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模型的讨论热潮逐步回归理性,企业关注焦点已转向AI如何真正落地,成为推动产业效率、绿色转型和商业模式重塑的关键变量。最近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关于AI如何真正融入产业、释放价值的讨论更是达到新高。
当前,破解AI规模化的关键,在于破解三大难题:如何构建可复制、可验证的系统性落地路径;如何通过场景实证实现企业到行业的跃迁曲线;如何借助开放协同,激活更具生命力的AI产业生态。施耐德电气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法。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化创新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张磊表示,真正有价值的AI,应植根于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成为驱动企业转型、引领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核。
以“系统能力”锚定“发展愿景”
过去一年里,一系列AI创新的新成果、新场景、新方案,正在加速向细分行业渗透。尤其在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AI正在与行业专有知识和实际业务需求深度融合,不仅重塑效率逻辑,也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变量。
正是在这样的变革背景下,企业面临的能力挑战愈发复杂。在张磊看来,要释放AI的乘数效应,不能止步于工具层面的使用,而要从战略规划到运营管理、从价值创造到商业模式,推动系统性的重构。唯有如此,才能推动企业效率升级,甚至是全链路的能力跃迁。
基于这一认知,施耐德电气围绕“新模式、新产品、新生态”三大方向,构建起“技术创新策略”,帮助企业激发AI价值的最大化。新模式,借助AI简化日常业务、革新工作流程,提高流程效率与业务成效,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跃升;新产品,以AI为原有软硬件产品赋能,同时开发AI原生产品或服务;新生态,布局新的产业链与生态。
如果说“技术创新策略”是施耐德电气释放AI价值潜力的关键路径,那么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施耐德电气则以中国AI创新三年战略规划为牵引,围绕“成为能源与工业领域的AI实践引领者与转型赋能者”的愿景,加速推动AI能力的本地落地、纵深融合与生态协同,为产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持续动能。
从“自我进化”走向“行业共振”
施耐德电气深耕机器学习与AI算法领域20余年,在全球拥有超过350位AI专家。中国作为全球AI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正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AI创新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在中国设立AI创新实验室,联动五大研发中心,聚焦能源与工业场景,推动AI、5G、VR、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打造面向未来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自身及客户。
俗话说,“只有做得好,才能带得动”。施耐德电气将AI能力率先落地于自身生产场景中,上海普陀工厂以AI、5G与AR技术融入从产品原型设计、柔性生产、智能排程、供应链管理及生产设备运维的全流程,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则以AI算法驱动端到端的绿色生态设计、开发闭环二氧化碳跟踪平台、打造提高能源效率的机器学习模型,两年内范围1和范围2碳排放减少90%,荣获“可持续灯塔工厂”称号。
施耐德电气以自有场景为验证场,跑通AI在产业中的落地逻辑,并将成熟能力向外输出,加速规模化复制。张磊举出了百威漳州工厂的例子,传统硅藻土过滤生产因缺乏自动化评估机制,长期面临质量波动与成本控制难题。借助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边缘智能盒(EcoStruxure AI BOX Solutions),实现了对硅藻土添加量的智能调控,提升了过滤效率约15%,物料节约约20%,达到整体质量、成本、效率的最优化。
楼宇管理领域同样也有施耐德电气的AI受益者,太古楼宇通过AI模型精准预测冷负荷需求,结合运筹优化算法打通供需两侧,并通过AI、物理模型和优化算法优化冷水机组的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经济高效的制冷策略,节能效益预计超过5%,预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
整体看来,施耐德电气的AI应用正在从“0到1”的自我进化,升级为“1到N”的行业共振,成为撬动产业链系统性变革、加速智能化跃升的重要杠杆。
由“技术驱动”迈向“生态引领”
如同所有深刻改变世界的技术一样,AI的发展正经历从“技术主导”走向“生态驱动”。施耐德电气正借助全球协作与本地实践,搭建一个开放、可信、协同的AI生态系统:联动开发者、系统集成商、产业合作伙伴,以及科研机构,加速“AI+产业”的纵深演进。
在全球侧,今年6月,在2025英伟达GTC巴黎大会上,施耐德电气与英伟达宣布再度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数据中心供配电、制冷、控制以及高密度机架系统等领域的创新研发,携手加速“AI工厂”的规模化落地,满足市场对可持续的、AI就绪的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千行百业乃至整个全球社会提供关键的AI基础设施。
在中国侧,施耐德电气则以本地化实践激活“AI+产业”的内生动能,与产业伙伴共同塑造AI落地的中国解法。张磊看到,中国是AI产业最活跃的市场之一,施耐德电气一方面围绕场景创新、模式重构持续落地AI实践,另一方面强化生态联合与研发下沉,打造扎根本土的创新支点。
今年7月,施耐德电气携手奇安信集团成立“施耐德电气(中国)技术本地化创新中心”,标志着在中国信息技术创新生态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提升本地研发敏捷性与安全合规能力,施耐德电气正搭建起一个“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AI创新桥梁。
写在最后
中国AI的发展正经历从“使用者”迈向“创新者”,产业落点也在从“通用应用”走向“细分场景”的深入打磨。
施耐德电气以“核心技术+场景Know-how”双轮驱动,既作为探索技术边界的“践行者”,更作为带动全行业的转型升级的“赋能者”,施耐德电气正以“施耐德路径”回应产业变革的时代命题:以战略为引擎、技术为抓手、验证为样本、生态为支撑,系统地推动AI在产业中的深度落地。
可以看见,在智能与可持续交汇处,施耐德电气就站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