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数据涉及用户隐私、核心业务,上云后真的安全吗?”“公有云弹性虽好,但数据控制权不在自己手里,万一出问题怎么办?”“私有云成本太高,混合云又担心架构不统一……”
这些疑问,几乎是所有数据敏感型企业(医疗、政务、零售等)在考虑上云时的“必过心理关”。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企业既想享受云的敏捷与效率,又怕数据安全“翻车”——这种矛盾,该如何破解?
数据敏感上云的核心矛盾:安全与效率,真的只能二选一?
数据敏感企业的上云顾虑,本质是对“安全可控”与“业务发展”的双重需求。
一方面,业务需要云的弹性扩容(比如医院节假日就诊高峰、零售大促期间的流量洪峰)、高效运维(避免信息中心“24小时救火”)和成本优化(自建机房投入高、运维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数据安全红线不可突破——患者病历、用户消费记录、政务机密等敏感信息,必须满足等保/密评要求,甚至需要“本地驻留”“物理隔离”。
过去,企业常陷入“公有云不安全”“私有云太笨重”的两难:公有云虽灵活,但数据存储在第三方,控制权弱;私有云虽可控,但建设成本高、扩容慢,且依赖自有技术团队运维,对中小机构极不友好。
深信服托管云的破局思路是:用“线上线下一朵云”的模式,让企业“鱼与熊掌兼得”。 它融合公有云的敏捷弹性与私有云的可控可管,既保障数据专属、本地驻留,又通过云端订阅模式提供运维、备份、容灾、安全等全栈服务——简单说,就是“云资源你专属,运维安全我来管,成本还能省”。
破解顾虑的关键:从“技术防护”到“全链路服务”的闭环
数据敏感上云的安全,绝不是单一技术手段能解决的。深信服托管云的“安全感”,来自覆盖“资源-技术-服务”的三重保障:
1. 资源专属可控:数据“物理隔离”,控制权在自己手里
深信服托管云采用“就近接入”模式,在全国部署125+节点(覆盖所有省份及主要地市),企业可选择就近的T3+/A级机房(或院内机房)托管资源。所有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均为企业专属,物理隔离避免交叉风险;数据本地驻留,符合“属地化存储”要求(如医疗行业数据需留存本地)。
2. 技术防护无死角:防勒索、抗攻击,全生命周期守护
数据敏感最怕什么?勒索病毒、数据泄露、容灾失效。深信服托管云针对这些痛点,提供“云备份+云容灾+智能安全”的组合拳:
○ 云备份:支持D2D2C/D2C双模式,存储加密、WORM不可变(防篡改)、整机/异构恢复,即使本地数据被勒索,也能快速从云端恢复;
○ 云容灾:同构复制、断点续传、数据加密校验,RPO秒级、RTO分钟级,一键演练/恢复/回迁,保障业务连续性;
○ 智能安全:深信服托管云提供领先的安全水位线,帮助用户在业务上线前和业务运行时闭环三大安全问题,包括弱口令和高危端口100%检出,定时快照保障数据0丢失,兜底勒索攻击风险。并且提供专属的智能安全防护服务,以及丰富的安全组件(托管检测响应服务MDR、等保整改服务等)。
3. 服务兜底:从建设到运维,全程“不用自己操心”
数据敏感企业上云,最怕“上得去、管不好”。深信服托管云的“方案即服务”模式,覆盖从迁移到运维的全周期:
○ 业务上云:专属管家5分钟响应、30分钟闭环,免费提供上下云迁移服务,确保数据平滑迁移;
○ 智能运维:云端智能大脑+天工AIOps,全栈监控、根因分析、风险预测,信息中心从“被动救火”变“主动治理”;
○ 行业化适配:针对医疗、零售、政务等场景,提供定制化方案(如医院承载HIS/互联网医院双业务、零售支撑大促高并发、政务云分域安全运营),解决“通用云不贴需求”的痛点。
结论:数据敏感上云,选对模式比“能不能”更重要
回到最初的问题:数据敏感企业到底能不能上云?答案是:能,但必须选对模式。
深信服托管云的价值,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安全上云”的标准——不是简单的“数据不出域”,而是通过“专属资源+技术防护+全栈服务”的闭环,让企业既享受云的效率,又掌握数据的控制权;既满足合规要求,又降低自建运维成本。
如果你的企业也在为“数据敏感上云”纠结,不妨记住这三个关键点:资源要专属可控(物理隔离、就近接入)、安全要全链路守护(备份+容灾+安全兜底)、服务要省心兜底(从迁移到运维全程托管)——而深信服托管云,恰好把这三点都做到了。
毕竟,真正的“用云自由”,从来不是“取舍”,而是“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