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2-14 14:23:29
Weber’s Law
韦伯发现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这一比例是个常数,用公式表示:ΔI(差别阈限)/I(标准刺激强度)=k(常数/韦伯分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为了描述连续意义上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1801-1887)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于1860年提出了一个假定:把最小可觉差(连续的差别阈限)作为感觉量的单位,即每增加一个差别阈限,心理量增加一个单位,这样可推导出如下公式:S = k lg I + C(S为感觉量、K为常数、I为物理量,C是积分常数)……通式: S = k lg I。其含义是感觉量与物理量的对数值成正比。也就是说感觉量的增加落后于物理量的增加,物理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心理量成算术级数增长,这个经验公式被称为费希纳定律或韦伯-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尽管韦伯定律揭示了引起差别感觉的一些定律,但是,他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刺激过强或过弱时,韦伯定律就不在适用,其K值就会发生变化。验证性试验标明,当重量刺激低于100g或者高于500g时,韦伯分数就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感觉中,韦伯分数的差别是很大的。因此,韦伯分数成为不同 感觉通道的辨别能力的指标。韦伯分数越小,辨别就越灵敏。
更多相关内容 -
韦伯定律:年龄越大时间越快 韦伯定律项目管理产品设计启示
2022-03-30 23:39:16韦伯费希纳,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人手握两个东西,一个是重100克,一个是重120克,当他问实验者两个重物是否有差别时,他们能非常轻松地判断出它们的差别。可是当他把重物变成200克和220克时,实验者...为什么我们年龄越大,感觉时间也会越变越快?
当我们听到一个音响发出声音,我们要把声音变成原来的两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再加一个音响么?不,这时候我们要加9个音响,感觉到的声音才会变成原来的两倍。
韦伯费希纳,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人手握两个东西,一个是重100克,一个是重120克,当他问实验者两个重物是否有差别时,他们能非常轻松地判断出它们的差别。可是当他把重物变成200克和220克时,实验者却感觉不出它们的差别了。明明都是相差20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通过大量实验,韦伯发现,两个重物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为一个恒定的比率,1:40。
用面包打比方,比如一块41克的面包可以与40克的面包相区别,而一块80克的面包,则至少需要与一块82克的面包,才能勉强区分。我们想要获得更多的感受,必须受到比之前多得多的刺激。所以我们的感官,更加重视比例。这也会造成很多我们难以分辨的认知错觉。
课程中播放了一段音乐,由低音向高音递增,我自己听的时候,感觉声音在不断加大,其实全音量无变化,这只是一个听觉错觉。这汇总错觉交错谢帕德音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一下)。
回到年龄问题。当我们十岁时,一年占了人生的十分之一,当我们五十岁的时候,一年占人生的五十分之一。虽然同样增加一年,当年纪越大,你就会感觉时间越变越快。
【韦伯定律】在产品设计中的启发意义
巧妙渐进的迭代,尽量避免突兀的设计更新
为什么那些互联网巨头的网站看起来很少更新?为什么某些大互联网公司的网站一有大的更新就会招来大家的吐槽?
这些可以用韦伯定律(Weber’s Law )中的人们只是关注差别来解释(比如,两个恋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一方总有抱怨,觉得恋人不像刚认识那会儿对自己好了,其实在彼此不熟悉的情况下,对方一点点的关爱都会让你觉得情深似海;相爱久了,和原来相同的那些关爱你已经觉得平淡如水。所以,变的不是事实,而是你的感受)。韦伯定律表明“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这一比例是个常数,用公式表示:ΔI(差别阈限)/I(标准刺激强度)=k(常数/韦伯分数),这就是韦伯定律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可察觉的差别就是“以最小量的(物理)刺激强度变化产生明显的感官体验上的变化。”
简单的说,韦伯定律认为你不会注意到一件事情微小的差异或变化。比如,当你正在举一个10KG重的物体时,如果再增加0.1KG的重量,你不会轻易的察觉到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增加1KG的重量,那就是显而易见的差异。在这个例子中,能够让举重的人察觉到的额外增加的重量(1KG)就是差别阈值。
同样的定律也适用于有效的网站设计。当Facebook, Twitter, Google 或其他大互联网公司的网站有比较大的改版时就很可能招黑,立马受到用户的抵制和吐槽。
心理学已经证明我们不喜欢改变或变化,尤其是较大的剧烈变化。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总是对那些存在已久的事情有强烈的偏好。在这项研究中学生们更愿意选择传统的课程,虽然新课程有更少的课程作业。这项研究还发现事物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好,让人觉得越合理。我们不喜欢甚至抵抗变化和我们进化和生存的本能有关,我们在稳定连续的进化中找到了安全感,所以我们不喜欢改变,抵制其他的东西。
我们怎么利用这个来做设计?
UX设计原则:渐进和微妙的重新设计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还有其他大互联网公司证明了微妙和渐进的改变网站设计更有效。
即使网站有设计更新也不要一下子放出来,可以有计划的逐步改变各种设计元素,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收集用户反馈。如果需要发布重大的设计改版,先将其中的一小部分发给用户测试一下。先看一下用户的反应,这会影响到我们怎么为一般用户推出新的设计。
【韦伯定律】在项目管理中的启发意义
假如一个项目周期是1年,共52周,根据【韦伯定律】,项目组成员的共同感受是项目刚开始感觉时间过的比较慢,随着项目的进行时间过的越来越快,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要按照PMP项目管理方法,把控项目推进节奏,避免成员出现倦怠感导致的项目风险。
【韦伯定律】在生活中的启发意义
每一阶段的成长经历、每一段工作经历、每一份感情/友谊,无一例外都遵循韦伯定律,在了解这个心理感知规律后,善始【首因效应】善终【近因效应】,做好预期管理和过程处理有效统一。
-
数据可视化笔记2 视觉感知、认知与色彩(韦伯定律、格式塔理论、色彩空间、配色工具和网站)
2021-04-22 11:34:52文章目录韦伯定律格式塔理论颜色基本理论配色网站 视觉感知和认知——定义 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通俗地说,关于输入信号的本质,看见(视觉)、听见(听觉)、闻到(嗅觉)、碰到(触觉...
视觉感知和认知——定义
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通俗地说,关于输入信号的本质,看见(视觉)、听见(听觉)、闻到(嗅觉)、碰到(触觉)的东西
感觉器官:眼、耳、鼻、神经末梢认知:由信息的获取、分析、归纳、解码、储存、概念形成、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的信息加工系统
科学领域中,认知是包含注意力、记忆、产生和理解语言、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决策的心理过程 的组合。
记忆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工作记忆容量十分有限。
可视化可以作为外部辅助工具来增强工作记忆。观察物体的变化需要集中注意力。
在可视化中突出变化,以减轻认知负担。视觉感知和认知——前注意视觉
前注意视觉 (Pre-attentive)
作为图表背后的视觉机制,前注意(Pre-attentive)过程能够快速捕捉各类颜色、形状、位置等视觉信息
大脑在有意识前,先进行无意识认知,只需0.2秒的视觉辨识即可连结到认知
试图解释视觉突出现象
视觉(Vision)
视觉大脑更容易被差别所吸引
更善于识别颜色的差异而不是形状人类视觉系统观察的是变化,而不是绝对值,也就是说感知系统基于相对判断,而非绝对判断
不同物体间使用高对比度或者参考使得物体更容易区分视觉感知和认知——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
根据韦伯定律,面积只能提供0.7的感知力,而长度的感知力有1.0。由于感知力的差异与实际差异呈线性相关,长度更适宜用于量度。“
使用黑色调表示物体,即用黑色为基准色,不同的饱和度的黑色来显示图像。
很多人认为,将饼图用于表达信息的效果很差。虽然饼图在商业领域和杂志中的使用很广泛,但正经八百的严肃的科学文献中其实很少用到饼图。
为什么呢?因为饼图用面积(甚至角度和弧度)取代了长度,这样就加大了对各个数据进行比较的难度。
“当人们观察事物时,人们所看到的依赖于事物本身是什么(感知)。将事物看做什么,取决于人们对看到的事物了解多少(认知)。”视觉感知和认知——格式塔(gestalt)理论
格式塔理论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之和——1+1≠2
感知的事物大于眼睛所见事物,即任何一种经验现象,其中每一成分都与其余牵连,每一成分之所以具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牵一发动全身
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个别元素,局部也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相互成就
最基本的法则:简单精炼法则• 结构比元素重要(整体不等于部分的和)
• 简单精炼法则(蕴涵律)(五性四原则)
接近性(proximity)
相似性(similarity)
连续性(continuity)
闭合性(closure)
简单性(simplicity)–共势原则(common fate)
–好图原则(similarity)
–对称原则(symmetry )
–经验原则(past experience)-接近性(proximity)
-相似性(similarity)
-连续性(continuity)
-闭合性(closure)
-简单性(simplicity)
–共势原则(common fate)
–好图原则(similarity)
–对称原则(symmetry )
–经验原则(past experience)
视觉感知和认知——小结
视觉认知处理理论:记忆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工作记忆容量十分有限;变化盲视;感知系统基于相对判断,而非绝对判断;了解受众
格式塔理论基本思想:视觉形象首先作为统一整体被认知,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认知;
五性四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闭合性、简单性; 共势原则、好图原则、对称原则、经验原则
韦伯定律:感知系统基于相对判断,而非绝对判断;
前注意加工:前注意过程能够快速捕捉各类颜色、形状、位置等视觉信息;
可视化设计必须遵循心理学关于感知和认知的理论成果,视图设计者须以一种直观的、绝大多数用户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可视化设计。颜色基本理论
颜色基本理论——人眼与可见光
-可见光(390nm~ 780nm),即能被人眼捕获并在人脑中形成颜色感知的电磁波,在整个电磁波波谱上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复色光经色散分光后可依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成彩色图案。
-同时不同颜色(波长)的光也可以合成得到其他颜色的光
颜色基本理论——色彩空间
色彩空间:描述使用一组值(通常是3个或4个)表示颜色的方法的抽象数学模型;
也叫做:色彩模型或色彩系统常见的色彩空间
RGB/CMYK
HSV/HSL
CIE XYZ/CIE Lab
RGB三原色光模式
红(Red),绿(Green),蓝(Blue)
调色时各个颜色取值范围均为0到255(8位二进制)
如RGB(255, 0, 0)表示红色
RGB三原色光模式
Hex triplet十六进制编码形式为#RRGGBB,取值范围为#00到#FF
如#FF0000表示红色,#00FF00表示绿色,#0000FF表示蓝色
十六进制与RGB值转换:https://www.sioe.cn/yingyong/yanse-rgb-16/
CMYK 印刷四色模式
青色(Cyan), 洋红色(Magenta), 黄色(Yellow), 黑色(Black)
CMYK是一种依靠反光的色彩模式,由阳光或灯光照射到报纸上,再反射到我们的眼中,才看到内容。
它需要有外界光源,如果你在黑暗房间内是无法阅读报纸的。颜色基本理论——HSL色彩空间
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白色黑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当lightness为0%时,颜色为黑色,当lightness为100%时为白色,当lightness为50%时为该hue色的最清晰鲜艳的颜色。亮度越高越亮白,亮度越低越暗黑。
Lightness是指白色的深浅。
显示黑色是因为所有可见光范围的波都被吸收了,故无反射波,物体显示黑色
相当于反射光的能量,能量越低,颜色越暗,能量越高,颜色越亮HSL 中的 S 和黑白没有关系,饱和度不控制颜色中混入黑白的多寡;
HSL 中的 L 控制纯色中的混入的黑白两种颜色。颜色基本理论——HSB/HSV色彩空间
HSB 中的 S 控制纯色中混入白色的量,值越大,白色越少,颜色越纯;
HSB 中的 B 控制纯色中混入黑色的量,值越大,黑色越少,明度越高;Brightness亮度是光的主观属性,显示器从暗到亮之间可以调节成不同程度等级的亮度,亮度一般作为感知存在,而不能通过测量来客观评估(但可以说成比例,如50%的亮度)。
配色网站
Adobe配色系统:https://color.adobe.com/
渐变色:https://uigradients.com/#Venice
人工智能选色:http://khroma.co/
任意多颜色选色:https://colourco.de/
其他普通配色网站:
https://colordrop.io/https://color.hailpixel.com/
https://klart.io/colors/
https://www.vanschneider.com/colors
在线图片拾色器:
https://www.sojson.com/web/img.html在线进制转换:
http://tool.oschina.net/hexconvert/ -
差别阈限法,其依据是韦伯定律还是费希纳定律?|小白心理-312/347考研答疑
2020-10-02 10:06:56感觉等距量表中的差别阈限法,其依据是韦伯定律还是费希纳定律?|小白心理-312/347考研答疑 答案: 差别阈限法的依据是韦伯定律。 解析: 一、参考:华东师范大学郭秀艳老师的教学课件,如下图: ppt链接:...感觉等距量表中的差别阈限法,其依据是韦伯定律还是费希纳定律?|小白心理-312/347考研答疑
答案:
差别阈限法的依据是韦伯定律。
解析:
一、参考:华东师范大学郭秀艳老师的教学课件,如下图:
ppt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04/170672916.shtm(请复制到浏览器打开)二、参考:朱滢《实验心理学》第四版 P74-75页
差别阈限法的实验结果支持了费希纳定律,支持≠依据。
费希纳定律本身,依据的也是韦伯定律。费希纳在韦伯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2个假设:
-
假设韦伯定律在强弱不同的刺激水平上都是恒定的;
-
在所有刺激水平上的最小可觉差是相等的。
首先,人的感官经常接受的是中等强度的刺激,正好韦伯定律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其次,应该承认最小可觉差是可以作为测量单位(尽管每做一个完整的实验,只能得出一个最小可觉差,很费时费力),于是可以通过差别阈限法的数据推导来支持费希纳的定律。
但是,也有人提出批评,认为韦伯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强度的刺激,那么费希纳的假设就不成立了,费希纳定律自然也是错误的。
在批评声中,史蒂文斯提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新定律——幂定律。
练习:
1.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的依据是( )[来源:高教版2020年《考研心理学考试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P78]
A 韦伯定律 B 对数定律 C 幂定律 D 概率论
答案:A
2.支持费希纳定律制定的心理量表,采用的方法是( )[来源:2019年312考研真题,稍稍改动了一下题干部分]
A 数量估计法 B 绝对阈限法 C 差别阈限法 D 信号检测论
答案:C
感谢你阅读本文,祝你取得好成绩!更多心理学知识点的答疑解析,欢迎关注公众号:小白心理(xiaobaixinlike)
文章为小白心理辛苦整理,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授权,谢谢!
-
-
再谈韦伯/费希纳定律以及我对数学公式的理解
2018-10-18 22:10:02浙江温州皮鞋湿,下雨进水不会胖!...韦伯-费希纳定律与对数关系的深意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79111759 酒后之作难免不严谨,太多些随意的东西,前几日有人问到这篇文章中... -
韦伯-费希纳定律与对数关系的深意
2018-01-20 01:43:44扯了这么多,其实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已经总结出了数学公式,即韦伯定律: Δ I I = K \dfrac{\Delta I}{I}=K 其中 K K 为常数, Δ I \Delta I 表示相对于当前刺激 I I 能给人最小快感的差异量,假设 K K 为1, ... -
韦伯-费纳希定律,前景理论及其在数据科学中的应用
2019-05-17 06:27:42出品 | 滴滴技术作者 | 谢梁前言:韦伯-费纳希定律(Weber-Fechner Law)是心理学里面非常重要的定律,用来描述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行为经济学里面则引出了价值函数曲线的概念,可以从效用层面用来刻画用户... -
费希纳定律的推导过程图解
2018-10-20 15:32:09前面写了关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第二篇文章: 再谈韦伯/费希纳定律以及我对数学公式的理解: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83151537 本来是想解答一些关于公式本身的疑问,没想到却带来了更多的疑问... -
韦伯-费希纳定律
2022-02-20 12:50:59韦伯-费希纳定律具体来说包括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是心理物理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假设。其内容是关于人类感知的变化与物理刺激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Weber’s law 人类可感知的最小物理刺激变化量,正比于初始物理刺激... -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淮南采煤沉陷水域水环境综合预警评价-论文
2021-07-07 21:25:04以淮南潘集采煤沉陷水域为研究对象,根据韦伯–费希纳定律,选取与沉陷水域水环境关系密切的水质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时间段沉陷水域的水环境状况,通过图层叠加融合定量反映沉陷水域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潜在水环境... -
韦伯-费希纳定律在含水层富水性评价中的应用
2020-07-08 12:58:26将韦伯-费希纳定律用于含水层富水性评价中,以"富水性指数法"所提出的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根据韦伯-费希纳定律的基本原理,构建出新型含水层富水性评价的模型,并以某矿煤层含水层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
基于韦伯一费希纳定律的营养状态普适韦伯指数公式* (2010年)
2021-04-27 16:49:31在适当设定各营养状态指标“参照值”Cp的基础上,用相应于“参照值”Cp的指标“规范值”Xj作为基于韦伯一费希纳定律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中的刺激量。由于各项指标的同级营养状态标准的“规范值”Xjl差异不大,从而可... -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3D内容视差的视觉舒适度建模
2021-03-10 23:09:11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3D内容视差的视觉舒适度建模 -
局部图像描述(weber local descriptor)
2018-06-27 19:20:34一、韦伯定律介绍 在黑色的纸上用白色的笔写字比用深色的笔写字更容易被看清,这是因为这种刺激达到了一定的阈值,从而引起了我们的感官刺激。韦伯定律是心理学上描述这一现象的定律(刚萨雷斯的数字图像基础书中,... -
《一种基于无监督学习的纹理表面缺陷自动检测方法》-- 阅读笔记
2021-01-29 14:56:42图像预处理: 光照归一化: 为了降低误检率,首先要进行基于韦伯定律[31]的照度归一化处理。 · 高斯金字塔下采样: 生成多个尺度的图片 · 加入随机噪声: 如前所述,盐和胡椒噪声[34]用于MSCDAE模型中的数据损坏。... -
低误差匹配策略下的遥感图像S型融合拼接
2021-02-13 05:53:08使用单应性转换矩阵计算图像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拼接与融合阶段,根据韦伯定律和植物生长函数修改图像融合算法;采用S型非线性融合策略完成图像融合拼接。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匹配正确率提升了约1.01%~3.42%,图像... -
伽玛校正(Gamma Correction)
2017-04-22 10:04:00γ校正(Gamma Correction,伽玛校正):所谓伽玛校正就是对图像的伽玛曲线进行编辑,以对图像进行非线性色调编辑的方法,检出图像信号中的深色部分和浅色部分,并使两者比例增大,从而提高图像对比度效果。... -
第十八周学习笔记
2018-12-07 17:11:41韦伯定律 人对自然界刺激的感知,是非线性的,按比例增加的刺激在人感觉来是线性的 举例就是,在黑暗的房间点燃一根蜡烛,刺激是明显的,但在有1000根蜡烛的房间点燃一根蜡烛,物理上的亮度增加是与之前相同的,... -
第十五节、韦伯局部描述符(WLD,附源码)
2021-03-15 15:25:05一 WLD原理 韦伯定律是反映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它表明能够引起感觉差异的差别阈值与原始刺激的强度之比是一个常量,即: $$\frac{ΔI}{I}=k$$ 其中$k$是一个常量;$ΔI$表示差别阈值;$I$表示原始刺激的... -
周末的一点心得和总结(Latex技巧,多巴胺和韦伯-费希纳定律还有微商)
2018-01-20 11:51:57总之吧,获得一个智慧体,需要某种指数级增长的趋势来可以打败热力学定律的趋于沉寂,一旦智慧低熵体形成, 它的衰减必然是生成它的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即对数函数 ! 嗯,天地大道! 马太效应,... -
电源技术中的高分辨率指数式数字电位器的设计
2020-12-13 08:33:13人耳对声强的主观感受遵循韦伯定律(Webber's Law),在音量较小时人耳对声波振幅的改变感受灵敏,声音达到一定响度后,人耳的听觉特性开始变得迟钝。而指数型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规律为先慢后快,如果将这种衰减特性用... -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位器的设计
2021-01-19 19:01:44人耳对声强的主观感受遵循韦伯定律(Webber's Law),在音量较小时人耳对声波振幅的改变感受灵敏,声音达到一定响度后,人耳的听觉特性开始变得迟钝。而指数型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规律为先慢后快,如果将这种衰减特性用在... -
单片机与DSP中的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位器的设计
2020-11-05 01:51:58人耳对声强的主观感受遵循韦伯定律(Webber's Law),在音量较小时人耳对声波振幅的改变感受灵敏,声音达到一定响度后,人耳的听觉特性开始变得迟钝。而指数型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规律为先慢后快,如果将这种衰减特性用在... -
基于边界调整的潜像隐蔽性优化方法
2021-02-22 04:02:10运用韦伯定律分析潜像区与对应母版区的网点排列特征,发现潜像内部区域对潜像隐蔽性无影响,而潜像轮廓区域对其整体隐蔽性影响较大。在研究潜像轮廓区网点位置分布特性的基础上,推导出能够提高潜像隐蔽性的边界网点... -
基于WLD的纹理分类研究
2021-03-05 14:12:46韦伯定律证明了人眼感知能力不仅与刺激的改变相关还与刺激的原始大小相关。而韦伯局部特征正是基于这个原理所设计的,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纹理的特征。实验表明利用韦伯局部特征进行纹理分类效果明显好于利用其它的图像... -
面向目标探测视觉任务的灰度夜视融合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2021-02-05 13:11:16为实现面向具体视觉任务提出...和基于韦伯定律的目标与背景对比度客观评价模型相比,目标邻域对比度客观评价模型在与主观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单调性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这对实际应用的图像融合系统具有现实意义。 -
电磁学基本知识与基本定律复习
2021-04-10 11:00:15基尔霍尔电流定律 电路中流入某一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电路中任意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为0 ...通电导体中的电流与所产生的磁场之间符合右手螺旋...磁通的单位是:韦伯,Wb 磁场强度,H 磁场 -
人对结构比例的视觉感知差异阈研究 (2011年)
2021-05-14 08:52:14为实现在机械产品模型设计中的无视觉差别的比例调整,进行了基于韦伯定律的视觉认知实验,测量人对几何形态比例辨认的差异阈。通过ANOVA(analysis of variance)对结构件视觉认知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对比例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