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科金教融——2025创新价值转化论坛在国际金融学院邯郸校区新楼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探讨金融、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精英、专家学者、企业家和高校师生的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论坛伊始,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恰逢复旦大学120周年之际,许征表示,国际金融学院新楼的启用,是学院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核心领域。复旦大学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服务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复旦大学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筹建技术转移专业硕士项目(MTT),致力于培养领军型技术经理人,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这一举措与复旦大学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许征强调,国际金融学院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布,标志着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发布:筑牢人才根基
在论坛上,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李粤江和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共同介绍了该项目的筹备情况和学科特色。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李粤江介绍了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专业硕士(MTT)筹备的学科背景。李粤江强调,当下中国必须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用自主科技创新支持产业体系使得我们的经济体系更加具有韧性。复旦大学通过整合学科优势和校友资源,构建全覆盖全生命周期技术转移体系,培养技术转移人才,助力国家科技产业发展。
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详细阐述了技术转移专业硕士(MTT)的国金特色。他指出,该项目承接复旦大学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人才培养任务,依托金融学院优势,提供金融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服务,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同时,项目将会侧重国际技术转移,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实现技术落地。
随后,举办了国际金融学院新楼启用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发布仪式。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谢吉华,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魏尚进,国际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李粤江,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复旦科创董事长、上海祖泉创新转化研究院(筹)院长孙彭军共同上台揭幕,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主旨演讲:洞察趋势,引领未来
论坛特别邀请了两位行业领军人物进行主旨演讲,深入剖析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以《构建耐心资本生态赋能科产创新融合》为题进行分享。戴敏敏阐述了耐心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戴敏敏认为科技创新已进入“深水区”,需要耐心资本作为关键支撑,同时需要打破创新资源壁垒,构建科产融合完整生态。在这样的过程中,必须要聚焦青年人才成长,打造创新人才生力军。建立与创新链匹配的基金矩阵,布局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未来产业等产业链战略制高点,深化创新策源协同网络,强化纵深策源体系,完善人才驱动的转化机制,高起点打造特色产业研究体系。通过这些实践举措,上海国投致力于赋能科产创新融合。最后,戴敏敏表示期待上海国投与复旦大学可以在“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类资源要素深度融合上实现进一步的跨界合作,构建校内外协同创新“朋友圈”,共同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问题,为技术创新和青年人才成长提供支持,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谢吉华以《科技赋能产业、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为题发表演讲,深入探讨了技术要素市场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谢吉华回顾了复旦大学在科技创业领域的探索历程,强调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完善的生态体系,包括技术要素市场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谢吉华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期,技术要素市场的出现恰逢其时,它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与传统三大要素市场(土地、资本、劳动力)形成有效协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最后,谢吉华分享了上海技术交易所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体系方面的实践经验。谢吉华的演讲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技术要素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刻洞察。他指出,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科创案例分享:实战经验,启迪智慧
论坛特别设置了科创案例分享环节,邀请了两位来自复旦科创领域的杰出代表,分享他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实战经验。
复旦科创董事长、上海祖泉创新转化研究院(筹)院长孙彭军博士分享案例《助力科创成果高质量高效率产业化——做科学家的合伙人》。孙彭军指出,当前科创生态中,科学家创业人才尤其稀缺。为此,复旦大学双轮驱动构建创新矩阵:一方面通过科创母基金完善资本生态,另一方面依托祖泉研究院打造全要素转化平台,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孙彭军强调,要实现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需跨越市场鸿沟、应对技术风险等挑战。复旦科创以做“科学家的合伙人”为己任,致力于构建“0-10”产业化生态,为科学家提供全链条资源服务,探索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创新模式和成功案例。
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复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璜教授则以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颠覆性光子安全通信技术产业化为例分享话题《Lab→Market:如何跨越成果转化的“达尔文死海”》。唐璜介绍了团队在光纤通信与传感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化成果,强调高校成果转化需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同时需要耐心资本和举国机制支持。光纤中心团队成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实现产业化产值过亿,并获得国家首批颠覆性重大专项支持。他的分享生动展现了科学家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圆桌对话:技术转化与商业价值的衔接
在圆桌对话环节,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MTT项目主任侯家佳主持了题为《技术转化与商业价值的衔接》的讨论。对话嘉宾包括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复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璜,兴富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复旦大学校友会PE/VC同学会会长王廷富,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法学博士沙海涛以及TechIn科创界创始合伙人、胡润上海技术经理人TOP10徐荣。各位嘉宾分别从科学家、投资人、律师、技术经理人等不同角度围绕技术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实现资源整合、跨界沟通和技术研判,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商业价值最大化。
MTT项目介绍:培育领军型技术经理人
论坛最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MTT项目主任侯家佳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MTT项目建设的情况。该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在金融、科技、理工医法等领域的多学科优势,结合行业需求,打造了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项目聚焦五大人群:科技创业者、技术转移专业人员、科技企业技术、市场及产品部门管理人员、投资经理及法律等专业服务人员、科技园区及政府科创服务人员。拥有三大职能方向:科技成果商业化,技术转移金融,国际技术转移。关注五大行业方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通过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MTT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领军型技术经理人,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金融、科技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通过深入探讨和思想碰撞,与会者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页面展示信息由第三方发布,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我们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以上网页呈现的图片均为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侵权行为与我们无关,如有请直接微信联系g1002718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