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计算演进与创新浪潮交汇之际,一场汇聚全球智慧、擘画未来计算图景的盛筵,于初秋的“北疆明珠”隆重启幕。这里是思想激荡与技术创新的汇流之所,也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坐标。
8月14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 CCF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大会”(CCF HPC China 2025)在“北疆明珠”鄂尔多斯盛大启幕。大会以“绿动算力、超智融合”为核心主题,荟萃海内外两院院士、知名学者、产业翘楚与技术精英,共襄盛举。作为与“德国ISC”和“美国SC”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超算盛会之一,CCF HPC China 2025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广阔的国际视野,再一次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在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引领地位与战略高度。
14日的开幕式和主论坛,盛况空前。会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国内外顶尖学者与产业领军人物围绕算力自主创新、绿色高效发展、智算深度融合等重大核心议题展开高水平研讨,引发业界强烈共鸣。更有多项前沿行业标准隆重发布,新一代智算基础设施与最新成果集中亮相,充分彰显我国在全球高性能计算舞台上的话语权与创新力。
会议进入第二天,随着“CCF HPC China 2025”会议的序幕渐展,热潮持续攀升,盛况愈演愈烈,各类分论坛与专题报告接力开场。在这一全球瞩目的科技盛会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以卓越的见解和深邃的学术洞察,引领着一场场分享和讨论向着更高的学术峰巅迈进。
智算赋能——高性能计算与AI驱动产业协同创新
15日的会议中,一系列精彩绝伦的主题演讲深刻揭示了高性能计算(HPC)从科学卫星的深空探索到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等核心战略价值。专家们以独到见解和前瞻视野,抽丝剥茧地系统阐释了HPC如何赋能各行各业,重塑未来产业格局。会议由CCF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光明主持。
CCF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谭光明
当前,高性能计算已成为人工智能、科研、工业仿真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底座。随着全球算力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正面临能源消耗快速攀升等挑战。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院长陈柏珲在《从算力到价值:高性能计算如何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主题报告中介绍,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达460太瓦时,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预计在2026年将突破1000太瓦时,相当于增加了整个瑞典或德国的国家用电量。在高能耗的背景下,算力资源正加速向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数据流通优势的地区集中。他举例称,新加坡虽国土面积仅为北京的1.5%,却聚集了东盟60%的算力,成为区域的算力枢纽。陈柏珲展望道,未来一定是比拼算力的时代,HPC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更是国家战略竞争和科技主权的重要体现。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院长 陈柏珲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与HPC加速融合,空间科学作为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地球空间、日地空间、太阳系及宇宙自然现象与规律的前沿交叉学科,正成为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研究员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计划的进展和展望》主题报告中指出,人类航天器脱离地球大气层开展宇宙全波段、全信使探索,离不开高性能计算对海量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及模拟与仿真能力的强大支撑。近年来我国在悟空号、墨子号、天关号等科学卫星探测任务中,依托HPC在数据反演、天体物理仿真等方面的优势,取得国际先进成果。他强调,未来还将实施鸿蒙计划、夸父二号、系外地球巡天、eXTP等重大任务,借助HPC解析宇宙、天体和生命起源的关键科学问题,力争占据空间科学制高点。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 王赤
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算力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面对种类繁多的训练与推理资源,如何在多场景下实现高性能与高性价比的算力选型,并有效管控成本,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北京超算总经理、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吴迪在《算力选型与场景适配:构建高效算力生态》主题报告中强调,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计算资源,可显著提升后续计算效率,并节约时间与成本。他指出,针对大模型训练、在线推理和科学计算等典型场景,应构建覆盖需求确认、模型测试与选型、算力调度、成本优化的全流程服务框架,并结合性能预测、资源监控、应用性能分析等技术手段,确保GPU/CPU/加速卡等计算资源高效稳定运行,从而推动算力服务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
北京超算总经理、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 吴迪
近年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大数据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但面向跨地域、跨机构、跨设备和跨场景的大模型应用仍面临算力协同、数据共享、安全合规及应用落地等多重挑战,亟需构建高效、可扩展的支撑体系以满足千行百业的迫切需求。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公茂果在《协同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大场景应用探索》主题报告中强调,目前人工智能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效果仍未达到预期,关键在于人与环境、算力与算法、数据与模型之间的协同不够充分。这需要在计算层面、感知层面、决策层面构建高效协同的方法。他强调,神经网络结构优化、多目标协同、样本协同以及多方协同,将成为提升大模型在跨机构、跨设备、多模态数据场景下性能优化的关键手段,同时推动人工智能从单一应用向智慧社会建设延展,实现算力、模型与应用的深度融合。
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公茂果
成果斐然——“CCF HPC China 2025超算年度最佳应用”入围报告
会间,进行了5场“CCF HPC China 2025超算年度最佳应用”入围报告。充分体现了高性能计算在化学模拟、核工程、气候预测、航天动力与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科研应用突破,为产业与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参考方法。
据悉,本年度的最佳应用特别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旨在激励拓宽青年学者创新研究边界,为促进产学研合作,积极构建高性能计算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研究体系,培育“新生动力”。
山东大学研究员段晓辉在《万亿配体每天的跨平台虚拟分子筛选》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在超大规模虚拟分子筛选方面的研究进展。他指出,在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阶段,虚拟筛选是计算量最大、耗时最长的环节之一,但其在药物研发中具有关键作用。针对这一瓶颈,段晓辉团队基于SWDOCK,开发了一款优化版本的虚拟筛选工具。该工具通过小分子构象合并、能量网格对齐、多靶点对接以及搜索淘汰算法等多项优化举措,实现了每日处理60亿个小分子的超高通量虚拟筛选能力。经在太湖之光和神威超算平台上测试,其筛选性能较传统方法提升5至10倍。此外,该工具还针对X86平台实现了良好的可移植性,同时也具备强大的高通量处理能力,为超大规模药物筛选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撑。
山东大学研究员 段晓辉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后李润华在《面向天河新一代超算的可扩展三维中子输运特征线并行算法》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核反应堆高保真模拟领域,针对中子输运MOC(特征线法)算法的深度优化工作。他指出,MOC算法在复杂并行化、高访问延迟和非规则数据访问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这些瓶颈,李润华团队基于天河新一代异构计算平台,构建了高效高扩展的四级MOC异构并行算法。该算法通过CPU通信控制、加速器MOC扫描,并创新性引入DMA异步传输和软缓存/稳定排序,优化了数据访问效率。目前,该算法在天河新一代异构计算平台上实现累计73.41倍加速,刷新单芯片性能记录。大规模扩展性测试中,展现出高达62.5%的全系统密集效率,成功完成5000万亿次全系统扫描,刷新了计算规模记录。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后 李润华
崂山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许凯在《AP3ESM:异构超级计算机上的公里级AI赋能与性能可移植的地球系统模式》主题报告中介绍了AP3ESM的研发背景、核心技术与重要进展。据了解,该项成果也入围了“GB气候特别奖”。许凯指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及异构超算架构带来的复杂移植优化难题,AP3ESM模式创新性地融合了人工智能赋能与性能可移植性策略。该模式成功实现了大气3公里、海洋2公里的超高分辨率耦合模拟,系国际首例,并突破了模拟速度瓶颈。AP3ESM在神威超算平台上实现了卓越的性能和高效可移植性,大幅提升了模拟效率和扩展能力,能够有效预测台风路径和强度。
崂山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 许凯
北京大学、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研究员陈帜在《深度学习赋能的超大规模高精度火箭发动机超临界燃烧流体模拟》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在解决火箭运力瓶颈方面的最新突破。针对当前火箭发动机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以及运力严重不足等核心挑战,陈帜团队聚焦超临界燃烧模拟的科学本质和技术瓶颈,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HPC深度融合,成功开发出高性能燃料流体软件,实现了火箭发动机单步计算效率从数千秒缩短至5秒,工程迭代周期从数月压缩至1小时。该成果还实现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精度的全尺寸火箭发动机燃烧模拟(最高达6000亿网格),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入选了2023年中关村论坛亮点成果。
北京大学、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研究员 陈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胡伟发在《百万原子级从头算电子动力学:间断伽辽金实时含时密度泛函理论》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成功研发并应用了间断伽辽金实时含时密度泛函理论(DG-RT-TDDFT)。依托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将第一性原理电子动力学模拟的体系规模提升了三个数量级,峰值计算性能达到420 PFlops。相比此前高精度动态模拟约4000原子的极限,这一技术实现了显著飞跃,可精确捕捉材料在真实物理场下的动态微观电子行为,为半导体和芯片等关键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优质的工具。胡伟表示,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融合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推动国产芯片在理论、软件和硬件层面的协同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 胡伟
写在最后
15日的会议在专家与听众的热烈讨论交流中圆满结束。据了解,本次“CCF HPC China 2025”大会规模空前,主题论坛多达43场,创历届新高。同时还特设了华为、曙光等知名企业组织的专题论坛,彰显出作为全球业界年度盛事的非凡体量与学术深度。大会的多元化议题设置,亦能从精心策划的平行分论坛中可见一斑。分论坛内容不仅涵盖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技术与前沿应用,更深度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以及生物医药、能源、气候模拟等关键应用场景,为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提供了全面洞察当前趋势、激发未来创新的高端对话与协作平台。
与会专家的分享高屋建瓴、洞察深刻,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放眼全球科技竞争态势,共同擘画出以高性能计算为引擎,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为与会者奉献出一场融思想交流、学术碰撞与前沿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饕餮盛筵。
活动期间,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大会站位高、格局大、立意深远、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的议题、全球顶尖的嘉宾阵容、高质量的论坛内容结构,为充分繁荣高性能计算产业生态,加快推动绿色计算发展,促进超算与智算深度融合,构建知识与技术协同新范式,推动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专业化、开放化的高水平生态平台和信息枢纽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