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6 13:50:23
题目描述
如下图,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a,b 和两边的夹角θ。 ,请你求出三角形边c 的长度。输入
输入三个实数 a,b(1≤a,b≤109),θ(0<θ<180), ,分辨表示两边的长度和角度。注意输入的是角度哦。输出
输出一个浮点数表示边c 的长度,保留到小数点后6 位数。#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double a,b,c,theta; scanf("%lf%lf%lf", &a, &b, &theta); double PI = acos(-1); c = sqrt(a*a + b*b - 2 * a * b * cos(theta/180 * PI)); printf("%lf", c); return 0; }
更多相关内容 -
5.5.1 第1课时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小学生ppt学习课件
2020-11-23 17:23:405.5.1 第1课时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小学生ppt学习课件 -
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
2019-11-12 17:58:24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很简单,不在此赘述,直接上代码: def cosVector(x,y): if(len(x)!=len(y)): print('error input,x and y is not in the same space') return; result1=0.0; result2=0.0; result3=0.0; ....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很简单,不在此赘述,直接上代码:
def cosVector(x,y): if(len(x)!=len(y)): print('error input,x and y is not in the same space') return; result1=0.0; result2=0.0; result3=0.0; for i in range(len(x)): result1+=x[i]*y[i] #sum(X*Y) result2+=x[i]**2 #sum(X*X) result3+=y[i]**2 #sum(Y*Y) #print(result1) #print(result2) #print(result3) print("result is "+str(result1/((result2*result3)**0.5))) #结果显示 cosVector([2,1],[1,1]) #result is 0.948683298051
-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之对比
2019-01-06 17:32:01弦公式是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基础,其他三角函数公式都是在此公式基础上变形得到的,因此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作为本章要推导的第一个公式,往往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方法往往不同...原文链接地址:http://old.pep.com.cn/gzsxb/jszx/jxyj/201403/t20140321_1189326.htm
弦公式是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基础,其他三角函数公式都是在此公式基础上变形得到的,因此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作为本章要推导的第一个公式,往往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方法往往不同,认真体会各种不同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下面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常见推导方法归纳如下:
方法一: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
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POP1=β,则∠POx=α-β.
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那么OM即为α-β角的余弦线,这里要用表示α,β的正弦、余弦的线段来表示OM.
过点P作PA⊥OP1,垂足为A,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再过点P作PC⊥AB,垂足为C,那么cosβ=OA,sinβ=AP,并且∠PAC=∠P1Ox=α,于是OM=OB+BM=OB+CP=OAcosα+AP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
综上所述,
.
说明: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这一方法简单明了,构思巧妙,容易理解. 但这种推导方法对于如何能够得到解题思路,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种证明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式是在
均为锐角的情况下进行的证明,因此还要考虑
的角度从锐角向任意角的推广问题.
方法二:应用三角形全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
设P1(x1,y1),P2(x2,y2),则有|P1P2 |=
.
在直角坐标系内做单位圆,并做出任意角α,α+β和
,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P2、P3和P4点,单位圆与x轴交于P1,则P1(1,0)、P2(cosα,sinα)、P3(cos(α+β),sin(α+β))、
.
∵
,且
,
∴
,∴
,
∴
,
∴
,
∴
,
.
说明:该推导方法巧妙的将三角形全等和两点间的距离结合在一起,利用单位圆上与角
有关的四个点
,
建立起等式关系,通过将等式的化简、变形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和角与差角的三角公式. 在此种推导方法中,推导思路的产生是一个难点,另外对于
三点在一条直线和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这一特殊情况,还需要加以解释、说明.
方法三:应用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
设
,
则
.
在△OPQ中,∵
,
∴
,
∴
.
说明:此题的解题思路和构想都是容易实现的. 因为要求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所以构造出和角和差角是必须实现的. 构造出的和角或差角的余弦函数又需要和这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建立起等式关系,因此借助于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起等式关系容易出现,因此此种方法是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 但此种方法必须是在学习完余弦定理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因此此种方法在必修四中又无法使用. 另外也同样需要考虑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方法四: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
设α、β是两个任意角,把α、β两个角的一条边拼在一起,顶点为O,过B点作OB的垂线,交α另一边于A,交β另一边于C,则有S△OAC=S△OAB+S△OBC..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
,
∴
.
∵
,
,
,
∴
,
∵
,∴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
根据此式和诱导公式,可继续证出其它和角公式及差角公式.
(1)sin(α-β)=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sinαcosβ-sinβcosα;
(2)cos(α+β)=sin[90-(α+β)]=sin[(90-α)-β]=sin(90-α)cosβ-sinβcos(90-α)
=cosαcosβ-sinαsinβ;
(3)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
说明:此种推导方法通过三角形的面积的和巧妙的将两角和的三角函数与各个角的三角函数和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点. 缺点是公式还是在两个角为锐角的情况下进行的证明,因此同样需要将角的范围进行拓展.
(五)应用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A,B,则
=(cosα,sinα),
=(cosβ,sinβ).
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
.
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
.
于是,有
.
说明:应用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无论是构造两个角的差,还是得到每个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容易实现的,而且从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坐标运算两种形式求向量的数量积将二者之间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向量在数学中的桥梁作用.
综上所述,从五种不同的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可以看出,不同的推导方法体现出不同的数学特点,不同的巧妙构思,相同的结果,也进一步体验了数学的博大精深.
-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doc
2021-09-08 22:01:45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doc -
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doc
2021-10-04 00:04:24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doc -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说课稿.doc
2021-09-18 15:35:25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说课稿.doc -
高一数学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课件.pptx
2021-10-10 04:06:13高一数学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课件.pptx -
高二数学两角差余弦公式PPT学习教案.pptx
2021-10-03 20:15:49高二数学两角差余弦公式PPT学习教案.pptx -
高二数学两角差余弦公式2PPT学习教案.pptx
2021-10-03 20:15:47高二数学两角差余弦公式2PPT学习教案.pptx -
高中数学必修四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课件.pptx
2021-10-10 07:47:32高中数学必修四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课件.pptx -
高二数学两角和与差余弦公式PPT学习教案.pptx
2021-10-03 20:15:44高二数学两角和与差余弦公式PPT学习教案.pptx -
高二数学两角和与差正弦和余弦公式PPT课件.pptx
2021-10-10 10:52:38高二数学两角和与差正弦和余弦公式PPT课件.pptx -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教案.pptx
2021-10-02 01:30:56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教案.pptx -
高中数学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新人教A必修PPT课件.pptx
2021-10-10 07:35:44高中数学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新人教A必修PPT课件.pptx -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件公开课草稿1 (2).ppt
2021-10-22 09:50:13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件公开课草稿1 (2).ppt -
新人教高中数学必修四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学习教案.pptx
2021-10-08 09:10:17新人教高中数学必修四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学习教案.pptx -
2016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4
2021-08-19 12:55:022016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4 -
高中数学新人教A必修四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学习教案.pptx
2021-10-03 19:32:47高中数学新人教A必修四两角差的余弦公式PPT学习教案.pptx -
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1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
2021-09-08 21:27:41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1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4202004270561 -
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标分析新人教A版必修4
2021-08-19 13:23:47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标分析新人教A版必修4 -
2016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
2021-08-19 13:13:072016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 -
2016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业B新人教A版必修4
2021-08-19 12:58:232016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业B新人教A版必修4 -
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后反思新人教A版必修4
2021-08-19 12:38:49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后反思新人教A版必修4 -
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效果分析新人教A版必修4
2021-08-19 12:22:14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效果分析新人教A版必修4 -
2016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业A新人教A版必修4
2021-08-19 12:17:212016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业A新人教A版必修4 -
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材分析新人教A版必修4
2021-08-19 12:08:00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材分析新人教A版必修4 -
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4
2021-08-19 12:05:122015高中数学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