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瑰宝》数字化成果亮相2025“国际博物馆日”湖北主会场,繁星计划助力荆楚瑰宝焕活
发表于 2025-05-19 19:03:07

2025年5月16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湖北主会场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举行。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协会、湖北省博物馆承办,法国驻汉领事馆、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领导嘉宾出席,国内外文博机构、高校及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会。作为“遇见百件荆楚瑰宝”技术支持单位,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繁星计划”携《荆楚瑰宝》数智书及“遇见百件荆楚瑰宝”AI云展等数字化成果亮相,成为活动焦点。

2025“国际博物馆日”湖北主会场

科技与文化融合:数字文博成果丰硕 

腾讯“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简称“繁星计划”)自2024年9月落地湖北以来,以“技术+文化”双轮驱动,助力博物馆实现数字化转型突破:全省60余家博物馆完成探元平台入驻,建成标准化数字文物库60余个,恩施、随州等多家博物馆上线微信小程序,集成导览、3D文物展示等功能;“繁星耀荆楚”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百万次,百件“荆楚瑰宝”高精度三维建模的完成,以及“遇见百件荆楚瑰宝”AI云展系统的开发,标志着文物数字化从“保存”向“活化”的跨越。

科技活化文物:数智书与AI云展的“破壁”实践

作为国内首部全链路数字化文物专著,《荆楚瑰宝:百件文物看湖北》数智书由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编著,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提供“公益+技术”支持,对“百件荆楚瑰宝”进行数字化采集,并基于腾讯多媒体实验室沉浸式技术,实现文物的高清呈现与沉浸式交互,构建起融合微米级三维建模、AI智能讲解与云端交互的全链路数字体系。

腾讯多媒体实验室沉浸式三维技术在“遇见百件荆楚瑰宝”AI云展中的应用实践

“遇见百件荆楚瑰宝”AI云展依托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沉浸式三维互动技术,在移动端实现了高清文物还原与沉浸式交互,为用户打造了一座可观、可触、可探索的数字展厅。本项目通过高精度建模、高效压缩与高性能渲染等关键技术的深度融合,突破了传统展览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拓展了数字文博的展示边界。

百件国宝的数字新生

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对展出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108件荆楚地区珍贵藏品进行了高精度三维模型处理,基于自研的Mesh与Texture压缩算法进行优化。该算法在保持高视觉保真度的同时,实现了显著的压缩效果:静态模型平均压缩率达到90%,复杂动态模型传输带宽降低66%。相较主流开源方案,自研方案在压缩效率和视觉质量之间取得更优平衡,显著减轻网络传输负担,保障模型在微信小程序等轻量化平台上的快速加载与流畅展示。

沉浸观展的幕后引擎

为打造沉浸式数字文博体验,“遇见百件荆楚瑰宝”云展采用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自研的高性能三维渲染引擎,全面支持基于物理的渲染(PBR)技术,具备8K超高清贴图渲染能力,真实还原文物的材质细节与光影质感。虽然展品为静态模型,系统仍具备处理动态场景的高帧率性能,在4K贴图环境下可稳定实现60帧以上的流畅渲染,为未来拓展更多互动形式提供坚实技术基础。

用户在移动端可自由旋转、缩放文物,并聚焦查看关键部位,深入感受其工艺细节与历史质感。渲染引擎还针对WebGL标准与终端GPU进行了深度优化,全面适配手机浏览器、网页端及微信小程序等多平台,确保在不同设备上均能实现高质量、低延迟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数字文博的创新实践

高精建模、压缩优化与渲染引擎的深度协同,为文物的高保真还原与沉浸式交互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遇见百件荆楚瑰宝”AI云展不仅实现了文物信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更打造了兼具沉浸感、互动性与科普价值的观展方式。让千年瑰宝在指尖“动”起来、在屏幕中“活”起来,这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一场文化触达人心的数字旅程。

数智书发布会现场照片

《荆楚瑰宝:百件文物看湖北》数智书

依托“一物一码”的创新设计,读者可以用手机扫描数智书文物登记卡二维码,一键进入腾讯“探元平台”,听到青铜器、漆器等文物的“数字自述”——三维动态模型跃然屏上,AI讲解娓娓道来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千年文明在指尖流转重生。

《荆楚瑰宝》数智书之“越王勾践剑”

扫描文物登记卡二维码,进入腾讯“探元平台”,查看3D模型,查询文物百科

利用云渲染与AI交互技术打造的“遇见百件荆楚瑰宝”AI云展,支持百万级用户并发访问,观众可沉浸式观展,与文物实时互动——轻触屏幕,曾侯乙编钟奏响千年礼乐;与AI对话,解锁云梦睡虎地秦简背后的历史密码。

“遇见百件荆楚瑰宝”AI云展(点击图片即可体验)

科技赋能文化:多元共创共生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以“繁星计划”为依托,围绕2025“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通过技术普惠与生态联动,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推动荆楚文化数字化传播与全民共创:

在湖北省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等17家场馆部署“遇见百件荆楚瑰宝”文博码,观众扫码即可触发文物3D展示、AI语音讲解及互动问答,构建数字化交互网络,打造“一物一码”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遇见百件荆楚瑰宝”文博码

在北京中轴线展厅、北京腾讯总部大楼、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县博物馆设置“荆楚瑰宝”场景体验区,部署“繁星时光邮筒”,公众可手写或生成数字家书,“穿越”至文物历史场景,体验“古今对话”。

北京中轴线展厅

北京腾讯总部大楼

云梦县博物馆

以中国历史最早的家书——云梦睡虎地秦简“黑夫家信木牍”为灵感,设计“黑夫家书系列文创”,内含永恒笔、家书灯、冰箱贴、书信卡,还原秦代书写场景。5月18日将联合头部主播开展主题直播,通过微信生态流量倾斜,助力荆楚文创品出圈,收益反哺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

黑夫家书系列文创

组织国内头部视频号达人创作者,以百件“荆楚瑰宝”文物为主题,进行短视频拍摄和直播等,传播馆藏精品文物,呈现数字文物焕活的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荆楚瑰宝背后故事,以多方、多元共创的形式推进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与传承。

视频号达人创作者部分实拍及AI视频作品

云梦县文旅局副局长、云梦县博物馆负责人周军霞表示:“‘繁星计划’为云梦县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繁星时光邮筒’与黑夫家书系列文创的落地,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成为‘以文促旅’的重要引擎。游客通过数字化交互深度感知云梦历史,带动本地文旅消费走出了一条‘文化资源-数字创新-产业转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数字星河点亮荆楚文明薪火

面对“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繁星计划”以数字化为引擎,推动博物馆从“静态守护”向“动态共创”转型。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表示:“数字化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繁星计划’,我们希望以科技之力降低文化参与门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文化传承的‘共创者’。”

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负责人、腾讯杰出科学家刘杉博士表示:“科技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引擎,是赋能产品创新、业务升级与公益事业的关键力量。多媒体实验室将持续深耕技术,在助力业务发展的同时,为文物数字化与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未来,腾讯将持续开放技术能力,推动文博资源从“专业守护”走向“全民共享”,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页面展示信息由第三方发布,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我们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以上网页呈现的图片均为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侵权行为与我们无关,如有请直接微信联系g1002718958。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微博关注
【免责声明:CSDN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SDN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有任何怀疑或质疑,请立即与CSDN联系,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