B′和C′(如图),P是线段BC上的点,并满足关系式|BP|∶|PC|=|BB′|∶|CC′|,求POA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分析:本题是一道较复杂的轨迹综合题,动点G的位置取决于P点的位置,即P是G的相关点,又P在动直线l上,l绕定点A(2,0)而动,依前所述,选用斜率k为参数较合理,又相应点P在运动时,还要满足这一比值,这又出现了另一参数λ,为多元参数.
解答:设直线l的斜率为k,显然l与x轴垂直时,l与抛物线不可能有两个交点,故l的方程为y=k(x-2) .将它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得x2-kx+2+2k=0.
此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根的充要条件是=k2-4(2+2k)=k2-8k-8=0.
解得,或. ①
设B、C两点的坐标为(x1,y1),(x2,y2),则x1+x2=k,x1x2=2+2k. ②
令③设,依定比分点公式,有④设动点G的坐标为(x,y),则将④、③、②分别代入上式并注意到,
可得 消去k得12x―3y―4=0.
另外,由可得,代入①,得,或.
解之得(并注意到y≠4).,若.
因此,POA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12x-3y-4=0.
其中.
它表示一条除去端点及其点的线段.
点评:解决本题时,应充分注意所求轨迹方程中y的取值范围,这是最容易出现失误的,甚至可能发生根本不去求出k的范围,而误认为所求的轨迹方程为12x-3y-4=0.
例6、如图所示,给出定点A(a,0)和直线l:x=-1,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C,求点C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值的关系.
分析一:借助交轨法和参数法,并利用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解题.
解答一:依题意,记B(-1,b),(b∈R),则直线OA和OB的方程分别为y=0或y=-bx,设点C(x,y),则有0≤x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①
由于点C在直线AB上,故有.
由x-a≠0,得. ②
将②代入①得.
整理,得,
若y≠0,则(1-a)x2-2ax+(1+a)y2=0(0若y=0,则b=0,∠AOB=π,点C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上得点C的轨迹方程为(1-a)x2-2ax+(1+a)y2=0(0≤x⑴当a=1时,轨迹方程化为y2=x(0≤x<1),此时,方程表示抛物线弧段.
⑵当a≠1时,轨迹方程化为.
所以,当0当a>1时,方程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
分析二:借助两倍角的正切公式解题.
解答二:如图所示,设D是l与x轴的交点,过点C作CE⊥x,E是垂足.
⑴当|BD|≠0时,设点C(x,y),则0由CE//BD,得.
∵∠COA=∠COB=∠COD-∠BOD=π-∠COA-∠BOD,又2∠COA=π-∠BOD.
∴.
整理,得.
⑵当|BD|=0时,∠BOA=,则点C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合⑴、⑵,得点C的轨迹方程为(1-a)x2-2ax+(1+a)y2=0(0以下同解法一.
分析三:由于C、A、B三点在一直线上,而A、B在特殊直线上,故可构造定比分点公式模型解决本题.
解答三:设C(x,y),其中0≤x∵OC平分∠AOB,∴,从而,
由定比分点公式 即
分别用b2、代入有,
化简得.
以下同解法一.
点评:对于本题给出的三种解法,实质上是分别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的结果.这同时也表明,即使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只要我们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各种知识背景,就完全有可能找出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解法,从而由此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解题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解决求解轨迹方程问题时,要重视基该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图形的几何性质,要合理地去选择参数,还应特别留意轨迹的完备性和纯粹性.
巩固练习
⒈一动圆与两圆x2+y2=1和x2+y2-8x+12=0都外切,则动圆圆心轨迹是()
A.圆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⒉已知点P在直线x=2上移动,直线l通过原点且与OP垂直,通过点A(1,0)及点P的直线m和直线l交于Q,求点Q的轨迹方程.
⒊如图,设点A和B为抛物线y=4px(p>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
⒋已知椭圆直线l:.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P在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参考答案:
⒈C
⒉
⒊x2+y2-4px=0(x≠0)
⒋点Q的轨迹方程为(其中x,y不同时为零),其轨迹是以(1,1)为中心,长短半轴分别为和且长轴与x轴平行的椭圆,去掉坐标原点.
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应用问题是考查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极好题型,它题材贴近生活,涉及知识面广,题型功能丰富,增加应用性与能力性试题是高考改革的方向,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已成为高考的热点.
解答应用问题就是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答案,然后再把数学答案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获取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求解数学应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以用示意图表示为:
下面就应用题常见的数学模型举一些实例,以求开阔同学们的思维,受到一些启示.
例1、某小区欲建一面积为a平方米的矩形绿地,四周有小路,绿地长边外小路宽为5米,短边外小路8米(如图).绿地长边至多长28米,至少长20米.对于给定的a(300≤a≤700),怎样设计绿地的长宽使绿地和小路总占地面积最小?
分析:引入长边长为自变量x,建立关于总占地面积的目标函数x,再利用函数性质和不等式知识求解.
解答:设绿地的长边为x米(x>0),则短边为米,且.总占地为S平方米.
当且仅当,即时,上式中等号成立,满足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为:
即250≤a≤490.又依条件300≤a≤700.
故⑴当300≤a≤490,即时,S有最小值,此时长为,宽为米.
⑵当490≤a≤700时,设.
.
这是因为20≤x≤28,a>490,使得28-x≥0,16a>7840≥280x的缘故.
因此,当x=28时,S有最小值,并注意到此时.
点评:求解函数模型经常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识,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函数自变量范围应在实际意义下考虑;二是在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必须要检验等号是否能够成立.
例2、制定投资计划时,不仅考虑可能获得的盈利,而且要考虑可能出现的亏损.
某投资人打算投资甲、乙两个项目.根据预测,甲、乙项目可能的最大盈利率分别为100%和50%,可能的最大亏损率分别为30%和10%.投资人计划投资金额不超过10万元,要求确保可能的资金亏损不超过1.8万元.问投资人对甲、乙两个项目各投资多少万元,才能使可能的盈利最大?
分析:这是江苏高考试题,可将总盈利z表达成甲、乙两个项目的投资额x、y的目标函数z(x、y),问题就转化为在x、y约束条件(不等关系)的最值问题,可借助线性规划知识求解.
解答:设投资人分别用x万元、y万元投资甲、乙两个项目,
由题意知,
目标函数z=x+0.5y.
上述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含边界)即可行域.
作直线l0:x+0.5y=0,并作平行于直线l0的直线x+0.5y=z(z∈R),与可行域相交,其中有一条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M点,且与直线x+0.5y=0的距离最大.这里M点是直线x+y=10和0.3x+0.1y=1.8交点.
解方程组,得x=4,y=6.
此时z=4+0.5*6=7(万元).∴当x=4,y=6时,z取得最大值.
答:投资人用4万元投资甲项目,6万元投资乙项目,才能在确保亏损不超过1.8万元的前提下,使可能的盈利最大.
点评:这是一道线性规划问题,是运筹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可用中学知识求解.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目标函数分析法和图解法.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的主要困难之处在于不会把约束条件中的多个等式或不等式与所求目标沟通起来,关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已增加了此项内容,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⒉建立数列模型
例3、某城市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30万辆,预计此后每年报废上一年末汽车保有量的6%,并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为保护城市环境,要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应超过多少辆?
分析:引入新增汽车数量为未知数,以各年末的汽车保有量为项建立数列模型,借助数列知识求解.
解答: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b1万辆,以后各年末汽车保有量依次为b2万辆,b3万辆,…,每年新增汽车x万辆,则:
b1=30,b2=b1*0.94+x.
对于n>1,有bn+1=bn*0.94+x=bn-1*0.94x2+(1+0.94)x,
……
当,即x≤1.8时,bn+1≤bn≤…≤b1=30.
当,即x>1.8时,.
并且数列{bn}逐项增加,可以任意靠近.
因此,如果要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即bn≤60(n=1,2,3,…).
则,即x≤3.6(万辆).
综上,每年新增汽车不应超过3.6万辆.
评注:求数列的通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递推式bn+1=bn*0.94+x,也可作如下化归处理:
另外还应有一点极限知识才行.
例4、为了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凡是坡度在25°以上的坡荒地都要绿化造林,经初步统计,在三峡库区坡度大于25°的坡荒地面积约有2640万亩,若从2003年初开始绿化造林,第一年造林120万亩,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绿化60万亩.
⑴若所有被绿化造林的坡荒地全部绿化成功,问到哪一年底可使库区的坡荒地全部绿化?
⑵若每万亩绿化造林所植树苗的木材量平均为0.1万立方米,每年树木木材量的自然增长率为20%,那么当整个库区25°以上荒地全部绿化完的那一年底,一共有木材多少万立方米?(保留1位小数,1.29=5.16,1.28=4.30)
分析:每年绿化面积成一等差数列,某年的造林量所形成的以后各年的木材量成一等比数列.
解答:⑴设a1=120,d=60,第n年后可以使绿化任务完成.则有
.
解得n≥8.故到2010年,可以使库区为25°以上的坡地全部绿化.
⑵∵2010年初造林数量为:a8=120+7*60=540(万亩),
设到2010年木材总量为S,依题意有:
令⑴
两边乘以1.2得⑵
⑵-⑴得,∴S=6*90.6=543.6(万立方米)
答:到2010年底共有木材543.6万立方米.
点评:解决与数列有关的应用问题,要仔细弄清题意,搞清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的问题,是求某一项还是求和的问题以及项数是多少等等,然后根据有关结论进行计算证明.
⒊建立几何模型
例5、A、B、C是我方三个炮兵阵地,A在B的正东,相距6km,C在B的北偏西30°方向上,相距4km,P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地发现敌炮阵地的某种信号,由于B、C两地比A地距离P较远,因此4秒钟后,B、C才同时发现这一信号(已知该信号的传播速度为每秒1km),A若炮击P地,求炮击的方位角.
分析: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P点的位置,注意到P点满足的条件|PB|-|PA|=4,且|PB|=|PC|,联想到双曲线的定义和中垂线的性质,可通过建立坐标系,用解析几何模型求解.
解答:如图,以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BA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3,0),B(-3,0),C(-5,).
∵|PB|-|PA|=4,∴点P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
该双曲线右支的方程是. ①
又|PB|=|PC|,∴点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该直线的方程为.②
将②代入①得11x2-56x-256=0,得x=8或(舍),于是可得.
又.
故点P在点A的北偏东30°方向上,即A地炮击P地的方位角是北偏东30°.
例6、现有一放置乒乓球的圆柱形桶,其内径为(cm),高为40cm,则该桶内最多可放置多少个直径为4cm的乒乓球?
分析:要解决本例,需要两个工作,一是计算桶内一层可放置乒乓球多少个?它应该通过桶的内径与乒乓球的直径,及第一层乒乓球在底面上的射影等数据与几何特性进行计算;二是计算桶内最多可放置多少层球?计算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求出两层乒乓球球心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应根据从相邻两层球的球心提炼出球心所组成的几何体,将计算转移到该几何体中进行.
解答:首先建立如图1所示的几何模型,其中⊙O1、⊙O2、⊙O3为三个半径均为2cm且两两外切的圆,这三个圆又都内切于⊙O,显然O1O2O3是边长为4cm的正三角形,它的高为,∴,若⊙O2与⊙O相切于P,则.
故圆O的半径为,∴其直径为(cm),因此在内径为cm的桶内层可放置3个直径为4cm乒乓球.
在桶内放置第二层球时,为了使放置的乒乓球尽可能多,因此在放置第二层球时可以考虑利用第一层乒乓球放置后留下的空档,故应将第二层的三个球放置的位置相对于第一层的三个乒乓球的位置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60°.这二层六个乒乓球的球心可以看作是如图2所示的正六棱柱下底面上的三顶点A1、B1、C1与上底面上的三个顶点A2、B2、C2,并且A2B2=4cm,从而我们可以求出这个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和高.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和高分别为x、h,则A2B22=x2+x2-2x2cos120,
.
又.
这样我们就求得了二层乒乓球的球心所在平面间的距离,若设这个桶内放置了n层的乒乓球,则n应满足:.
,
又由于,故(n-1)≤11,∴n≤12.
所以这桶内最多可放置12层乒乓球,每层有3个,故这个桶内最多可放置36个乒乓球.
点评:本例我们建立了两个几何换型,关键是建立了桶内相邻两层球中每一个球的球心及它们在另一层球心所在平面上的射影共12个点组成的一个正六棱柱(如图2)这一几何模型.
除了上述列举的三种常用应用题型外,还有三角型,排列组合型,概率型等其它模型,学习过程中应多思多想,加强归纳总结,善于抓住主干,合理构建数学模型,不断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韦达定理)
2021-05-25 02:53:36《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1、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配方法)1用适当的数填空:、x2+6x+ =(x+ )2; 、x25x+ =(x )2;、x2+ x+ =(x+ )2; 、x29x+ =(x )22将二次三项式2x2-3x-5进行配方,其结果为_________3已知4x2-ax... -
C语言编程解线性,非线性方程,龙贝格算法.docx
2021-05-20 18:29:46C语言编程解线性,非线性方程,龙贝格算法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数值计算B 设计题目:数值计算B课程设计学号:姓名:完成时间: 2015年10月27日题目一:非线性方程求根一、题目假设人口随时间和当时人口数目成比例连续... -
C语言数据结构
2022-04-08 16:53:081.什么是数据结构 一般来说,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大致需要经过下列几个步骤:...预报人口增长情况的数学模型为微分方程。然而,更多的非数值计算问题无法用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下面请看3个例子。 例1-1图书... -
C语言程序设计-第1章-引言
2021-05-20 10:38:49c语言的市场占有率很高。 后续的课应该用,应该用在实际工作中。 现成的应用程序无法解决许多新问题。 知道人的智力是如何增长的。 通过学习编程,你就能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3、2 .学习任务,学习c语言... -
谭浩强c语言练习
2022-01-14 19:38:08假如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9%,计算10年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现在相比增长多少百分比。 10.存款利息的计算。有1000元,想存5年,可按以下5种办法存: (1)一次存5年期。 (2)先存2年期,到期后将本息再存3年期。.... -
c语言程序
2021-05-21 01:49:29海量优秀的免费c语言程序范文供您参考与下载,关于c语言程序的免费论文范文参考资料是由2016年最新的相关论文题目按照标准论文格式模板写作的,适合不知道怎么写c语言程序的大学毕业生,对相关的本科论文和硕士毕业... -
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章(循环程序结构设计)总结
2021-12-16 19:46:03【例5.1】假设今年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3亿,若按每年2%增长,计算从现在开始10年内每年人口的数量。 例5.1: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int n = 13, year; double number, ... -
C语言所有题目以及答案
2021-05-21 17:21:38c 【2】 b 【3】 a 【4】 (c=5) 87功能:1982年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为10.3亿,假如人口增长率为5%。编写一个程序求【1】 (1+r) 【2】 2*p1 【3】 (1+r) 【4】 n+1982 88功能:先将在字符串s中的字符按... -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章
2019-02-13 15:31:07##例3.1 用华氏温度转化为摄氏温度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float f,c; f=64.0; c=(5.0/9)*(f-32); printf("f=%f\nc=%f\n",f,c); return 0; } ##例3.2计算存款利息。有1000元,... -
C语言编程习题(时刻更新)
2021-05-20 09:56:14C语言练习题第一题:求[666,777]范围内素数的个数。16#include#include void main(){ int i,n=0,j;for (i=666;i<=777;i++){for(j=2;j<=sqrt(i);j++)if (i%j==0) break;if (j>sqrt(i)) {n++; printf("]",i);... -
50个数据结构案例及详细步骤分析 - C语言版
2021-01-26 18:07:23这类问题涉及的数据结构更为复杂,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无法用数学方程式来描述。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不再是数学分析和计算方法,而是要设计出合适的数据结构。而数据结构主要研究非数值计算问题,下面... -
C语言编程小练习 基础
2021-05-24 09:48:53提示:最好使用递推法求解,因为使用递归调用很可能超出某些语言的递归深度。 32951280098 #include main() { int i; double f[50]={1,1},s=0; for(i=2;i;i++) f[i]=f[i-2]+f[i-1]; for(i=0;i;i++) { if(i%2==0)... -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 吴伟民 编著 第1章 绪论
2021-02-11 23:01:54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 吴伟民 编著 第1章 绪论1.1 什么是数据结构?1.2 基本概念和术语1.3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大致需要经过下列几个步骤:首先要从... -
C语言作业安排表(18学时-周学时2...).doc
2021-05-24 09:39:36C语言作业安排表(18学时-周学时2...)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1实验1:编程环境的认识2演示、验证2实验2:顺序结构2验证3实验3:选择结构2验证4实验4:循环结构2验证5实验5:数组2验证6实验6:函数2验证7... -
如何学好C语言--你的学渣朋友告诉你
2020-04-17 13:47:04(一)C语言网https://www.dotcpp.com/ 水题+基础题偏多 标记 编编程的网站号 题目描述 难易程度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算法分类 √ 1 两数之和 简单 √ 2 两数相加... -
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课)第四章 顺序程序设计
2021-01-17 10:42:06} 【例3.5】中国在2010年11月1日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为1370536875人,假设年增长率为0.5%,计算到2020年有多少人口。 解题思路: 设人口基数为p0,则年后的人口数p1=p0(1+r)y 。 #include #include int ... -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统计学》作业考核试题
2021-05-23 10:59:003.指数按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经计算,方程为yc=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A.a值是明显不对的 B.b值是明显不对的 C.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 -
C语言实现的BP神经网络算法(1)-BPANN原理
2017-12-19 10:53:47本文选自未知名的书籍,在可以paste的资料中对BP网络的最基本原理介绍的比较的清楚。后续会给出C语言版的实现,及一些改进的BP网络算法。 -
个人C语言笔记
2016-11-20 22:07:28假如现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0%,计算10年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现在相比增长多少百分比。计算公式为:p=(1+r)n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float p, r, n; r = ... -
计算机二级C语言题库
2022-04-09 16:07:41(A)使用3种基本结构构成的程序只能解决简单问题 (B)结构化程序由顺序、分支、循环3种基本结构组成 (C)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 (D)结构化程序设计提倡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答案】(A) 二、范式 如果... -
C语言第3章控制流(1简单程序设计).ppt
2021-05-22 16:19:31,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24,1、分析:计算产值的公式是:,2、安排计算步骤 3、写出完整的程序,p1=p0(1+r)n 其中:p1为n年后的产值,p0为初始值,r为增长率,n 为年数。,25,2、解决问题的步骤:,定义变量:,输入: p0... -
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答案修正版 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2019-02-21 20:38:11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答案修正版 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请参照本章例题,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以下信息: ************************** Very good! ************************** 解: #include&... -
C语言/C++预习与复习备考这一篇就够了【01】选择、循环、数组排序
2022-02-22 22:41:16特点:难学,难记,难 检查,难修改,难以推 广使用。依赖具体机器 难以移植。 B8 7F 01 BB 21 02 03 D8 B8 1F 04 2B C3 1.1.2 汇编语言 机器语言的符号化。用 英文字母和数字表示指 令的符号语言。 特点:相比... -
C语言X天学习计划——期末篇(程序填空(上))
2021-02-03 16:27:24------------------------------------------------------ 【程序填空】 --------------------------------------------------------- 功能:1982年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为10.3亿,假 如人口增长率为5%... -
FFT频谱分析(补零、频谱泄露、栅栏效应、加窗、细化、频谱混叠、插值),Matlab、C语言代码
2021-11-30 16:48:22窗函数选择标准 频谱泄漏的原因 加窗应用(汉宁窗) 加窗对频率和幅值的影响 FFT变换的幅值和能量校正 幅值修正谱 能量修正谱 转换的比例因子关系 插值 Matlab仿真 三次样条插值 C语言实现 引言 在对信号进行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