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脑科学探索需求激增,对检测手段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以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新型脑磁成像设备,正在为医疗诊断打开全新维度。
“强磁看结构,弱磁看功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CT、磁共振等传统医学影像技术虽然能照亮组织结构,却无法观测组织功能,难以实现病灶的精准定位和早期筛查。例如传统心电图仅监测电信号,无法检测心肌细胞更深层的电磁活动本质,灵敏度不高且受限于电信号干扰,空间分辨率低;CT难以捕捉早期微电流异常,也难以实现动态监测,同时存在辐射的风险;传统磁共振则需要依赖大型设备,成本高昂,即使在精准度上有明显的提升,但无法避免检测时间长、功能评估维度单一的问题,并且在强磁场环境中,对检测人群有一定的要求,兼容性较低。
作为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先行者,国器传感深度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量子科技与脑科学重大专项的战略布局,依托北航房院士团队基于空天应用中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研发出了微型化的SERF原子磁强计,并积极与杭州极弱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零磁装备(德清)有限公司等研发机构和企业合作,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与生命科学和医学深度结合,成功研发国际首创的心磁、脑磁等系列零磁医疗设备,有望实现心梗、脑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诊早治。
国器传感推出的SERF原子磁强计系统,采用Rb原子自旋极化原理,灵敏度达10fT/√Hz,探头体积仅3.8cm³。该技术成功破解传统心磁图仪体积庞大、维护成本高昂的难题,使国产零磁心磁图仪实现小型化与高精度双突破。在核心器件领域,国器传感的高性能碱金属气室通过微米级玻壳加工与原子态精确调控,实现量子态稳定性超2000小时,成为医疗级原子磁强计的“核心引擎”。配合多通道精密分光系统,设备可同步完成512道磁场信号采集,大大提升检测效率,同时“非强磁、无辐射、时间短”的特点为胎儿磁监护、儿童脑发育评估等场景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国器传感以技术和场景为锚点精准发力,联合地方政府与医疗机构,积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持续构建量子医疗创新生态。目前,搭载了国器传感核心部件的零磁医疗设备,以突出的灵敏度和无与伦比的精确度,得到国内顶尖医学中心的青睐。目前,以心磁、脑磁为代表的零磁医疗设备已交付7省市26家医院投入研究与验证工作,仅24年度采集了超10万例临床数据。
零磁医疗装备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革新,更在于重构诊疗逻辑,而在该领域中承担关键角色的国器传感正在向更前端的方向延伸,通过量子精密测量的高维数据采集,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疾病检测将从“被动诊疗”转向“主动预防”,让精准医疗实现更高阶段的提升。当技术突破与临床需求共振,国器传感的探索不仅加速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医疗应用,更成为了我国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可控的标杆范式,更预示着一个无创、精准、可期的新医疗时代。
