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电脑语言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吗?下面我们就将它的发展历程给您做一个回顾。电脑语言也叫程序语言,是人类与电脑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早期的电脑基本都是直接采用机器语言的,即用“0”和“1”为指令代码来编写程序,很难写,也很难读,而且编程效率极低。为了方便编程,随即出现了汇编语言,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仍然不够直观简便。
而从1954年起则发生了改变,电脑界逐步开发了一批“高级语言”,采用英文词汇、符号和数字,遵照一定的规则来编写程序。高级语言诞生后,软件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1953年12月,IBM公司程序师约翰·巴科斯(J. Backus) 写了一份备忘录,建议为IBM704设计一种全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巴科斯曾在“选择顺序控制计算机”(SSEC)上工作过3年, 深深体会到编写程序的困难性。他说:“每个人都看到程序设计有多昂贵,租借机器要花去好几百万,而程序设计的费用却只会多不会少。”
巴科斯的目标是设计一种用于科学计算的“公式翻译语言”(FORmula TRANslator)。他带领一个13人小组,包括有经验的程序员和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人,在IBM704电脑上设计出编译器软件, 于1954年完成了第一个电脑高级语言--FORTRAN语言。以后,不同版本的FORTRAN纷纷面世,1966年,美国统一了它的标准,称为FORTRAN 66语言。
FORTRAN广泛运用的时候, 还没有一种可以用于商业计算的语言。
1958年,一个国际商业和学术计算机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在瑞士苏黎世开会,探讨如何改进FORTRAN,并且设计一种标准化的电脑语言,巴科斯也参加了这个委员会。1960年,该委员会在1958年设计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语言版本--国际代数语言ALGOL 60,首次引进了局部变量和递归的概念。 ALGOL语言没有被广泛运用,但它演变为其他程序语言的概念基础。
1967年,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希摩尔·帕伯特(S.Papert),为孩子设计出一种叫LOGO的电脑语言。帕伯特曾与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一起学习,他发明的LOGO最初是个绘图程序,能控制一个“海龟”图标,在屏幕上描绘爬行路径的轨迹,从而完成各种图形的绘制。帕伯特希望孩子不要机械地记忆事实,强调创造性的探索。他说:“人们总喜欢讲学习,但是,你可以看到,学校的多数课程是记忆一些数据和科学事实,却很少着眼于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思考。”他用LOGO语言启发孩子们学会学习,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一些孩子用LOGO语言设计出了真正的程序,使LOGO成为一种热门的电脑教学语言。
1971年,瑞士联邦技术学院尼克劳斯·沃尔斯(N. Wirth)教授发明了另一种简单明晰的电脑语言,这就是以帕斯卡的名字命名的PASCAL语言。PASCAL语言语法严谨,层次分明,程序易写,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第一个结构化的编程语言。它一出世就受到广泛欢迎,迅速地从欧洲传到美国。沃尔斯一生还写作了大量有关程序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著作,因此,他获得了1984年度“图林奖”。
1983年度的“图林奖”则授予了AT&&T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邓尼斯·里奇 (D.Ritchie)和他的协作者肯·汤姆森(K. Thompson),以表彰他们共同发明著名的电脑语言C。C语言现在是当今软件工程师最宠爱的语言之一。
里奇最初的贡献是开发了UNIX操作系统软件。当初他们答应为贝尔实验室开发一个字处理软件,要求购买一台小型电脑PDP-11/20,从而争取到10万美元经费。可是当机器购回来后,他俩却把它用来编写UNIX系统软件。UNIX很快有了大量追随者,特别是在工程师和科学家中间引起巨大反响,推动了工作站电脑和网络的成长。1970年,作为UNIX的一项“副产品”,里奇和汤姆森合作完成了C语言的开发,这是因为研制C语言的初衷是为了用它编写UNIX。这种语言结合了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的优点,大受程序设计师的青睐。
1983年,贝尔实验室另一研究人员比加尼·斯楚士舒普 (B.Stroustrup),把C语言扩展成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如今,数以百万计的程序员用它来编写各种数据处理、实时控制、系统仿真和网络通讯等软件。斯楚士舒普说:“过去所有的编程语言对网络编程实在太慢,所以我开发C++,以便快速实现自己的想法,也容易写出更好的软件。”1995年,《BYTE》杂志将他列入“计算机工业20个最有影响力的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