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破局者集结深圳,寻找中国企业软件的全球增长曲线
发表于 2025-05-28 16:37:02

出海,正成为中国企业软件新的增长路径。

2025 年 5 月 23 日,由崔牛会主办的「AI 发现者城市峰会·深圳站」在深圳湾万怡酒店成功举办。

本次峰会以 “出海破局者,企业软件解锁全球” 为主题,聚焦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深度探讨如何在美国、中东、日本和东南亚等关键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峰会现场,来自用友网络、店小秘、天润融通、帆软、Google Cloud、快批、明源云、实在智能、多点国际、筷子科技、纷享销客、万兴科技、QuickCEP 等数十位中国 SaaS 出海实战操盘手齐聚,与数百位到场嘉宾共同探讨中国企业软件的全球化发展之路。

崔牛会创始人兼 CEO 崔强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中国 SaaS 的出海路径正从 “产品出海” 走向 “品牌出海”,最终迈向 “运营出海”。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建立本地化的运营能力。

“这是一个生存题,而不是选择题。中国的软件企业要真正走出去,需要用技术去定义规则,用生态去打破壁垒,用耐心去赢得市场。” 崔强强调,“出海路上,需要破局者。”

图片1.png

崔牛会创始人兼 CEO 崔强

放眼全球,IT 服务正在推动企业顺利出海。用友副总裁、海外区总经理郭葆春提到了客户首先关心的问题:“有没有产品和方案全球化和本地化能力?” “有没有在海外当地交付的案例经验?” “有没有在地经营机构提供本地服务?”。

用友出海 22 年,构建了覆盖 40 个国家 / 地区的全球服务网络,服务了数千家出海以及海外本土企业,为企业提供了全球化运营能力。

图片2.png

用友副总裁、海外区总经理郭葆春

店小秘创始人兼 CEO 杜建银则分享了他们在出海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面对中小企业市场时,用 ToC 的方法做 ToB;把产品迭代和服务做到极致;实行 “先 PLG、后 PLG+SLG” 的增长策略,重视社区反馈;坚持聚焦目标客户群,顶住诱惑,不盲目扩张,把目标客户服务好等等。

图片3.png

店小秘创始人兼 CEO 杜建银

一、成熟的美国市场,打破想象的中东

在全球 SaaS 出海版图中,美国和中东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与进入门槛 —— 一个是市场成熟、竞争激烈的 “红海”,一个是潜力巨大、文化复杂的 “热土”。

这两个方向,同样吸引着中国 SaaS 企业的目光。

天润融通创始人兼 CEO 吴强,刚刚结束在美国的 SaaS 市场考察,带回了几项值得重视的最新观察。他指出,美国 ToB 软件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化,中国企业若想进入,必须警惕几大趋势。例如:

首先,若从创业第一天起就定位为一家 “全球化 ToB 管理软件公司”,企业需要尽早决定自身是要融入美国产业链还是中国产业链,这不仅影响产品定义,也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路径。

其次,硅谷新一代 SaaS 创业公司普遍呈现“小团队高效率”的特点。例如,ARR 已达 3 亿美元的 Cursor,其员工规模却仅为 60 人。这种 “极简化组织” 的运营方式,可能成为对传统规模化 SaaS 公司的一种结构性挑战。

第三,AI 的崛起正在重构企业的 IT 与人力预算关系。在美国,企业逐渐按 “outcome”(结果)计费,IT 与人力预算融合,大模型进一步增强企业自建IT能力,使得其对第三方 SaaS 供应商的依赖度降低。

图片4.png

天润融通创始人兼 CEO 吴强

此外,出海营销博主、“品牌出海 S 姐” IP 主理人余静,以及万兴科技副总裁刘江华、纷享销客总裁兼 CTO 林松、GoogleCloud 北亚区初创生态负责人李淼鑫就 “美国 SaaS 市场的竞争与突破” 话题展开了对话探讨。

图片5.png

美国市场圆桌对话

在对话中,针对美国市场的进入路径,刘江华认为,不同类型的 SaaS 产品需要从 “技术” “场景” “用户” 三个维度协同考量。

他指出:技术是底座,没有强大的中台,就难以支撑多语言、多业务场景的需求;场景和用户需求则是产品设计的关键出发点。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协同推进。

林松则从 “业务型 SaaS” 的视角指出,对于他们而言,技术虽然重要,但往往 “隐藏” 在产品底层,用户感知不强,因此 “产品是否真正解决用户痛点” 才是破局的第一优先级。

而在李淼鑫看来,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是否 “好用”。

“十几年前大家讨论是不是云,现在也不在乎到底是不是 AI,只要产品能解决问题、用起来舒服,就足够了。” 他也强调,如果客户是偏好 PLG(Product-Led Growth)路径的用户,渠道反而不是核心竞争点。

美国是一片红海,但如果你有一个真正能打动人的产品,这片红海依然值得一战。与美国的 “成熟与高竞争” 相比,中东市场则是一块 “充满想象但并不简单” 的土地。

图片6.png

中东市场对话

帆软副总裁、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徐研指出,中东市场对文化理解的要求远高于大多数新兴市场,语言、饮食习惯、宗教节奏和商业文化都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在有的国家的某些特定日子里,员工可能是远程办公或休假,这就将直接影响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频率和推进效率。

此外,中东企业的采购流程通常非常复杂,决策流程可能涉及多达 10 个审批节点,而任何一个节点因请假、休假等情况被搁置,整个签约周期就可能被拖长至一年甚至更久。

他坦言,要在中东市场成功落地,企业不仅需要提供高质量产品,更需有充足的文化敏感性与长期博弈的耐心。

二、IT 陈旧的日本市场,逐个击破的东南亚

在 IT 系统陈旧、信任建立缓慢的日本市场,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但压力巨大。

日铁软件(上海)战略企划负责人石川结贵以 “理解日本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为题进行了深入分享。她指出,日本大型企业普遍面临遗留系统的掣肘,系统复杂程度高,更新难度极大。

图片7.png

日铁软件(上海)战略企划负责人石川结贵

早在 2018 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就曾发布报告,提醒企业关注系统老化的问题。可直到今天,仍有超过 80% 的企业依赖 “黑箱” 式的老旧系统运行。更严重的是,40% 以上的企业将超过九成的 IT 预算投入在系统维稳上,导致新项目无从启动。

在 ERP 等复杂业务系统领域,系统与业务深度绑定,使得架构重建成为一项艰巨任务。

石川指出,系统升级的关键不仅在于 “读懂” 复杂的老系统,更在于能否设计出面向未来、具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架构。

目前,已有部分中国软件企业在日本耕耘。

快牛 QuickCEP 创始人 & CEO 陈光分享了他们在日本市场冷启动的真实体会,并总结出 12 条经验。

图片8.png

快牛 QuickCEP 创始人 & CEO 陈光

其中提到,对于日本市场的调研需要细致,市场调研的费用多花一些会更好。同时,日本的 CEO 往往并不拥有最终决策权,产品采购必须由实际业务负责人层层评估推进,签单流程极其冗长。

产品层面,日本客户更偏好 “小而精” 的模块化系统,而非大而全的一站式平台。

图片9.png

日本市场圆桌对话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崔牛会创始人崔强、明源云高级副总裁童继龙和实在智能创始人兼 CEO 孙林君共同探讨了 “如何突破日本市场的壁垒”。

童继龙强调,即便签约成功,若在本地交付、服务和产研层面无法真正满足本地化需求,依然可能面临交付失败的风险。在本地团队建设上,他建议首选具有软件背景、英语能力较强的日本本地负责人;相比之下,找到懂中文的人更难,也更不现实。

孙林君则分享了一个语言本地化踩过的 “坑”。他们曾尝试通过大模型机翻快速适配产品语言,结果因翻译不准确、语序不符而遭遇客户不满意,最后不仅重新翻译,还不得不调整 UI 布局,以适配日语的表达方式。

相比之下,东南亚市场则是中国 SaaS 企业最早尝试出海的区域之一,也被认为是出海起步最有可能成功的市场。

快批 CEO / Epaifa 董事长徐志江在「东南亚 SaaS 市场:机遇、挑战与 Epaifa 的赋能之道」主题演讲中指出,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具备出海能力,关键在两点:一是是否有坚定的出海意愿,二是是否对自身品牌有信心。

图片10.png

快批 CEO / Epaifa 董事长徐志江

他直言,现在的全球市场环境已经不适合 “试试看” 式的轻量级探索,企业必须准备好长期投入。

他还强调,品牌认知与本地化深耕是企业建立长期竞争壁垒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连这两件事还没想清楚,那么谈打法、谈策略都为时过早。

在圆桌对话「如何抓住东南亚市场的增长红利」中,GlobalHub 创始人 & 华狮出海 CEO 邹杨,以及多点国际 CEO 杨凯与筷子科技创始人兼 CEO 陈万锋共同探讨了渠道策略、本地团队建设、用户画像和商业节奏等问题。

图片11.png

东南亚市场圆桌对话

其中,陈万锋分享了他们在搭建海外服务团队时的一个重要经验 —— 早期并不依赖外部猎头或招聘渠道,而是优先从内部挖掘适合出海的员工。

他认为,出海 0 到 1 阶段的团队构建,更看重员工是否了解公司业务、是否有服务经验,以及是否具备一定语言基础。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引入双语能力强的人才,更容易带动整体团队成长。

三、写在最后:致每一位正在全球化路上坚持的中国软件人

在这场峰会中,我们看到中国软件企业正在用各自的方式探索出海的路径:有人选择技术打底、产品破局,有人聚焦场景深耕、靠服务赢得信任,也有人凭借战略耐心在复杂市场中默默深扎。

出海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跨文化、跨周期、跨能力的长征。

崔牛会希望通过连接一线操盘者的实战经验,持续为中国企业软件行业提供真实、有用的参考样本。

下一站,出海不止步。

「在此,组委会特别感谢中国电信天翼云、亚马逊云科技、帮客网络、Twilio 等伙伴对本次峰会的鼎力支持。」(文|牛透社   编辑|燕子)


「免责声明」:以上页面展示信息由第三方发布,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我们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以上网页呈现的图片均为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侵权行为与我们无关,如有请直接微信联系g1002718958。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微博关注
【免责声明:CSDN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SDN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有任何怀疑或质疑,请立即与CSDN联系,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