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D控制详解
2018-12-16 10:43:04PID控制详解 一、PID控制简介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PID控制详解
一、PID控制简介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它实际上是一种算法。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从信号变换的角度而言,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可以总结为比例、积分、微分三种运算及其组合。
PID调节器的适用范围:PID调节控制是一个传统控制方法,它适用于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几乎所有现场,不同的现场,仅仅是PID参数应设置不同,只要参数设置得当均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均可以达到0.1%,甚至更高的控制要求。
PID控制的不足
1. 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往往具有非线性、时变不确定,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常规的PID控制器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2. 在实际生产现场中,由于受到参数整定方法烦杂的困扰,常规PID控制器参数往往整定不良、效果欠佳,对运行工况的适应能力很差。
二、PID控制器各校正环节
任何闭环控制系统的首要任务是要稳(稳定)、快(快速)、准(准确)的响应命令。PID调整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实现这一任务。
增大比例系数P将加快系统的响应,它的作用于输出值较快,但不能很好稳定在一个理想的数值,不良的结果是虽较能有效的克服扰动的影响,但有余差出现,过大的比例系数会使系统有比较大的超调,并产生振荡,使稳定性变坏。积分能在比例的基础上消除余差,它能对稳定后有累积误差的系统进行误差修整,减小稳态误差。微分具有超前作用,对于具有容量滞后的控制通道,引入微分参与控制,在微分项设置得当的情况下,对于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着显著效果,它可以使系统超调量减小,稳定性增加,动态误差减小。
综上所述,P—比例控制系统的响应快速性,快速作用于输出,好比"现在"(现在就起作用,快),I—积分控制系统的准确性,消除过去的累积误差,好比"过去"(清除过去积怨,回到准确轨道),D—微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超前控制作用,好比"未来"(放眼未来,未雨绸缪,稳定才能发展)。当然这个结论也不可一概而论,只是想让初学者更加快速的理解PID的作用。
在调整的时候,你所要做的任务就是在系统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在这三个参数之间权衡调整,达到最佳控制效果,实现稳快准的控制特点。
比例控制可快速、及时、按比例调节偏差,提高控制灵敏度,但有静差,控制精度低。积分控制能消除偏差,提高控制精度、改善稳态性能,但易引起震荡,造成超调。微分控制是一种超前控制,能调节系统速度、减小超调量、提高稳定性,但其时间常数过大会引入干扰、系统冲击大,过小则调节周期长、效果不显著。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相互配合,合理选择PID调节器的参数,即比例系数KP、积分时间常数τi和微分时间常数τD,可迅速、准确、平稳的消除偏差,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1. 比例环节
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小偏差。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
P参数越小比例作用越强,动态响应越快,消除误差的能力越强。但实际系统是有惯性的,控制输出变化后,实际y(t)值变化还需等待一段时间才会缓慢变化。由于实际系统是有惯性的,比例作用不宜太强,比例作用太强会引起系统振荡不稳定。P参数的大小应在以上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响应情况,现场调试决定,通常将P参数由大向小调,以能达到最快响应又无超调(或无大的超调)为最佳参数。
优点:调整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减低系统的惰性,加快响应速度。
缺点:仅用P控制器,过大的开环比例系数不仅会使系统的超调量增大,而且会使系统稳定裕度变小,甚至不稳定。
2. 积分环节
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T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为什么要引进积分作用?
比例作用的输出与误差的大小成正比,误差越大,输出越大,误差越小,输出越小,误差为零,输出为零。由于没有误差时输出为零,因此比例调节不可能完全消除误差,不可能使被控的PV值达到给定值。必须存在一个稳定的误差,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输出,才能使系统的PV值保持稳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比例作用是有差调节,是有静差的,加强比例作用只能减少静差,不能消除静差(静差:即静态误差,也称稳态误差)。
为了消除静差必须引入积分作用,积分作用可以消除静差,以使被控的y(t)值最后与给定值一致。引进积分作用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消除静差,使y(t)值达到给定值,并保持一致。
积分作用消除静差的原理是,只要有误差存在,就对误差进行积分,使输出继续增大或减小,一直到误差为零,积分停止,输出不再变化,系统的PV值保持稳定,y(t)值等于u(t)值,达到无差调节的效果。
但由于实际系统是有惯性的,输出变化后,y(t)值不会马上变化,须等待一段时间才缓慢变化,因此积分的快慢必须与实际系统的惯性相匹配,惯性大、积分作用就应该弱,积分时间I就应该大些,反之而然。如果积分作用太强,积分输出变化过快,就会引起积分过头的现象,产生积分超调和振荡。通常I参数也是由大往小调,即积分作用由小往大调,观察系统响应以能达到快速消除误差,达到给定值,又不引起振荡为准。
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 with Steady-st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PI控制器不但保持了积分控制器消除稳态误差的“记忆功能”,而且克服了单独使用积分控制消除误差时反应不灵敏的缺点。
优点:消除稳态误差。
缺点:积分控制器的加入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使系统的稳定裕度减小。
3. 微分环节
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并能在偏差信号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
为什么要引进微分作用?
前面已经分析过,不论比例调节作用,还是积分调节作用都是建立在产生误差后才进行调节以消除误差,都是事后调节,因此这种调节对稳态来说是无差的,对动态来说肯定是有差的,因为对于负载变化或给定值变化所产生的扰动,必须等待产生误差以后,然后再来慢慢调节予以消除。
但一般的控制系统,不仅对稳定控制有要求,而且对动态指标也有要求,通常都要求负载变化或给定调整等引起扰动后,恢复到稳态的速度要快,因此光有比例和积分调节作用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必须引入微分作用。比例作用和积分作用是事后调节(即发生误差后才进行调节),而微分作用则是事前预防控制,即一发现y(t)有变大或变小的趋势,马上就输出一个阻止其变化的控制信号,以防止出现过冲或超调等。
D越大,微分作用越强,D越小,微分作用越弱。系统调试时通常把D从小往大调,具体参数由试验决定。
如:由于给定值调整或负载扰动引起y(t)变化,比例作用和微分作用一定等到y(t)值变化后才进行调节,并且误差小时,产生的比例和积分调节作用也小,纠正误差的能力也小,误差大时,产生的比例和积分作用才增大。因为是事后调节动态指标不会很理想。而微分作用可以在产生误差之前一发现有产生误差的趋势就开始调节,是提前控制,所以及时性更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动态误差,使整体效果更好。但微分作用只能作为比例和积分控制的一种补充,不能起主导作用,微分作用不能太强,太强也会引起系统不稳定,产生振荡,微分作用只能在P和I调好后再由小往大调,一点一点试着加上去。
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PD控制只在动态过程中才起作用,对恒定稳态情况起阻断作用。因此,微分控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单独使用。
优点: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变快,超调减小,振荡减轻,对动态过程有“预测”作用。
在低频段,主要是PI控制规律起作用,提高系统型别,消除或减少稳态误差;在中高频段主要是PD规律起作用,增大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提高响应速度。因此,控制器可以全面地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三、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
1. 理论计算整定法
它主要是依据系统的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控制器参数。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数据未必可以直接用,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
2. 工程整定方法
它主要依赖工程经验,直接在控制系统的试验中进行,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采用。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法和衰减法。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都是通过试验,然后按照工程经验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都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最后调整与完善。现在一般采用的是临界比例法。利用该方法进行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步骤如下:
(1)首先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让系统工作;
(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响应出现临界振荡,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系数和临界振荡周期;
(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
PID调试一般原则
a.在输出不振荡时,增大比例增益P。
b.在输出不振荡时,减小积分时间常数Ti。
c.在输出不振荡时,增大微分时间常数Td。
PID调试一般步骤
a. 确定比例增益P
确定比例增益P 时,首先去掉PID的积分项和微分项,一般是令Ti=0、Td=0(具体见PID的参数设定说明),使PID为纯比例调节。输入设定为系统允许的最大值的60%~70%,由0逐渐加大比例增益P,直至系统出现振荡;再反过来,从此时的比例增益P逐渐减小,直至系统振荡消失,记录此时的比例增益P,设定PID的比例增益P为当前值的60%~70%。比例增益P调试完成。
b. 确定积分时间常数Ti
比例增益P确定后,设定一个较大的积分时间常数Ti的初值,然后逐渐减小Ti,直至系统出现振荡,之后在反过来,逐渐加大Ti,直至系统振荡消失。记录此时的Ti,设定PID的积分时间常数Ti为当前值的150%~180%。积分时间常数Ti调试完成。
c. 确定微分时间常数Td
微分时间常数Td一般不用设定,为0即可。若要设定,与确定 P和Ti的方法相同,取不振荡时的30%。
d. 系统空载、带载联调,再对PID参数进行微调,直至满足要求。
变速积分的基本思想是,设法改变积分项的累加速度,使其与偏差大小相对应:偏差越大,积分越慢;反之则越快,有利于提高系统品质。转载的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9887-948853.html
大家再看看维基百科上面的PID的动图。
https://zh.wikipedia.org/wiki/PID%E6%8E%A7%E5%88%B6%E5%99%A8
维基百科上面讲的也比较清楚,结合起来看挺好。
多谢小伙伴更正了里面的小错误,步骤C为微分时间@lubingabby
-
C++ 补码详解
2020-12-07 19:37:06计算机补码详解一、引例
printf("%d\n", abs(INT_MIN));
- 这段的代码正确输出应该是什么呢?
- 凭直觉肯定是个正数,因为 abs 这个函数是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数学上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大于等于0的;然而…
-2147483648
- 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计算机背后到底做了什么手脚;
二、机器数和真值
1、机器数
-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内部由 0 和 1 组成的编码,无论是整数还是浮点数,都会涉及到负数,对于机器来说是不知道正负的,而 “正” 和 “负” 正好是两种对立的状态,所以规定用 “0” 表示 “正”,“1” 表示 “负”,这样符号就被数字化了,并且将它放在有效数字的前面,就成了有符号数;
- 把符号 “数字化” 的数称为 机器数;
2、真值
- 而带有 “+” 或者 “-” 的数称为 真值;
- 然而,当符号位和数值部分放在一起后,如何让它一起参与运算呢?那就要涉及到接下来要讲的计算机的各种编码了;
三、计算机编码
1、原码
- 这里的原码并不是源码(源代码)的意思,而是机器数中最简单的一种表示形式;为了快速理解,这里只介绍整数,不介绍小数的情况;
【原码定义】 符号位为 0 代表正数,符号位为 1 代表负数,数值位为真值的绝对值。
(这里 的取值是 ,目前计算机的整型 int 都是 32 位的,但是为了便于阅读,本文介绍的整数都按照 8 位来举例)【原码举例】
-
1)当真值 x = +100101 时,原码为:00100101;
-
2)当真值 x = -100101 时,原码为:10100101;
-
原码是最贴近人类的编码方式,并且很容易和真值进行转换,但是让计算机用原码进行加减运算过于繁琐,如果两个数符号位不同,需要先判断绝对值大小,然后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并且符号以绝对值大的数为准,本来是加法却需要用减法来实现;为了让计算机做的事情尽量简单,于是设计出来了补码;
2、补码
【补码定义】 正数的补码是它本身,符号位为0;负数的补码为原码数值位取反后+1,符号位为1;
【补码举例】- 1)当真值 x = +100101 时,补码为:00100101;
- 2)当真值 x = -100101 时, 补码为:11011011;
(尝试把负数的数值部分和它的补码进行相加运算,可以得到 )
3、反码
- 反码一般用来作为 补码 求 原码 或者 原码 求 补码 的中间过渡;
【反码定义】 整数的反码是它本身,符号位为0;负数的反码为原码数值取反,符号位为1;
【反码举例】- 1)当真值 x = +100101 时,补码为:00100101;
- 2)当真值 x = -100101 时, 补码为:11011010;
(尝试把负数的数值部分和它的补码进行相加运算,可以得到 )
4、编码总结
- 1)这三种机器数的最高位均为符号位;
- 2)当真值为正数时,原码、补码、反码的表示形式相同,符号位用 “0” 表示,数值部分真值相同;
- 3)当真值为负数时,原码、补码、反码的表示形式不同,但是符号位都用 “1” 表示,数值部分:反码是原码的 “每位求反”,补码是原码的 “取反加1”;
四、为什么要用补码
1、主要目的
- 计算机的四则运算希望设计的尽量简单。但是引入符号位的概念,对于计算机来说还要考虑正负数相加,等于引入了减法,所以希望是计算机底层只设计一个加法器,就能把加法和减法都做了。
2、原码运算
- 对于原码的加法,两个正数相加的情况如下:
= 2
- 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减法,但是起初设计的人的初衷是希望不用减法,只用加法运算就能够将加法和减法都包含进来,于是,我们尝试用原码的负数表示来做运算;
= -3
- 这个结果是错的,于是为了解决减法问题,引入了反码运算;
3、反码运算
- 对于反码的加法,一正一负两数相加的情况如下:
= -1
- 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某种情况下,反码会有歧义,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时,如下:
= -0
- 这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概念,就是 “负零”,反码运算过程中会出现有两个编码表示零这个数值;
- 为了解决正负零的问题引入了补码的概念;
4、补码运算
- 1)一正一负两个数相加,且非零的情况:
= -1
- 2)一正一负两个数相加,且答案为零的情况:
= 0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后,得到的数的补码为 (你可以认为是是溢出了),和我们之前提到的定义吻合;
- 综上所述,计算机内部都是用补码表示;
五、回到原点
- 最后我来回答下,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即为什么一个负数的绝对值还是一个负数;
- 这个负数不是一个一般的负数,它是32位有符号整型的最小值,即:
- 它的补码表示为:
- 从补码的定义出发:
解这个简单方程得到 唯一的值为:
- 所以在 32位有符号整数体系内, ;
-
Linux中top命令参数详解
2019-07-31 19:28:22top命令用法 top命令经常用来监控linux的系统状况,是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 top的使用方式 top [-d number] | top [-bnp] 参数解释: -d:number代表秒数,表示top...top命令用法
top命令经常用来监控linux的系统状况,是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
top的使用方式 top [-d number] | top [-bnp]
参数解释:
-d:number代表秒数,表示top命令显示的页面更新一次的间隔。默认是5秒。 -b:以批次的方式执行top。 -n:与-b配合使用,表示需要进行几次top命令的输出结果。 -p:指定特定的pid进程号进行观察。
在top命令显示的页面还可以输入以下按键执行相应的功能(注意大小写区分的):
?:显示在top当中可以输入的命令 P:以CPU的使用资源排序显示 M:以内存的使用资源排序显示 N:以pid排序显示 T:由进程使用的时间累计排序显示 k:给某一个pid一个信号。可以用来杀死进程 r:给某个pid重新定制一个nice值(即优先级) q:退出top(用ctrl+c也可以退出top)。
top各输出参数含义
下面是使用top命令来进行性能检测的截图:
图一(ubuntu):
图二(centos):
一、top前5行统计信息
第1行:top - 05:43:27 up 4:52, 2 users, load average: 0.58, 0.41, 0.30
第1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其参数如下:内容 含义 05:43:27 表示当前时间 up 4:52 系统运行时间 格式为时:分 2 users 当前登录用户数 load average: 0.58, 0.41, 0.30 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 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load average: 如果这个数除以逻辑CPU的数量,结果高于5的时候就表明系统在超负荷运转了。
第2行:Tasks: 159 total, 1 running, 15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第3行:%Cpu(s): 37.0 us, 3.7 sy, 0.0 ni, 59.3 id, 0.0 wa, 0.0 hi, 0.0 si, 0.0 st
第2、3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
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其参数如下:内容 含义 159 total 进程总数 1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158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 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 僵尸进程数 37.0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3.7 sy 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59.3 id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 hi 硬中断(Hardware IRQ)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si 软中断(Software Interrupts)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st
第4行:KiB Mem: 1530752 total, 1481968 used, 48784 free, 70988 buffers
第5行:KiB Swap: 3905532 total, 267544 used, 3637988 free. 617312 cached Mem
第4、5行为内存信息
其参数如下:内容 含义 KiB Mem: 1530752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1481968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48784 free 空闲内存总量 70988 buffers(buff/cache) 用作内核缓存的内存量 KiB Swap: 3905532 total 交换区总量 267544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3637988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617312 cached Mem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3156100 avail Mem 代表可用于进程下一次分配的物理内存数量 上述最后提到的缓冲的交换区总量,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缓冲的交换区总量,即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的交换区的大小。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计算可用内存数有一个近似的公式:
第四行的free + 第四行的buffers + 第五行的cached二、进程信息
列名 含义 PID 进程id PPID 父进程id RUSER Real user name UID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USER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GROUP 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TTY 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PR 优先级 NI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P 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下有意义 %CPU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MEM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VIRT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SWAP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RES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CODE 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DATA 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段+栈)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HR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nFLT 页面错误次数 nDRT 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S 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WCHAN 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Flags 任务标志 其他
默认进入top时,各进程是按照CPU的占用量来排序的。
1、在top基本视图中,按键盘数字“1”可以监控每个逻辑CPU的状况:
2、敲击键盘‘b’(打开关闭加亮效果)top视图变换如下:PID为16283为当前top视图中唯一的运行态进程。也可以敲击键盘‘y’来打开或者关闭运行态进程的加亮效果。
3、敲击键盘‘x’(打开/关闭排序列的加亮效果),top视图变换如下:
可以看到现在是按"%CPU"进行排序的,可以按”shift+>”或者”shift+<”左右改变排序序列。
4、改变进程显示字段
在top基本视图中,敲击”f”进入另一个视图,在这里可以编辑基本视图中的显示字段:
用上下键选择选项,按下空格键可以决定是否在基本视图中显示这个选项。
top命令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但是它监控的最小单位是进程,如果想监控更小单位时,就需要用到ps或者netstate命令来满足我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
HttpServletRequest详解
2019-05-16 09:41:37HttpServletRequest详解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代表客户端的请求,当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访问服务器时,HTTP请求头中的所有信息都封装在这个对象中,通过这个对象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得客户端请求的所有信息。 获得...HttpServletRequest 详解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代表客户端的请求,当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访问服务器时,HTTP请求头中的所有信息都封装在这个对象中,通过这个对象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得客户端请求的所有信息。
获得客户机信息:getRequestURL() 返回客户端发出请求时的完整URL。 getRequestURI() 返回请求行中的参数部分。 getQueryString () 方法返回请求行中的参数部分(参数名+值) getRemoteHost() 返回发出请求的客户机的完整主机名。 getRemoteAddr() 返回发出请求的客户机的IP地址。 getPathInfo() 返回请求URL中的额外路径信息。额外路径信息是请求URL中的位于Servlet的路径之后和查询参数之前的内容,它以"/"开头。 getRemotePort() 返回客户机所使用的网络端口号。 getLocalAddr() 返回WEB服务器的IP地址。 getLocalName() 返回WEB服务器的主机名。 举例:返回客户端发出请求时的完整URL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 import javax.servlet.ServletException;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public class 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doPost(request, resp);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tring requestUrl = request.getRequestURL().toString();// 得到请求的URL地址 resp.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设置将字符以"UTF-8"编码输出到客户端浏览器 // 通过设置响应头控制浏览器以UTF-8的编码显示数据,如果不加这句话,那么浏览器显示的将是乱码 resp.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PrintWriter out = resp.getWriter(); out.write("请求的URL地址:" + requestUrl); } }
获得客户机请求头方法 getHeader(string name) 以 String 的形式返回指定请求头的值。如果该请求不包含指定名称的头,则此方法返回 null。如果有多个具有相同名称的头,则此方法返回请求中的第一个头。头名称是不区分大小写的。可以将此方法与任何请求头一起使用 getHeaders(String name) 以 String 对象的 Enumeration 的形式返回指定请求头的所有值 getHeaderNames() 返回此请求包含的所有头名称的枚举。如果该请求没有头,则此方法返回一个空枚举 获得客户机请求参数
getParameter(String name) 根据name获取请求参数(常用) getParameterValues(String name) 根据name获取请求参数列表(常用) getParameterMap() 返回的是一个Map类型的值,该返回值记录着前端(如jsp页面)所提交请求中的请求参数和请求参数值的映射关系。(编写框架时常用) 请求转发:
指一个web资源收到客户端请求后,通知服务器去调用另外一个web资源进行处理。
1.通过ServletContext的getRequestDispatcher(String path)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RequestDispatcher对象,调用这个对象的forward方法可以实现请求转发。
例如:将请求转发的test.jsp页面RequestDispatcher reqDispatcher =this.getServletContext().getRequestDispatcher("/test.jsp"); reqDispatcher.forward(request, response);
2.通过request对象提供的getRequestDispatche(String path)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RequestDispatcher对象,调用这个对象的forward方法可以实现请求转发。**
例如:将请求转发的test.jsp页面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test.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request对象同时也是一个域对象(Map容器),开发人员通过request对象在实现转发时,把数据通过request对象带给其它web资源处理。
String data="心若静,风奈何"; * 将数据存放到request对象中,此时把request对象当作一个Map容器来使用 */ request.setAttribute("data", data); //客户端访问RequestDemo06这个Servlet后,RequestDemo06通知服务器将请求转发(forward)到test.jsp页面进行处理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test.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request对象作为一个域对象(Map容器)使用时,主要是通过以下的四个方法来操作
*
setAttribute(String name,Object o)方法,将数据作为request对象的一个属性存放到request对象中,例如:request.setAttribute(“data”, data);
*
getAttribute(String name)方法,获取request对象的name属性的属性值,例如:request.getAttribute(“data”)
*
removeAttribute(String name)方法,移除request对象的name属性,例如:request.removeAttribute(“data”)
*
getAttributeNames方法,获取request对象的所有属性名,返回的是一个,例如:Enumeration
attrNames = request.getAttributeNames(); -
TCP/IP协议详解
2019-05-11 08:40:41认识HTTP协议 它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一个网络通信模型,是互联网的一个基本的构架。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从万维网... ... -
ViewPager 详解(一)---基本入门
2014-08-09 09:48:01前言:这两天研究研究ViewPager滚动功能,现在很多的app都有用到这个功能,我们的大虾米也有这个模块。要研究就彻底的研究研究,我从不满足于一个功能...1、《ViewPager 详解(一)---基本入门》 2、《ViewPager 详... -
-
VC++深入详解
2012-12-01 09:11:40VC++深入详解教程,供大家一起参考学习。 -
-
-
c语言链表详解(超详细)
2018-06-03 16:16:01链表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数据结构,结构体指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链表可以动态的进行存储分配,也就是说,链表是一个功能极为强大的数组,他可以在节点中定义多种数据类型,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添,删除,插入... -
python多线程详解(超详细)
2019-09-28 08:33:31python中的多线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今天为大家对多线程进行详细的说明,代码中的注释有多线程的知识点还有测试用的实例。 import threading from threading import Lock... python多线程详解 什么是线程? ... -
【目标检测】Faster RCNN算法详解
2016-04-21 15:08:06继RCNN,fast RCNN之后,目标检测界的领军人物Ross Girshick在2015年提出faster RCNN。目标检测速度达到15fps。 -
博客文章《完成端口详解》配套代码
2011-10-31 17:50:38这份代码是我博客里的文章《完成端口详解 - 手把手教你玩转网络编程系列之三》的配套代码 里面的代码包括VC++2008/VC++2010编写的完成端口服务器端的代码,还包括一个对服务器端进行压力测试的客户端,都是经过我... -
-
javacv开发详解之1:调用本机摄像头视频(建议使用javaCV最新版本)
2016-06-13 17:54:47javaCV开发详解之2:推流器实现,推本地摄像头视频到流媒体服务器以及摄像头录制视频功能实现(基于javaCV-FFMPEG、javaCV-openCV) javaCV开发详解之3:收流器实现,录制流媒体服务器的rtsp/rtmp视频文件(基于javaCV... -
-
tsclub.zip
-
andorid.zip
-
【编译原理】【实验】利用子集法构造DFA
-
如何给我的电脑中的磁盘盘符添加备注文字.zip
-
性能测试面面观
-
Excel高级图表技巧
-
华为手机怎么免激活码把手机激活解锁除掉账户账号密码都忘记的华为有锁机教程方法.zip
-
jdbc链接mysql
-
Qt and Qt Charts
-
四川大学《现代数学基础》历年真题.pdf
-
关于MySQL数据库的管理及进阶用法,Level up!
-
STM32F4时钟树
-
IPC-A-610DC:Telecom-Addendum(电信补充标准)-完整英文电子版(60页)
-
‘\t‘和“\t“的区别
-
数据结构基础视频.....
-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 | 卷积神经网络异常行为识别(目标分割与提取)
-
结合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理解Linux的网络IO模型
-
易语言开发通达信DLL公式接口
-
Struts2教程+所有例子的源代码.zip
-
README.zh.mdREADME.zh.mdREADME.zh.mdREADME.zh.mdREADME.zh.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